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鲁迅和胡适都是民国时期文化艺术界的巨匠和旗手。鲁迅生于1881年,正好大胡适十岁,但他的成名却比胡适要晚得多。

早在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夜之间暴得大名,成为闻名于国内文化界的“文学革命”先锋人物。而这时的鲁迅还是“临时政府”教育部的一名公务员,以抄古碑校古书来排除精神上的苦闷。正是文学革命的号角,吹散了萦绕在鲁迅思想上的乌云,让他振奋起来。1918年5月,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震撼文坛的《狂人日记》,并首次使用了“鲁迅”这个笔名,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显示了文学革命最丰厚的实绩。

胡适对此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1922年他在《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中说,中国白话短篇小说创作,“成绩最大却是一位托名‘鲁迅’的。他的短篇小说,从四年前的《狂人日记》到最近的《阿Q正传》,虽然不多,差不多没有不好的”。

从鲁迅的日记中看,两人交往于1918年,而真正来往于1923和1924年。在这期间,两人有着比较一致的思想观点与主张。那就是:反对旧道德、旧礼教,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特别在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方面两人多有共识:或是胡适倡导观念,鲁迅相继发表文章,予以呼应;或是两人同时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某一问题作深入的阐发。

鲁迅倡导文学革命,注重新文学的创作实践。他在《〈自选集〉自序》一文中表述说:“我做小说,是开始于1918年,《新青年》上提倡‘文学革命’的时候。”而胡适倡导文学革命,则注重从理论上突破,先后写出了《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章,在否定旧文学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革命文学的论述。

《鲁迅日记》也可以见证两人在学术研究方面曾过从甚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出版前后,曾多次征求过胡适的意见。胡适在写作《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一书时,也曾多次向鲁迅请教。在胡适的作品中也有明确描述两人友谊的片断:两人在讨论学术问题时,从不拐弯抹角,对对方的观点,多是正确的欣然表示认同,错误的直言相告,有疑问的也不苟同,互相商榷。

在此后的六七年间,胡适与鲁迅的来往比较多。仅《鲁迅日记》记载,鲁迅致信胡适十数次,得胡适回信十封。他们互访过,也在一起吃过饭;而更多的,则是写作和学术上的交流,互赠资料和自己的作品。

然而,在《鲁迅日记》中,从1925年以后,胡适的名字却消失了。是什么事情使胡适与鲁迅断绝了往来呢? vZEFLuG65Rt77a+7YQLkkn5C4zF3oTjBhFuu0FTAi1tanVmcgf/mqQ5eNUAKr6u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