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白色人种的大愿望

在美国,虽然不像某些女权史学家所说神经衰弱是被比尔德特别用来“指谓男性的性枯竭” ,但它的确道出了一种危机感。按照19、20世纪之交的文明观,文明程度最高的白种男性按理该最具男子汉气概,他有健康的本能同时加以理性的调节,不像野蛮人或初民一般性滥交。在白种男性的眼里,低等民族也像女性一般,少能控制身体和情感作用,在个体理性不如白种男性发达的意义上,低等民族徒有蛮力,表现的只是生物的“雄性”(masculinity),而不是高度文明的“男子汉气概”(manliness),的确,在黑人贫民窟里,男人甚至当龟公,让自己的女人去卖淫。

待到过分文明化的白种男人患上“神经衰弱症”,上述说法就难于自圆其说。神经衰弱的男人,性冲动微弱,在“雄性”方面固然比不上黑人,更说不上有“男子汉气概”,事实上形同女子。白种人的这个种族危机,即具体表现在1910年的一次闻名国际的拳击赛上:黑人拳师杰克·约翰逊(Jack Johnson,1878—1946)把白人拳王吉姆·杰弗里斯(Jim J.Jeffries,1875—1953)击败,夺得世界重量级冠军头衔。拳击不只靠蛮力,它还讲究训练和策略,因此这场拳赛成为两个种族的男性理想的较量。白人选手被击败后,引起各地的黑白种族冲突。白人开始不断物色能击败约翰逊的白人拳手,开始了美国拳击史上所谓的“白色愿望时代”(the White Hope Era)。此外,美国在1912年通过一条联邦法,禁止把具有拳击内容的电影运过州界,目的就是不让黑人把白人击倒在地的画面广为流传。有10个州通过新法,禁止不同种族通婚,也是用来对付约翰逊的。约翰逊在胜利后,不但生活招摇,又喜欢与白种女子发生性行为,终于被联邦政府用1910年才通过的《曼恩法》(Mann Act)把他定罪。这项法律本来是用来防止贩卖白奴的,约翰逊只与白人女友越过州界发生性行为,如今触犯刑网,是法律被滥用。约翰逊被判入狱一年,弃保潜逃,流亡英、法、墨西哥等地,至1920年才回国服刑。

这段史实被霍华德·塞克勒(Howard Sackler,1929—1982)搬上百老汇舞台,并于1967年搬上银幕,名曰《白色人种的大愿望》( The Great White Hope )。故事把历史人物的名字改了,说有一名叫杰克·杰斐逊(Jack Jefferson)的拳师,是第一个获得重量级冠军的美国黑人。《白色人种的大愿望》第一幕第三场是在赌城雷诺(Reno)的拳击赛场外,到结尾处,杰斐逊已经获胜,黑人群众在欢呼鼓舞。在此刻,编剧安排台上的灯光熄灭,然后让一根火柴光划破黑暗,原来是绰号“丹船长”(Cap’n Dan)的白人裁判点燃雪茄。论职责,他该维持赛局公正,但在剧本开头处,正是他游说刚退休的白人世界重量级冠军再度出山,以抵制杰斐逊。在雪茄燃亮后,接着就是道出“白色大愿”的那段独白:

我真切地感到

这是旧金山大地震以来

降临这个国家的最大灾难——我是当真的。

前者大不了只限于弗里斯科(Frisco)。

是怎样的灾难呢?很难说得准。

啊,我不认为所有的黑鬼会癫狂,

尝试对我们进行接收、强奸一类的。

是的,是会有那么一点麻烦,但总能应付得了——

归根到底,他们中只有一个是重量级冠军……

但我想,这正是症结所在。是他!我还把他的手高举,

忽然间一个黑鬼是世界冠军!

如今你会说:啊!这只是汝等运动里的一个头衔——

非也,它不仅如此。认了吧。它远胜于一个人成为

世上最好的工程师,最聪明的政客,

或首席歌剧演唱家,或者世上最大的

制造花生产品的天才。这不构成灾难。

但世界重量级冠军,就非同小可了,

令人感到世界好像罩上了一层阴影。

一切都变得更黑——这里并无挖苦之意——

也有今非昔比之叹,好像事物在萎缩,一切

都像被胡乱堆压,连你也在内,你只想狂喊

他为何居高临下,

但你喊不出,因为你知道……阴影重重地压着你,

而你则感觉到那个笑容……

好啊!我们该做什么!

把尿撒在裤裆里,把泪流到啤酒里?

不,先生,我告诉你我们将做什么,

我们击打草丛物色另一个白色愿望,

如果他不行我们再找另一个白色愿望,

我们会找到他们,高举他们直到其中一个站得住——

这是哪门子的国家,是埃塞俄比亚不成?

《白色人种的大愿望》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时代,重点在反对种族主义,而且把“约翰逊”改为“杰斐逊”,因此无须斤斤计较于一些“不太方便”的历史事实。 令我们感兴趣的是这个“黑祸”的性质:“它远胜于一个人成为世上最好的工程师,最聪明的政客,首席歌剧演唱家,或者世上最大的制造花生产品的天才。这不构成灾难。但世界重量级冠军,就非同小可了……好像事物在萎缩,一切都像被胡乱堆压……”显然,其性质迥异于来自勤奋努力的亚裔之竞争。

在约翰逊对杰弗里斯的那场划时代的拳击赛后两年,即1912年,《人猿泰山》( Tarzan of the Apes )这部小说发表,它是美国大众文学领域里“泰山小说”系列之始。这是一个白人在黑人的故乡——非洲——成为丛林之王的故事。这个系列的小说和电影在美国的大众心里制造了一个颇为奇特的效果。美国人一般对非洲缺乏基本的认识。从前的世界史教科书谈到非洲部分都只描述白人如何开发这个“黑暗大陆”,甚至连一个原住民的名字都不提。在今日“后殖民主义”时代,关于非洲的叙事都必须包括一些当地人物,但因为美国人对世界知识的普遍贫乏,因此无知不减于前。每次我上世界史课讲到非洲部分时,都会对班上说:“谈到非洲,你们大概只知道一个名字,就是泰山。他与其说是和非洲有关,不如说是白色人种的大愿望更来得恰当!”

泰山的作者埃德加·赖斯·勃鲁士(Edgar Rice Burroughs,1875—1950)的成长时期也在19、20世纪之交。他生长在芝加哥,是大都会的产物,但和当时的许多精英分子一般受过“原野化”洗礼。他受野性呼声号召倒并非由于神经衰弱的缘故,而是因为另一种疾病。在1891年,芝加哥爆发流行性感冒,死者数百,勃鲁士的父母害怕15岁的儿子被感染,把他送往两位长兄在爱达荷州的牧牛场。勃鲁士到了边疆后,如鱼得水,不只娴熟牧牛,也学会骑拱背跳跃的野马之技术,甚至结交了盗贼和杀人犯,父母获悉,将他转到东部就学。勃鲁士因桀骜不驯之故,改转入军校,毕业后被派在第七合众国骑兵师,亦即阵亡的卡斯特将军的老部队。他的任务仍然是扫荡印第安人的残余,但根据他的自身说法,“永远追不上他们”。他因心脏问题而升迁军官无望,于1897年退役,转向文职并成家立室。至1911年,勃鲁士感到坐办公室的职务没有前途,遂开始写作,投稿给低廉小说杂志(pulp f iction magazines)。他的第一部小说是有关火星历险的科幻小说,相当受欢迎,因此紧接着在1912年发表《人猿泰山》。

勃鲁士的“火星历险系列”把西部牛仔幻想搬上了火星,它讲的是一名南军军官在火星上的“红人”之间历险的故事,火星又名红色星球,因此是把印第安人科幻小说化。他的“泰山系列”则反映白人对黑人的幻想。这从“泰山”一名中看出端倪,这是领养他的那个猿猴族为其起的名字,在它们的语言里是“白皮肤”的意思。 照道理说,皮肤的黑白与否,不该是人兽两个物种之间最显著的差异,倒是判别黑人与白人的首要标准。泰山的故事在今日已引起黑人的反感,这主要是好莱坞把故事和人物简单化处理的缘故。勃鲁士的原著其实透露了对黑人的羡慕。 幼年的泰山生活在猿猴之间,充满自卑感,他嘴巴太小,鼻子太窄,眼睛颜色太浅,身材太矮小,身体无毛令他感觉到自己像条蛇。但小说很快就透露他有过人的狡猾,这表现在第五章中他单独面对捕食的母狮存活下来而同行的小猿则丧生这一点上。因为他是人类,“他较高的智力令他有更敏捷的心智活动,乃超出猿猴的能力以外者” 。这和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里家犬回归自然后反而成为狼群之首异曲同工。

泰山小说常被理解为白人种族主义的作品——它用欧洲和非洲分别代表“文”与“野”、帝国主义与殖民地。 这个简单化的教条式观点忽略了19、20世纪之交的思想背景:文明在智力方面固然占优势,但野性代表生命力,在当时西方“文明没落论”的话语里,“野性”其实是白色人种的一种渴望。在这个意义上,勃鲁士也是现代文明的批判者。在“火星历险系列”的第二部、发表于1912年的《火星众神》( The Gods of Mars )里,有一段话是关于火星上的黑人,他们在肤色上有异于该世界的红人和白人,却是该星球最古老的种族,他们的传承可以直接追溯到“生命之树”。这棵树进化了无数世代,最后出现还没能脱离树干的小植物人,从小植物人的蕾苞里演变出四个分格,第一格是植物人,第二格是十六脚虫,第三格是白猿的始祖,第四格是原始的黑人。除了第一格之外,其他的都脱离树干掉落地上。黑人最早破格而出,是星球上繁殖的第一人类,血统也最纯正,其他种族则是十六脚虫、白猿和某些离族的黑人杂交的结果。至于在故事里出现的白色恶魔(the therns),并不是古代白猿的直裔,而是由他们演变而成,“他们的等级更低”。 在这里,我们嗅到了杂种化和人种退化论的气味。黑人的传承与“生命之树”最密切,血统也最纯正,透露的又是什么讯息?

此时,美国黑人的“哈林文艺复兴”(The Harlem Renaissance)正在酝酿中,其背景是始自20世纪初期的黑人涌往北美城市的大移民潮(The Great Migration),造成黑人城市人口的集中。这个现代主义现象是美国黑人的文艺才华首次集中表现,并由此建立种族的骄傲。“哈林文艺复兴”的领导人原初的构想仍然是欧化的,其构想是让黑人也发展出欧洲式精英文化,这自然是黑人在白人面前自卑感的表现。但这场黑人文艺复兴倒过头来让白人拜倒在黑人脚下,因为它后来走上肯定自身民间文化的道路:如黑人灵歌、蓝调、繁音拍子,尤其是爵士音乐。后者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是新奥尔良,它是法裔和西裔集中的地方,又接近加勒比海的黑人文化,因此老早就在清教徒美国内部打开一个“异教”缺口,这个地域性文化进军至芝加哥和纽约以后,就开始发挥全国甚至全球性的影响。 黑人的音乐用的是欧洲古典音乐的乐器,但表现的精神全然不同,它在白人压抑的清教文化里灌注入一层浓烈的“酒神型”因素,亦即原始活力,成为美国开国以来首项原创的艺术形态。说今日的美国音乐主要是黑人音乐,一点都不夸张,而这种音乐则以“美国音乐”之名风靡全球。 vrD3pYEXO5YERNjiMi46W2cphCOlwwqWCabUT0kTm8vmvm1tMNpEFwVj+nVqh43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