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演艺界这样一个热闹喧嚣的领域,陈数是个与众不同的存在。入行十八年,人们对她所塑造的经典角色如数家珍,然而她本人似乎是隐形的。她生活低调,作息规律,什么都不紧不慢。在人们的印象里,她就是一个纯粹的、有实力的女演员。
陈数出身艺术世家,才艺丰富。她曾在东方歌舞团任舞蹈演员,后又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表演。2001年,她凭电视剧《旅人的故事》出道。十几年来,她逐步成为涉足剧目类型最广、诠释角色最为丰富的中国女演员之一,从《新上海滩》里美丽多情的方艳芸到《倾城之恋》中柔弱又倔强的白流苏,从《铁梨花》中锋芒毕露的“女中丈夫”到《正者无敌》中风情万种的二姨太沈虹,陈数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让人回味无穷。她将不同女性骨子里的坚毅与刚强、独立与自尊演绎得入木三分,描摹出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女性群像。她说:“我不太希望为了一个毫无感觉的角色去表演,我还是希望她能跟我的内心有某种层面的感知。”
现在,年过四十的陈数进入了新的人生阶段。年龄没有限制她的发展,反而让她变得更为坚定、果敢。她对行业的认知愈发清晰,对自我的认识也更加明白。陈数已经想好了在这个年纪要做的事,就是从更多的角度去呈现成熟所带来的魅力,这是更年轻时的她做不到的。
朗读者访谈
董卿: 二十岁的时候你还是东方歌舞团的一名舞蹈演员,后来你寻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机会,让自己从舞蹈演员变成了影视剧演员呢?
陈数: 1997年我遇到了成方圆和王刚两位老师做的音乐剧《音乐之声》,在这部音乐剧中,大女儿是唯一需要演、唱和舞蹈的角色,所以他们从舞蹈演员当中去选择演员。我很感激这部戏的导演钮心慈老师,她是我们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教授。有一天在排练的时候,她看着我说:“你想过以后要干什么吗?”她还说:“如果你喜欢表演,可以考中戏。”我说,可以吗?之后的十分钟之内我就知道,我一定会离开东方歌舞团,去考中央戏剧学院。
董卿: 你有这么强烈的预感吗?
陈数: 或者我愿意把它形容为我内心特别深层的声音,哪怕之后有一个更理智的声音在跟它对话说:“你不要离开东方歌舞团,你在团里待了那么多年,之后团里就要分很好的房子……”可我心里那个深层的声音依然说:“不,这个时候去上学是最好的时间,不可以再晚了。房子我可以自己努力,自己买。”
董卿: 你为了这个决定,做了一些什么样的准备?
陈数: 文化课的部分是我特别紧张的,因为我知道搞舞蹈的孩子从小就被别人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所以我差不多提前九个月就找了一所学校,很努力地记了好几本大笔记本,好好地学习。
董卿: 最后考得怎么样?
陈数: 我的分数比表演系录取分数高出一百七十分。
董卿: 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那个环境和你想象的一样吗?
陈数: 我几乎没有一个作业是做对的,永远是错的。因为我满脑子都是舞蹈演员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戏剧学院学生表演的方式。
董卿: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开窍了?
陈数: 有一天,老师说,用一个物品贯穿人生的四个阶段。我就不知道哪根神经突然被拧开了,迅速想到了口红。我假设这个房间里有一张桌子,我是小朋友,我进入了妈妈的化妆间,把妈妈的口红迅速地以画圆圈的方式抹在了嘴上,心满意足,从此嘴就开始合不上了,永远是嘟着嘴的方式;到了年轻的阶段,我想象自己是一个恋爱中的女孩子,因此很精心很仔细地描自己的唇;到了中年的时候,她已经没有时间能够静下心来,看着镜中的自己;到老年的时候,我想象自己是个奶奶,我来收拾我孙女的房间,房间里乱七八糟,我就把口红一个一个套好。
董卿: 的确开窍了。(笑)
陈数: 这个作业被我们老师表扬了三天,我觉得受到了鼓励。(笑)
董卿: 三十岁那年你获得了一个很重要的机会,就是参演电视剧《新上海滩》。那个角色是你自己争取来的吗?
陈数: 在经历了几年新人的实践过程之后,我发现,我不能这么盲目地等了。有导演朋友跟我说,你很适合年代戏。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在我心里又响起了强烈的声音。因此那一年,收入其实非常有限的我拿出了一半以上的资金……
董卿: 一半是指一个月收入的一半吗?
陈数: 全年的,然后尝试拍了一组可能大家现在都比较熟知的旗袍造型。
董卿: 后来你把这组照片给哪位导演了?
陈数: 给了很多人看,但是我没有想到我能够遇到《新上海滩》。
董卿: 从方艳芸到陈白露,到白流苏,你穿旗袍的充满风情的形象真的被大家认可,也被大家喜爱。可是你看似并不满足,你在不断地寻找一种突破。
陈数: 我是个不安分的人。(笑)我是一个不喜欢在舒适区域里长时间待着的人,如果这一生只能演一个角色,我希望是《暗算》里的黄依依。它为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极好的基石。但是不可否认,我进入四十岁了,开始有一些更年轻的角色是我不适合扮演的了。通常大家会认为,四十岁以后的女演员是不是该演妈?我觉得自己蛮幸运的,其实我没有想到能够遇到《和平饭店》这样优秀的作品。我希望《和平饭店》是一个祝福,祝福我不用陷入一些比较单调的角色里,让我有机缘在未来的十年里还有一些遇到好作品的机会。(掌声)
董卿: 你今天想要为大家朗读什么呢?
陈数: 刘瑜的一篇非常棒的文章——《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董卿: 你想把它献给谁呢?
陈数: 我想把它献给我们家的儿子大象。我在我们家儿子大象的身上充分体会到了什么叫作无条件的爱。而且正因为如此,这种美好的、回馈到我身上的爱的感受也会非常强烈,比方说,我和我们家先生准备去巴厘岛举办婚礼的时候,临出发前我抱着他说:“大象,我跟你爸爸要去结婚了,以后的日子我们要在一起生活了。”(哽咽)这些话我是在对他说,其实也是在对我自己说。这番话对于我来说也像是一个誓言和承诺。
董卿: 你还会要自己的孩子吗?
陈数: 好好爱他就好了。(掌声)
董卿: 这样的一种态度可能也是我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所不具备的,所以上天很公平,它在给我们皱纹甚至给我们白发之后,也会给我们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