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0 认识明确以后才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原典】

致知在格物

【注释】

①格物:推究事物的本质原理。据朱熹解释:“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四书注集》)

【译文】

达到认识明确的方法就在于推究事物的本质原理。

有才智、见识才可有真知灼见

周围的事物不会时刻因你而变,人的命运往往决定于自身的才智、见识。因为有才智、见识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原理,继而也就有了深刻的见解,对外部环境时局的变化也有了明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担负大任,才能获得他人的青睐。

西汉文帝时,张释之的哥哥张仲十分富有,张仲对弟弟有求必应,在生活上十分关爱和照顾弟弟。

一天,张仲和张释之闲谈,张释之说:“哥哥对我好,可是我整天无所事事,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我想干点事业,以后就可以自立了。”张仲说:“你吃穿不愁,安享富贵,这不是最好的事吗?别人羡慕你还来不及呢,你就不要多想了。”

张释之和哥哥说了他想当官的志向,张仲十分支持他,花钱为他在朝中谋得一个小官,张释之高兴万分地上任了。

张释之尽职尽责,可是十年过去他还是没有升迁。他感到对不起哥哥,他也觉得自己不是当官的材料,于是便决定辞官回家。

大臣袁盎学问高深,和张释之有一面之缘。他听说张释之准备辞职,急忙来看他。张释之对袁盎说:“哥哥为我花费了很多钱财,都怪我不争气,到现在也没混出个人样,我还待在这里干什么呢?”

张释之虚心求他指教,袁盎说:“事情不会改变,而人的见识却可以让它改变。老实说,你还要加强学习,只有知识丰富了,你才能提出不同于常人的真知灼见,这样才能让别人器重。你只知勤劳做事而不增加自己的学识才干,这是你不能升官的原因,你要设法弥补,时候还不算晚啊。”

张释之依照袁盎所说,从此加紧学习,凡事留心,多些思考,他的见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天,汉文帝来到上林苑的虎圈,开口便问各种禽兽的具体数目。负责管理上林苑的官员回答不出,而一个小吏却答得一点不差,于是汉文帝指责官员失职,夸奖小吏能干。

张释之当时正陪同文帝,他见群臣都附和文帝的说法,于是唱起了反调,他说:“有些官员是功臣,但不善于言辞。秦时重用能说会道的人,可这些人只注重法规条令而不体察民情,结果导致国家衰亡。由此可见看人要看他的实际才能,而不能看他会不会夸夸其谈啊。”

汉文帝听了他的话,认为与众不同,实属高论,对他开始刮目相看。汉文帝一回到宫中就把他的官职连升数级,任命他做了宫中的总管。

俗话说“事在人为”,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探究事物的本质原理,既无能又无识,那么他就不可能有什么真知灼见,好事也会让他办糟,更谈不上力挽狂澜了。这样的人不要抱怨世事难为而应从自己身上查找不足。这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就能做到加强修养,在学识和对事物的认识上高过常人,才能做出常人做不到的事。 v4x1WBmwcMYZqHPGFVqwRBziC6ZSqJOio2AV/nRgqoWsTC5oog6IoXl2tBQyx8Z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