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沙利文的“杜鹃窝情结”

20世纪20年代时,沙利文曾在马里兰州的舍帕德—派拉特(SheppardPratt)精神病医院,任临床研究主任一职。他成立一个只准收容男病人的病房,在此病房里,他不只把所有注册女护士统统辞退,用男性工作人员代替,而且“从来不允许女性踏入这个病房一步”。这间病房的病人都是患精神分裂(schizophrenia)的男性,在这个环境里,“注册女护士会成为一个劣等男性社会里具高等地位的女性样板”,此外,“护理,作为女性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具有某种固有的上下级准则(superordinate-subordinate standards),不利于沙利文想为病人设立的合意的私人环境”。

沙利文此举,会令弗洛伊德本人都感到意外。“妈妈”在弗氏理论中的功能只是挑起小男孩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对培养“男儿性”起的作用是顶正面的,而作为竞争对手的爸爸才是压抑小男孩、令他反抗的对象。沙利文的构思,却是把发挥“母性”的“女性最古老的职业之一”的女护士当作男性必须抗拒的对象。他虽然是针对精神病房的“劣等男性社会”而言,但从这种安排里看出:他的精神病的病源学正是男子的人格无法形成,自身与妈妈的性别无从分判。如果再处于掌权的女性底下,变成“上下级”的话,唯有令病情恶化。

沙利文的措施,必须在“母亲恐惧症”(matrophobia)与“同性恋恐惧症”(homophobia)根深蒂固的美国文化的理论脉络中理解。美国人或许与其他西方人分享对“个体”权力的执着:纵使在现实的社会关系里避免不了“上下级准则”,但为个体人格独立着想则力图避免处于这种心理形势底下,因为它会塑造“权威主义的人格”(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但美国人是否更恐惧万一这个安排又牵涉女尊男卑的心理形势的话,会造成男方“性成长”的阻碍?这个问题必须有待对其他条顿语系的新教文化(英、德等国)做比较研究后才能答复。目前来说,后者迄未产生如《飞越杜鹃窝》( One Fly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62) 那样的著作,这部美国小说我们将在本书《走向60年代:“杀母”的经典著作时期》一章详细讨论,在这里只需说:唯有把沙利文在舍帕德—派拉特精神病医院的措施和名小说《飞越杜鹃窝》对照,才真正懂得它们两者在说什么,也才真正懂得美国心态。 YFu448vQRVPPZU82T/aK07gOcGDQFx3DAGpBfseIbCQnZk7foGTFMudF8VfpyQ+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