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基督教正彷徨于十字路口:现代主义还是基本教义?前者适应现代潮流,乃世俗化、自由主义、《圣经》批判与进化论的统称。坚持原教旨的后者则从1883年到1897年在加拿大的尼亚加拉区(Niagara Region)举行了一系列《圣经》会议,1910年至1915年出版了12册《基要信仰:真理的见证》( The Fundamentals:A Testimony to the Truth ),共印刷了300万套,在全球范围内向基督教徒散布,正式替该运动举行了“基要主义派”(the fundamentalists)的命名典礼。
19世纪的美国是彻头彻尾的基督教国家,诞生于19、20世纪之交的“基要主义派”却是现代性迹象:曾经是社会主流信仰的基督教如今开始靠边站,变成社会的殿军。它到了20世纪末甚至扮演美国政治里“宗教右翼”(the Religious Right)之角色,有气焰复炽之势,与伊斯兰世界的基要主义派打擂台,也在某个意义上朋比为奸。他们到今天仍在反对现代教育里的科学和世俗思想,尤其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在一个世纪之前,他们的靠边站即与现代教育的普及、启蒙思想的传播息息相关。在20世纪开头的20年,美国教育出现改革的潮流,扬弃死板的传统教育方式,渐代之以“一种适应城市时代需要的、能为儿童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打下基础的教育方式”。全国中学生人数在1900年只有50万,到1920年剧增了4倍,达200万。大学生人数则从1890年的24万增至1920年的53万多。在1902年,美国出现未来社区大学的前身,为未能进入高校的青年提供了广泛入学的机会。
世纪之交的美国社会也已远离宗教的宁静、田园的生活,进入令人烦躁不安的现代生活。从19世纪80年代起,美国人开始大量应用“神经衰弱”(neurasthenia)这个新名词,它指称现代生活的压力及其不自然的节奏对人的神经造成的损害,其很快就成为“不健康的现代生活”的同义词。
在1890年,妇女争取投票权的两个组织合并成“全美妇女投票权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Women’s Suffrage in America),在历经30年的奋斗后终于在1920年成功地争取到宪法的增订。但投票只是一个形式上的权利,实质上到了19世纪末,大文豪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笔下的“新女性”(new woman)已经成为一个令人不安的时代典型。 与此呼应的是心理学界在世纪之交酝酿男女教育分途说(详见第二章、第三章)。
同年(1890年),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1914)发表《海权论》( 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in Histor ),透露美国必须从大陆扩张走向海洋扩张的愿望。三年后的1893年,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克·杰克逊·特纳(Frederick Jackson Turner,1861—1932)在美国历史学会芝加哥年会上发表“边疆说”,用开拓西部来解释美国的国民性,他有感于美洲大陆扩张空间的穷尽,美国人如欲保持其性格,就必须另图他处。 1898年,美国发动美西战争,“解放”古巴并进而并吞菲律宾,把疆界拓展至远东,两年后即参加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之役。
1901年,在美西战争中成为全国英雄的老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858—1919)出任美国总统,蝉联两届至1909年,他除了是“海外扩张论”的力行者之外,还成为西部牛仔的典型和美国男性理想的楷模。在1902年,美国第一部现代西部牛仔小说面世。
接着在1909年,争取权利的黑人积极分子成立“全国有色人种促进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1910年,黑人拳师在一场划时代的拳赛中把白人拳王击败,引起各地的种族暴动。同年,“美国男童子军”(Boy Scouts of America)成立。1912年,第一部泰山小说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