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颈椎旁软组织损伤

颈椎旁软组织很多,最容易引起颈椎部疼痛和活动受限的是头夹肌、项筋膜和颈椎后关节囊。其他软组织的损害,单列章节讨论。

关于病因病机的第一种阐释是,由于长时间屈颈体位,复受风寒或劳损,造成头夹肌紧张性收缩,肌紧缩又压迫血管、神经,继发肌营养障碍,进一步加重了肌紧缩,引起颈枕部疼痛、僵硬及活动受限,符合“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的论述。此外,各种精神因素引起持续性肌紧缩,进而肌痉挛、肌缺血,导致化学性致痛物质如缓激肽、乳酸、K + 等释放,刺激感受器产生疼痛。同时,从感受器来的有害刺激,通过脊髓使交感神经兴奋,致头颈部肌肉紧缩,更加重肌肉循环障碍,形成肌紧缩与疼痛的恶性循环链。

关于病因病机的第二种阐释是,肌紧缩引起深筋膜和浅筋膜之间的间隙内压增高,挤压从中通过神经、动脉和静脉等,引发临床症状,符合“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的论述。此外,病程过长还可继发肌间筋膜增生,产生条索和硬结。

关于病因病机的第三种阐释是,部分肌肉紧缩以及相应的另一部分肌肉被牵张,导致肌肉静态和动态平衡失调,发生“错骨缝”,造成关节间相对位置变化、运动失常,正常的生物力学关系改变,关节囊受到异常应力而损伤,符合“若骨缝叠出,俯仰不能,疼痛难忍,腰筋僵硬”的论述。

一、解剖复习

(一)头夹肌

头夹肌位于斜方肌和菱形肌深面。

(二)项筋膜

(三)颈椎后关节囊

左右各一,自第2颈椎起,由上位颈椎的下关节突(在后)与下位颈椎的上关节突(在前)咬合而成。关节面较平坦,表面有透明软骨覆盖,向上约呈45°倾斜。关节囊内衬滑膜,薄而松弛,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和交感神经末梢分布。

二、辨证要点

1.颈枕部不适、紧张疼痛、活动不利、僵硬、酸胀沉重、劳累或受凉后加重。

2.可引起许多相关症状,如胸背上肢疼痛不适、平衡失调、视觉障碍和系统性症状等。

3.头夹肌起、止点和项筋膜上方附着处压痛,二者共同的附着点——枕骨上项线处尤为明显和多见,常可切循到硬结或条索。关节囊病变,在颈椎棘突旁深层有压痛,但一般体位切循不到硬结或条索。

4.由于疼痛,颈部呈抗痛性体位。头夹肌损伤,呈向患侧侧屈位;项筋膜损伤,呈头后仰位;关节囊损伤,呈头旋向患侧位。同理,头夹肌损伤向健侧旋转受限;项筋膜损伤头前屈受限;关节囊损伤,头稍前屈向健侧旋转受限。

三、手法治疗

1.甲切按压

指甲与后正中线方向一致,放于上项线,保持按压力,做与后正中线垂直方向的连续推动,从中间向两侧移动操作。

2.关节囊按压

患者仰卧,术者双手分置于患椎棘突两侧,中指向上顶起,按压力通过放松的筋膜、肌肉达到关节囊,顶起后稍向上、下、左、右推动。

3.牵拉镇定

拉长软组织并持续片刻,为牵拉镇定。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后,一上肢屈肘以前臂掌侧中部托住患下颌,另一手拇、示指顶住患头下项线,若头夹肌损伤,向健侧旋转牵拉镇定;若项筋膜损伤,顶住下颌、头前屈牵拉镇定;若关节囊损伤,头稍前屈向健侧旋转牵拉镇定。操作流程如图2-2所示。

图2-2 颈椎旁软组织损伤手法治疗操作流程

四、辅助治疗

1.刃针微创治疗

对按压疗效不甚理想,病程长或病情重的病例,可于压痛和软组织异常改变处,用刃针微创治疗。浅层为项筋膜,中层为肌肉,深层为后关节囊。

2.中药外用治疗

对于治疗有效但容易复发的病例,用“葛根二藤膏”(葛根、钩藤、鸡血藤),颈项痛重加僵蚕;颈肩挛痛加白芍、甘草、姜黄。各等份,共研细末,制成膏药,贴于颈侧或项部。 Dldf3OxUaTFKzPFpTRr/FN0tRP7fJQbBdYM5imMvTO55NSIbVIlHc1QH+7aUUkB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