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30年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发病率急剧上升。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教授研究团队与赵文华研究团队共同完成《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的调查研究,得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2.1%,女性患病率为11.0%。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6%,糖尿病前期率为50.1%。根据研究样本权重估测提示,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约有1.139亿名糖尿病患者及4.934亿糖尿病前期人群。
更严重的是,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干预,那么这4.934亿糖尿病前期人群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步入糖尿病患者行列,而1.139亿名糖尿病患者将慢慢地出现急性或慢性并发症。
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我们该怎样?
糖尿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这得先简单介绍一下糖的代谢和糖代谢的过程。
我们每天吃的各种米、面、红薯、土豆等,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又叫糖类,它在体内的化学变化叫糖代谢。
在正常情况下,人吃东西→食物经过胃肠消化→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简单的糖类(主要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胰腺分泌的胰岛素负责把血糖送到全身→胰岛素就好像接待员,帮血糖开不同的门,让它进入不同的细胞发挥各种功能。有些葡萄糖会变成短期能量,供细胞立即使用,有些则储存为长期能量(脂肪),供日后使用。
一旦罹患糖尿病,上述过程便失灵了。1型糖尿病患者胰脏中负责制造胰岛素的细胞坏死了,因此无法制造足够的胰岛,这是因为人体受到自身攻击,因此1型糖尿病也可视为自身免疫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仍然会制造胰岛素,但是胰岛素却无法发挥功能,这叫做“胰岛素抵抗”,也就是当胰岛素发布命令分配血糖之时,身体不理会。一旦胰岛素失效了,血糖当然就无法正常代谢了。
我们可以把身体想象成一个拥有巨大停车场的机场,每单位血糖看成一个单独的旅客。进食之后,血糖水平升高。在我们类比的例子中,这就意味有很多旅客到达了机场。旅客开车到停车场后泊车,然后走到机场巴士的车站,等待机场巴士把他们带到停机坪。随着血糖水平升高到生理极限,所有的旅客都拥堵在机场巴士站这个地方。机场巴士在这个模型中代表着胰岛素,患糖尿病意味着机场巴士系统出了问题。1型糖尿病的情况相当于机场没有巴士,旅客得不到疏散,而且这个系统中唯一已知的巴士生产厂家——“胰岛公司”被关闭停车了。而在2型糖尿病的模型中,机场有巴士,但是其工作效率有问题,或巴士较正常运营少,并且其工作效率低。
无论属于哪种情况,旅客都不能到达停机坪。而在这两种情况下,血糖就会上升到危险程度。其实,诊断出糖尿病,就是患者被观察到血糖浓度过高,或者“溢出”到尿液里去了。
因此,糖尿病是由于身体内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该发挥的作用没有正常发挥,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糖代谢异常一种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胰岛素这个名词,它在糖代谢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在肝脏中转变为肝糖原而贮备,在肌肉细胞中还生产肌糖原)、脂肪(在脂肪细胞中还生产脂肪)、蛋白质合成。就是因为这个重要的激素缺乏或(和)作用障碍,导致体内血糖过高,身体各个脏器不能在正常环境下工作,长期的高糖状态侵蚀着身体,于是出现了各种并发症,引起各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如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
我们说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
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病变如冠心病、中风,足部、下肢感染后久治不愈、溃疡等。这些并发症很折磨人,而且一旦发展至中晚期,治疗起来都非常困难,最终将导致失明、尿毒症、截肢甚至死亡,给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和负担。
表4-11为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
表4-11 糖尿病并发症
请记住关于表4-12有关糖尿病的关键词。充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是理解糖尿病的危险性所不可或缺的。
表4-12 有关糖尿病的关键词
以下这些信号提示可能患有糖尿病:
1.出现了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如吃的多,特别贪食,胃里已装的满满的,嘴里还想吃;喝的多,特别喜欢喝水,一天喝二到八瓶水;尿的多,尿次数增多,有时甚至1~2小时就小便一次,尿量增多,特别是夜间尿多。
2.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
3.突然出现视力障碍,眼前有黑影飞舞或因白内障而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
4.年龄较轻即有白内障或视力明显减退。
5.身上反复长疖及易出现化脓性感染。
6.感染上了肺结核且病情发展迅速。
7.四肢对称性的麻木、疼痛或感觉过敏。
8.女性朋友外阴出现瘙痒。
9.妊娠妇女尤其有糖尿病家庭史、体重超重和年龄25岁以上者。
10.原因不明的水肿。
11.下肢溃烂或坏疽。
12.有过自发性低血糖病史。
13.有过尿糖阳性而空腹血糖正常者。
14.糖耐量受损。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检查主要有随机血糖值、空腹时的血糖值(GLU)、进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等。
指在任意时候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值,没有对饮食的限制,这个检查主要是反映胰岛β细胞的功能。检测到的随机血糖≥11.1毫摩尔/升时,如果出现糖尿病的症状,就可确诊为糖尿病。
主要检查空腹情况下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被检查者从前一天夜里开始禁食,至少8~10小时未进食任何食物,饮水除外,空腹状态下进行采血检查,所测定的血糖值。这是糖尿病最常用的一种检测指标,如两次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则考虑糖尿病。正常空腹血糖为3.89毫摩尔/升~6.1毫摩尔/升。如果血糖>6.1毫摩尔/升而<7.0毫摩尔/升为空腹血糖受损。
当我们正常进餐后10分钟,随着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血糖就会开始升高。正常情况下,进餐后0.5~1小时血糖值达到最高峰,2~3小时后血糖会恢复到用餐前的水平。
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尔/升,不超过11.1毫摩尔/升。
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
餐后3小时: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而<11.1毫摩尔/升,为糖耐量减低。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考虑为糖尿病。
这个检查主要是了解空腹时的血糖值和进餐后血糖值变动的情况,用以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是诊断糖尿病的确诊试验。糖耐量试验比其他的血糖检测方法较为繁琐。被检查者在检查前三天规律进食,每日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克。检查前一周不要服用避孕药、利尿剂或苯妥英钠等药物。检查前一天晚上禁食8~10小时,早上口服含75克葡萄糖的溶液,一般是300ml,5分钟内喝完。从口服糖水的第一口开始计时,检测服糖前、服糖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血糖值。在整个糖耐量试验过程中不能做剧烈运动,也不能进食其他食物。空腹血糖在6.1~7.0毫摩尔/升为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值在7.8~11.1毫摩尔/升为糖耐量减低,均不诊断为糖尿病,这个阶段称为可逆阶段,通过下面章节中介绍的有效方法,是可以很好控制血糖值的。如果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那就确诊为糖尿病了。
糖尿病偏爱下列人群: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特别是孪生姐妹或兄弟中有糖尿病者。
2.从传统生活方式改变为现代生活方式,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体力活动为主转变为脑力劳动为主,由主食为主改变为肉副食为主,经济收入迅速增高者。
3.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
4.年龄40岁以上。
5.肥胖者,特别是体重指数(BMI)>25者。
6.高血压、高血脂及早发冠心病者。
7.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以往有妊娠血糖增高或巨大儿生育史(出生时体重≥4千克),过期妊娠或死胎病史者,有多次流产者。
8.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
9.饮酒过多者。
10.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或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对一般人群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在重点人群开展糖尿病筛查,在高危人群,如糖调节受损、肥胖的患者中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适当开展药物预防,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
在易患糖尿病人群中,要:
1.防止和纠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饮食。
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
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8.3个月左右检测空腹及餐后血糖。
9.通过各种形式体检、各级医院门诊检查。
10.对于一些因大血管病变、高血脂、肥胖及其他与糖尿病有关的疾病住院者,进行常规筛查。
其实,强化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是有可行性的。
具体的措施是主食减少2~3两/日,运动增加150分钟/周,体重减少5%~7%,生活方式干预相对中等程度就会产生效益。
改变生活方式的目标:使BMI达到或接近24,或至少减少5%~7%,至少减少每日总热量400~500千卡,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体力活动增加到250~300分钟/周。
有些人确诊为糖尿病后,十分沮丧,对生活失去乐趣,不敢吃、不知道怎样才好。另一部分人恰恰相反,认为“反正没有什么症状,不要紧的,糖尿病也没什么”,所以平日里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以前吃的现在照样吃。这样两种极端的对待疾病的方式都不对。
糖尿病患者只有经过科学有效的控制,达到减缓并发症、远离并发症的目的,是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
30岁出头的小王,一天繁忙的工作之后,回到家里不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就是坐在电脑前泡网络,加上天天“大鱼大肉”地吃着,身体是不断发“福”,1.7米的个子,体重已经达到了160多斤。一次单位体检发现血脂高,且空腹血糖6.0毫摩尔/升(正常值是5.6毫摩尔/升)。医生说小王已经是糖尿病的“预备队员”了,随时都有可能步入糖尿病的队伍,只有改变目前不健康的生活,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才有可能摆脱糖尿病的阴影,重新步入健康的行列。于是,小王下定决心,不再胡吃海喝,每天晚饭1~2小时后都坚持跑步30分钟。2个月下来,他的体重减了10斤之多,复查空腹血糖、血脂都完全正常了。
糖尿病是个“纸老虎”,这是说糖尿病是可防、可控的。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并行,即糖尿病教育、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糖尿病运动治疗、糖尿病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检测。
糖尿病患者经常参加健康讲座,看书、向医生护士交流学习时不解的问题,充分掌握糖尿病发病知识。了解到限于目前医学水平,糖尿病仍然是终生疾病,只能是控制高血糖和相关代谢紊乱来消除糖尿病症状和防止急性、慢性并发症发生与发展。熟知个体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饮食计划、规律运动和运动处方、口服胰岛素治疗及胰岛素注射技术,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的防治等。
医学营养治疗以前叫饮食治疗,要求:
热量摄入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宜,首先要计算出理想体重。成人的理想体重可以应用简单的公式:身高(厘米)-105=标准体重(公斤)计算获得。标准体重的±10%即为理想体重;超过20%视为肥胖;低于20%为消瘦;介于10%~20%为超重。再根据劳动强度来计算出每日总热量(见表4-2)。
吃进的总能量与消耗的总能量达到平衡。三大营养素要平衡,即吃进的主食中,碳水化合物主要在谷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高粱等,水果类、干果类、干豆类、根茎蔬菜类(如胡萝卜、番薯)等中含有,每克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可产生4千卡热能,热能占总能量的50%~60%;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鱼、肉、奶、蛋类、豆类中,每克蛋白质在体内可产生4千卡热能,热能占15%~20%;每克蛋白质可产生4千卡热能。脂类分为鱼、肉等动物性脂肪和菜油、大豆油等植物性油脂。高脂肪的食物有动物类皮肉如肥猪肉、猪油、黄油、酥油、植物油等,还有些油炸食品、面食、点心、蛋糕等,每克脂肪可产生9千卡热能,脂肪小于30%;多吃蔬菜,保持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平衡。
糖尿病需要控制饮食,主要是控制高热量的饮食,避免大鱼大肉。但并不是让糖尿病患者不吃肉,毫无生活的乐趣,而是要适量、合理搭配食物。
一天至少进食三餐,而且要定时、定量,两餐之间要间隔4~5小时。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或易出现低血糖的患者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用,这是防止低血糖行之有效的措施。
有些糖尿病患者平时小便多,就认为是喝水多了引起的,因而限制喝水,这是错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糖尿病患者一定不能限制喝水。因为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可促使大量的水分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也就出现多尿。由于身体里水分的大量排出,造成体内失水,为了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大脑不得不发出警示信号——口渴,迫使你去喝水。如果糖尿病患者为了避免多尿而限制饮水,就大错特错了。为了控制病情,糖尿病患者都要吃药,而多喝水就可以把药物在体内代谢后的废物排泄出去,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对身体的损害。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运动量大不但起不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反而会升高血糖,加重病情;运动量小就根本起不到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如平时悠闲地散步,因活动量太小,达不到治疗目的。粗略的方法就是靠自己的感觉,运动到使身体微微出汗(不是指夏天由于天气热而出汗),或者心率达到120次/分或(170-年龄)次/分钟(简易计算法),但对老年人和有心脏病的患者要打折扣。运动的种类可根据各人的喜好去选择,快走、慢跑、游泳、打拳等都可以。身体活动和锻炼所消耗的热量参考表4-10。
运动时的安全评估也很重要。①全面体检,特别是监测血糖,血糖在5.5~16.7毫摩尔/升基本能保证运动是安全的,当尿酮(+)时,不宜运动,当血糖>16.7毫摩尔/升时,禁止运动。②原本血糖控制佳者,运动前先将药量减少20%,以免引起低血糖,若减量后运动后的血糖仍<5.5毫摩尔/升,则可再适当减量,也可以在运动前加餐。③选择安全的非竞赛性的有氧运动项目,如步行、跑步、骑自行车、游泳、家务劳动、太极拳、打网球、跳舞、爬山等,定时定量、循序渐进地锻炼,不宜做剧烈运动。④运动时要有人陪伴,随身携带糖尿病救助卡、血糖仪、方糖、甜果汁等。如有不适,及时监测血糖,如有低血糖,应尽快补充糖。⑤尽可能在饭后1~2小时进行运动。空腹太久、胰岛素或降糖药作用达高峰时禁止运动。⑥当罹患其他疾病、受重伤、双足麻木、刺痛、颈或胸部疼痛、呼吸短促、眩晕、恶心、视物模糊或有盲点时禁止运动。⑦尽量不要在黄昏或夜间进行激烈活动,以免睡觉后发生低血糖。⑧查看运动场地,避免恶劣天气,防止意外发生。
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及运动治疗后血糖不能达标必须到医院门诊或住院进行治疗。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血糖、血压、血脂、眼底、尿微量蛋白、神经、血管等,了解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另外,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积极面对。糖尿病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这个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果你的周围有糖尿病朋友、亲人,请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因为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需要很大的毅力坚持治疗,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不足,容易出现心理情感方面的异常。但作为糖尿病患者,也要树立积极面对疾病的人生观,人类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与疾病的斗争史,我们要明白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对待人生要豁达开朗,对待疾病要积极治疗、泰然处之。
大家知道吗?很多运动健将也被诊断为糖尿病,比如2000年奥运会游泳世界冠军,被称为“赛艇之王”史蒂夫·雷德格雷夫。这位英国运动员在1997年初确诊为糖尿病,但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成功卫冕冠军,获得四人艇项目冠军,赛后他平静地说道:“我并非要向别人证明什么,我只是想向我自己证明我依然和以前一样棒!”史蒂夫·雷德格雷夫在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说,这与他长期科学管理疾病、积极接受治疗、坚持运动、合理饮食是分不开的。看看他们都可以成为世界冠军,可见只要我们在对待糖尿病时拿出十分毅力、十分坚持,把科学管理的方法付诸行动,就能做到和健康人一样的生活、一样享受人生!
如果现在的你处于糖尿病的前期阶段,又或是家族中有人患有糖尿病,而自己还很健康,同样的,你也要认真认识一下糖尿病,赶快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让身体轻松起来,摆脱亚健康的状态,将有可能会盯上你的糖尿病拒之门外!
新证据显示,在肥胖并发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减重手术即可减肥,也能降血糖,手术可谓“一箭双雕”。经研究,目前认为其主要机制是手术后体重下降和肠道激素的改变。由此我国2010年版的糖尿病治疗指南将胃肠减重手术作为糖尿病治疗的方法之一。
误区之一:控制主食的摄入就等于饮食控制,饭吃得越少对病情控制越有利。
不少患者只控制主食摄入,认为饭越少越好,甚至连续数年把主食控制在每餐仅吃0.5~1两。这样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另一种是认为已经控制了饮食量,从而对油脂、零食、肉蛋类食物不加控制,使每日总热量远远超过控制范围,而且脂肪摄入过多,易并发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使饮食控制失败。其实,糖尿病饮食需要控制摄入食物所产生的总热量与含热量较高的脂肪。相反,主食中含较多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升血糖的速率相对较慢,在适当范围内应增加摄入量。
误区之二:咸的食品或含甜味剂的糖尿病专用食品不用控制摄入。
部分患者错误认为,糖尿病就是不吃甜的食物,吃饭要控制,但咸面包、咸饼干以及市场上大量糖尿病专用甜味剂食品(如无糖糕点、月饼等米面类制品)不含糖,饥饿时可以用它们充饥,对它们不需控制。其实,各种面包饼干都是粮食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而导致血糖升高。因此这类食品仍应计算入总热量范围,但它们可以改善单调的口味,提高生活乐趣。市场仅含微量或不含热能的人工甜味剂:糖精、阿斯巴甜、舒卡糖、甘草苷。含一定热量的人工甜味剂: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果糖、乳糖。
误区之三:多吃了食物只要加大降糖药剂量就可消化掉。
一些患者在感到饥饿时常忍不住多吃饭,此时他们可能采取自行加大原来的服药剂量的方法,误认为饮食增加了,多吃点降糖药可把多吃的食物抵消。事实上,这样做不但使饮食控制形同虚设,而且在加重胰腺(岛)负担的同时,增加了低血糖及药物毒作用发生的可能,非常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误区之四:饮食控制已非常严格,吃点零食充饥没有关系。
部分患者三餐控制比较理想,但由于饥饿或其他原因养成吃零食如花生、瓜子、休闲食品等的习惯。其实这样也破坏了饮食控制。大多数零食均为含油脂量或热量较高的食品,任意食用会很快超出总热量范围。
误区之五:植物油比动物油要好,因此只要不吃动物油,就不需要限制植物油摄入。
无论动物油还是植物油都是脂肪,脂肪仍是高热量食物。如果不控制脂肪就容易超过每日所规定的总热量,使体重增加而影响血糖的控制。因此,吃油脂时,即使是植物油也应计算入量。
误区之六:少吃一顿就不用再吃药了。
有些患者为了控制好血糖,自作主张少吃一顿饭,特别是早餐,并认为不吃饭就毋需吃药了。其实,吃药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抵消饮食所导致的高血糖,还为了降低体内代谢和其他升高血糖的激素所致的高血糖。并且,不按时吃饭也容易导致餐前低血糖而发生危险;同时,由于少吃一餐,必然导致下一餐的饮食摄入量超过正常水平,从而破坏了饮食控制,种种因素都会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希望按时、规律地用药和吃饭。
误区之七:膳食纤维对于控制血糖有利,因此每日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大便的功效,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而对身体有益。但是,如果吃太多的粗粮,就可能增大胃肠的负担而且影响营养素的吸收,长期这样会造成营养不良,而对身体不利。因此,无论吃什么食品,都应当适度。
误区之八:采用胰岛素治疗后饮食就不需要再控制了。
有些患者因药物控制血糖不佳而改用胰岛素治疗,并认为有了胰岛素就天下太平,不需再费神控制饮食了。其实,胰岛素治疗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血糖控制平稳,胰岛素的使用量也必须在饮食固定的基础上才可以调整,如果饮食不控制,血糖会更加不稳定。因此,胰岛素治疗不但需要配合营养治疗,而且非常必要。
误区之九:用尿糖试纸是否变色评价食物是否含糖。
有些患者为了监测所吃的食物尤其是甜味剂食品是否含糖,将食物溶液滴于尿糖试纸上发现变色就非常恐惧,认为是高糖。其实只要是含糖(包括精制糖、多糖)的食物溶解后都会产生葡萄糖,而使试纸变色;无糖食品中只是没有蔗糖,其他形式的糖都会使试纸变色,但是它们不会使血糖上升太快或太高。这种做法只会让人徒增烦恼。
误区之十:吃馒头比吃米饭升血糖更高。
有些患者吃一次馒头测血糖后比吃米饭高或凭借自测尿糖显示尿糖高,就只吃米饭、不吃馒头甚至不吃所有面食。其实面粉和米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血糖指数都是非常相似的,应该对血糖高低的影响没有特别大差异,即使有影响也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监测血糖后再下定论。不要轻易放弃一大类主要食品,而使您的餐桌食谱单调乏味,人为地影响饮食治疗的顺利执行。
误区之十一:不吃糖,但可以多吃些蜂蜜。
有些患者不敢吃糖,就吃一些蜂蜜来代替甜味,还听说蜂蜜有助于通大便而治疗便秘。其实蜂蜜、蜂王浆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单糖,吃多了会使血糖升高而影响糖尿病控制,因此您可以用甜味剂代替蔗糖。而且通利排便有很多方法,不一定非用蜂蜜不可。
知识链接
一、患糖尿病有明显饥饿感该怎么办
控制饮食(管住嘴)对于习惯大吃大喝的患者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很多患者经常因为控制进食后,感到饥饿难忍,无法忍受而放弃饮食治疗。
其实饥饿感本身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经过治疗后病情改善了,饥饿感也会随之减轻。刚开始饮食治疗,食量比原来明显减少了,胃肠道可能会不适应,但是适应几天后饥饿感就会慢慢减轻。如果仍感饥饿,多吃些低热量、高容积的食品,如各种蔬菜:西红柿、黄瓜、大白菜等。少量多餐,将正餐的主食匀出一小部分作为加餐用,加餐时可选用低热能蔬菜、半两主食或1个鸡蛋(50克)、1杯牛奶(150毫升)等。选用粗杂粮代替精细粮,可以产生更强的饱腹感。将口味变清淡,吃饭速度放慢,真正做到细嚼慢咽,也可能降低过于旺盛的食欲。
二、患糖尿病如何选吃水果
水果因其口感好,还能补充大量维生素、果酸和矿物质,患者还是可以选择水果的,但必须掌握好时机以及数量。
1.血糖控制平稳时(餐后2小时血糖在10毫摩尔/升、180毫克/分升以下),HbA1c(在8%以下)可以选用水果。
2.应将水果的热量计入每日总热能之内,选用时减去相应的碳水化合物的量;水果中西瓜、苹果、梨、橘子、弥猴桃等含糖量相对较低,而香蕉、红枣、荔枝、柿子、红果含糖量相对较高。
3.吃水果最好在两餐之间做加餐用,既不至于血糖太高,又能防止低血糖发生。
4.通过血糖监测寻找出适合自己的水果。
三、糖尿病患者能喝酒吗
要限酒。中国的酒文化丰富,酒是生活交往中的饮品,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适当享受,但有一条“纪律”是必须遵守的,就是喝酒一定要限量(每天白酒25毫升,或啤酒300毫升,或红酒50~100毫升),且减去25克米饭,不可贪杯,不鼓励饮用烈性酒。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空腹饮酒可能导致服用促泌剂或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发生低血糖,因而饮酒时应同时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