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诗如月,爱如海,辉映成双

爱情一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莎士比亚提出终极疑问——“to be or not to be ”时,两难选择之间唯一可以缓解内心疼痛的解药。唐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瑰丽的珍宝,如一颗历久弥新永不黯淡的明珠,时刻照亮与滋养着我们在现代文明中日渐失落、日渐干瘪的内心。当爱情遇上唐诗,缠绵悱恻的爱情经由炼字成金的诗歌来表达,诗如月,爱如海,两者辉映成双。

都说文如其人,唐诗里的爱情由王海侠书写,简直再合适不过。她生在三秦大地,八水绕长安中品味四季,雕楼嵌画栋中体味岁月,而且她尤爱唐诗,那些拂去千年尘埃句句凝练的诗句,在她柔软的心里重新经过酝酿发酵,从独特的视角对故事做出解读,不偏离人物最真实的内心,最终成为一篇篇动人心弦、如歌如诉的爱情故事,让我们体察到唐诗后面隐匿的不为人知的如烟往事。也让我们对那些诗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了当骆宾王写下“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后,前有李荣与王灵妃,后有纳兰性德,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生命为爱情书写悲伤的主题。书中有王维感慨“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时,他自己在街上邂逅浪漫爱情的美好境遇。书中有李白短暂一生中与三位妻子的相聚相守与相别。书中还有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众多大诗人的或幸福或悲伤的情事,也有鱼玄机、花蕊夫人等一代才女温婉哀怨的身影。

海侠虽然并不写诗,但她从小就喜欢古典文学的隽永风味。一首诗,一阕词,一篇古文,常常让她久久地沉浸其中。由心及身,生活中的她也活得极有诗意,清晨送女儿上学时,带着女儿在古老的城墙根下徐徐走过,听着鸟叫,闻着花香,用手机捕捉一朵花开的瞬间,用目光送别晨曦中的一滴露珠。她的桌前,常常摆着清淡的花束,间或阅读,间或敲字,都在花香间。她的眼睛清澈,如秦岭山涧的泉水;她的内心灵动,如钟楼上悬挂了千年的铜铃,风动,心动,及时收纳着世间所有的美好与感动。

我们是文友,更是挚友。文字是抵达内心的溪流,我们因写作相识相知,也因写作相约相伴。看着她在万千首唐诗里一点点搜寻着爱情的蛛丝马迹,不仅让人感动,也令人喜悦。爱情的讯息多么珍贵,稍纵即逝,当时间的长河流经百年千年,我们还能循着海侠重新找到的河流溯溪而上,重新阅读那些大诗人内心最隐秘最可贵的情感涌流,仿佛又听闻了一曲霓裳一席鼓。以诗为媒,以诗明心,以诗相约。这些都发生在盛产诗歌的唐朝,放在今天,我们只能微信摇一摇,只能朋友圈里点个赞。可以说,她替我们开启了爱情表达的新路径,见面问安好,相思诉衷情,句句有诗为证。

当我们翻开这本书,如同走进人间四月天,字里行间中透着唐诗的芬芳与隽永之气。海侠这个诗意温婉的女子,在浩瀚如星空的唐诗里寻找爱情的光迹,一缕缕捕捉在手里,用文字重新编织成线,还原给今天的我们。多么神奇,一遍遍读着那些如泣如诉的爱与哀愁,一遍遍体味着唐诗的广阔韵味,仿佛穿越时空,让我们跟着她的笔迹,一起回到大唐盛世,回到历史的长河中,重温唐诗里爱情的浪漫与悲愁。

朱 敏
2018.7.10 WuLfpzyvXrdFUAGpRATkeAJn42PE3UiUBEPha33fvkKrLjpunvxvmt3csFOEbBS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