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呼吸泵衰竭

呼吸泵由胸廓、呼吸肌和调节呼吸肌收缩舒张的神经系统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保持一定的跨肺压梯度。呼吸泵衰竭是由于呼吸驱动力下降或呼吸肌无力引起。常见于呼吸中枢受累的中枢神经系统或脊髓前角、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致肌肉受累的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抽搐、精神异常甚至昏迷,引起Ⅱ型呼吸衰竭。

一、导致呼吸泵衰竭的常见原因

见表6-4-1。

表6-4-1 神经疾病常见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因

二、病例分析与干预

(一)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35岁,肢体无力15年,加重2天,急诊以“重症肌无力”于2015年3月12日收入院。既往史:重症肌无力病史15年,遵医嘱服用溴吡斯的明,2周前患者感冒不适自行将用药剂量减半。入院查体:心率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78mmHg,血氧饱和度88%,入院时给予高浓度面罩给氧8L/min后血氧饱和度98%,体温36.9℃,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光反应灵敏。入院后第二天,患者出现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呼吸喘憋、血氧饱和度下降(78%)等现象,血气结果回报:PCO 2 :55mmHg,PO 2 :70mmHg,pH:7.30。

思维提示

◆患者出现呼吸肌无力,引起呼吸衰竭症状,主要与重症肌无力有关

◆患者发病迅速,有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出现呼吸衰竭,需建立人工气道

(二)救治方案

1.救治原则

(1)建立人工气道。

(2)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机辅助呼吸。

(3)生命体征监测。

(4)原发病治疗。

(5)营养支持。

(6)控制感染。

2.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1)使用呼吸机过程:

见6-4-2。

表6-4-2 患者呼吸衰竭的救治过程

(2)护理评价:

立即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以维持患者氧供,通过有效药物治疗,最终解决了患者出现的呼吸泵衰竭问题。护理过程中监测和评价患者生命体征、安全管理机械通气系统、预防并发症、遵医嘱用药改善微循环、予营养支持,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通过实施整体护理,最终患者病情逐步恢复,并成功拔管。

三、链接相关护理知识

(一)护理干预依据

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病变引起的呼吸泵衰竭,共同特点是因呼吸中枢兴奋性下降或周围神经、呼吸肌病变致呼吸驱动力不足,导致限制性通气不足,表现为低氧血症与二氧化碳潴留并存。为减少患者呼吸做功及改善换气与通气功能,需要立即给予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并使用有创通气治疗。

1.呼吸泵衰竭特点

(1)急性呼吸泵衰竭时,PaO 2 降低、PaCO 2 增高(>50mmHg)、HCO 3 - 正常和pH降低(<7.35)。慢性呼吸衰竭时,由于机体代偿作用而 PaO 2 降低、PaCO 2 增高、HCO 3 - 增高(>27mmol/L)和pH大致正常。

(2)肺衰竭和呼吸泵衰竭可以独立存在或同时存在,如呼吸泵衰竭后继发严重肺部感染时可导致肺衰竭而合并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

(3)呼吸泵衰竭时,可出现潮式呼吸、中枢神经源性过度呼吸、长吸气式呼吸、丛集式呼吸和共济失调式呼吸等节律异常性呼吸。

(4)急性缺氧可出现精神错乱、躁乱、昏迷、抽搐等症状,合并急性二氧化碳潴留时,可出现嗜睡、淡漠、扑翼样震颤,以至于呼吸骤停。

2.护理干预的特点

人工气道保证了患者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同时在机械通气的帮助下,防止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为使机体度过基础疾病所致的呼吸泵衰竭及基础疾病治疗创造了条件。但由于人工气道的使用、患者自身的疾病及呼吸机装置等原因,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护士应熟悉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做好预防护理工作,尽量避免其发生,一旦发生及时妥善处理。

(二)护理干预的安全提示

1.保证人工气道的固定,防止非计划性拔管,对于依从性差或意识障碍的患者,必要时予保护性约束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镇静。

2.气管插管患者每4~6小时进行口腔护理;每4小时使用气囊测压仪监测气囊压力,保证气囊压力在25~30cmH 2 O。

3.确保人工气道的通畅,必要时予气道湿化,有效清除痰液及气道分泌物,防止发生堵管。目前气道湿化最优方式为主动加温加湿的方式。

4.使用密闭式吸痰(图6-4-1)较开放式吸痰结果在VAP发生率上没有发现显著差异,但密闭式吸痰可明显减少低氧血症和心率迟缓的发生率,以及缩短各生理指标恢复到吸痰前水平所需要的时间,增加患者的安全。

5.机械通气时所有呼吸机管道,定期按规定一次性处理或消毒后再用,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

6.机械通气过程中,摇高床头约30°(图6-4-2),集水罐要始终放在呼吸外管路最低位,并及时倾倒冷凝水。

图6-4-1 密闭式吸痰管图

图6-4-2 机械通气患者

7.监测生命体征及有无人机对抗,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呼吸机报警时,护士应高度重视,及时分析报警原因进行有效处理。

8.应根据血气分析及呼吸能力给予患者动态评估,通过调整呼吸机参数、间断使用呼吸机、调解呼吸机模式等方式循序渐进的锻炼呼吸肌,帮助患者恢复呼吸功能,及早撤机。

9.当患者具备完全自主呼吸及清理呼吸道能力后,及早给予患者拔管,注意拔管前与拔管时及时清理口腔及气道分泌物。

1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请参照第八章第十二节,呼吸机撤机技术的参照第十章第十八节。 GRh2lO7Q7MEzRSDqD5P0/CjAbcOWgANu0sC30SCt5qqNGWRq54211DVNaoW5KiP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