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读本 礼记·大学(节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光明的德行,在于使人革旧更新,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人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沉静,沉静才能够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才能够思虑详审,思虑详审才能够有所收获。万物都有根本有枝末,万事都有开始有终结,知道了这本末始终的程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彰显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自己的品性;想要修养自己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本心;想要端正自己的本心,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通过对万事万物原理的探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本心才能端正;本心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管理好家庭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使意念真诚,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像厌恶恶臭的气味一样,也像喜爱美色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这样才能使自己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不苟。小人在平时为非作歹,做尽坏事,及至见到君子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的邪恶行径,而显示其如何善良。殊不知,别人看自己,就像看见自己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说内心的真实总要表现到外面的,所以,君子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不苟。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你,十只手指指着你,这是多么可怕啊!”财富能装饰房屋,道德却可以润饰身心,心胸宽广,而身体自然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修身要先端正本心,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偏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被不端正念头所困扰,就会心不在焉;虽然在看,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不知道食物滋味。这就是说,修身必须要先端正本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好自家在于先修养自己,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往往会过分偏爱;对于自己轻贱和厌恶的人,往往会过分轻贱厌恶;对于自己敬畏的人,往往会过分敬畏;对于自己同情的人,往往会过分同情;对于自己轻视和怠慢的人,往往会过分轻视和怠慢。因此,很少有人能做到喜爱某人同时又知道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同时又知道那人的优点。所以有俗话这样说:“人不知道自己孩子的过失;人看不到自己庄稼的茁壮。”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治好自家的道理。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治理国家必须先治好自己的家庭,是说连自己家人都不能管教好而能管教好别人,这是没有的事。所以,有修养的人不出家门就能完成对整个国家的教育。对于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于兄长的孝敬,可以用于侍奉尊长;对于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对待民众。《康诰》说:“爱人民如同爱护婴儿一样。”内心真有这种仁爱的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要知道,没有谁先学会了养护孩子再去出嫁的啊!一家仁爱,一国人受到感化,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人也会受到感化,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人就会受到影响,纷纷作乱。其关联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作: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尧、舜用仁政统率天下,老百姓就跟着学仁爱;桀、纣用暴政统率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学凶暴。国君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依从的。所以,品德高尚的君子,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如果自己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治理好自己的家庭。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所谓平定天下在于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兴起孝顺自己父母的风气;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形成敬长的风气;在上位的人怜恤孤幼,老百姓也同样不会背弃这一美德。所以,君子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凡是处于上位的人的某种作为为我所厌恶,就不用这种做法去对待处于下位的人;凡是处于下位的人的某种作为为我所厌恶,就不用这种做法去对待处于上位的人;我若厌恶前面的人的作为,就不用这种做法去对待后面的人;我若厌恶后面的人的某种做法,就不用这种做法去对待前面的人;我若厌恶右边的人的某种做法,就不用这种做法去对待左边的人;我若厌恶左边的人的某种做法,就不用这种做法去对待右边的人。这就叫作“絜矩之道”。

〔本文由薛其坤与张礼(九十三岁,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向涛(五十五岁,中国科学院院士、凝聚态物理学家)、朱邦芬(七十岁,中国科学院院士、凝聚态物理学家)、周树云(三十八岁,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2017年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一起朗读。〕

《大学》描述的是战国秦汉时代理想的君子教育,或者说是大学教育。《大学》中所谈的是君子精神的建设,就我们今日来说,它对于我们国民精神的建设具有特别的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徐建委 ETotATqn3S2nBfH/TGvzlDHZptCNRKlGdcho7bThBapY2uieHEwIh73HUCk/y7d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