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身为国君就要做到仁政

【原典】

为人君,止于仁。

【译文】

作为国君,他的言行要做到仁政。

以仁治国广收人心

为人君者或者领导者只有赢得人心的支持,才能顺利地展开工作,达到“国治而天下平”的目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仁”作为自己的行事做人准则。

齐国曾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且与秦国对峙到最后。田氏(田桓子)在齐国的得宠也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早在春秋初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国的公子完逃奔到齐国,此为陈氏(陈即田,古音陈、田不分)在齐国最早出现的记载。齐桓公很赏识他,要他做卿官,他只接受了做管理工匠的职务。后来在反对权臣庆封的斗争中,田桓子积极地站在国君这边,在反对齐惠公的后代——栾氏、高氏的斗争中,田氏也站在国君这一边。这些斗争逐渐使田氏在齐国站稳了脚跟,而且政治、经济势力也越来越强大。

首先,田桓子用大斗出、小斗进的手段广为笼络人心。齐国原有的量具分两种进制,田桓子自己改用了统一的进制量具,比公家的量制明显增大。在往外借粮时,田桓子使用自己的家量,往里收回粮食时使用公量,虽然自己吃了亏,却赢得了广大百姓的好评。据说当时的民众大量逃往田氏门下,“归之如流水”,而田氏则把这些人藏起来,并不上报户数,称之为“隐民”。

凭借争取民心奠定的政治基础,又经过两次较大的斗争取得的胜利,公元前386年,周安王仿照当初“三晋”的例子,正式封田和为齐侯,即田太公。田氏在齐国的发迹,据《左传》记载,曾有“五世其昌”“八世之后莫之与京”的卦辞。从公子完逃到齐国,到田桓子娶齐国君之女为妻,奠定田氏在齐的地位,恰好五代;至田襄子成为实际上的国君,恰好是八代。其实,这卦辞的“应验”很可能是后人根据历史事实造出来的。

纵观春秋战国时代三次以臣代君的重大历史事件,极有意味深长之感。三次卿大夫夺权虽各有不同,但其共同之处却还是存在的,那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这句老话。鲁国的季孙氏致力于笼络人心,晋国的赵氏倡行“仁政”,齐国的田氏煞费苦心地在百姓中树立威望就更不待言了。尤其是田氏,其八代奋斗历史值得后人好好地研究。

以臣代君说是阴谋也好,说是篡权也罢,若能符合民意、顺于民心也就有了成功的可能,至于如何评价它则见仁见智。我们在这里主要是想阐明《大学》的观点:有了人心的支持,便没有做不成的事。帝王也好,平民百姓也好,如果你是一个察人所想、急人所需的人,那你做起事来一定处处有贵人相助,顺风顺水。 mgmvROXMfVIebAHd7C51NMJ/D4b2nY18eTpguely1CXhHrC68bay58o4mBi4aG8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