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欲心杂念使人心累

【原典】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译释】

无欲求必然清静洒脱,天下也会自得其正道。

老子认为,人只有去除贪婪、无知和狂妄,学习大道包容万物的胸襟,才会过得逍遥自在,无所为而又无所不为。人生在世,我们离不开名利这些身外之物,但也不能为它们而活。不执着于一己之欲,你才能受人尊敬,并成就一番事业。

解读

欲望太多心就难以平静

我们的痛苦烦恼似乎永远也没有尽头,一下成功,一下失败,时而悲伤,时而喜悦;在生活里我们东突西撞,愈陷愈深,找不到一条出路。而老子告诉我们,道就是道,不生不灭,欲望太多的人就无法看透迷茫的前途,而平心静气着,却能够灵敏活泼地勇往直前,这才合乎大地所具有的德性。

有一则寓言这样讲:

有位书生准备进京赶考,路过鱼塘时正巧看见渔夫钓了一条大鱼,便问渔夫是如何钓到大鱼的。渔夫得意地说,这当然需要一些技巧。当我发现它时,我就决心要钓到它。但刚开始,因鱼饵太小,它根本不理我。于是,我就把鱼饵换成一只小乳猪,没想到这方法果然奏效,没一会儿,大鱼就上钩了。

书生听后,感叹地说,鱼啊,鱼啊,塘里小鱼小虾这么多,让你一辈子都吃不完,你却挡不住诱惑,偏要去吃渔夫送上门的大饵,可说是因贪欲而死啊!

欲望与生俱来。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是人的本能。仅从生命科学而言,人类绵延生息不绝,可以说欲望是生命的动力。生命停止,欲望则消失。同时,人的欲望的满足,又是生命消耗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效地节制欲望,是构建和升华生命、延伸和拓展生命长度的必由之路。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了性情淡泊、道法自然的庄子。

有一天,秋高气爽,太阳已爬在半空,庄子还长卧未醒。忽然,门外车马滚滚,喧嚣非凡,随后有人轻轻叩门。

原来是楚威王久仰庄周大名,欲将他招进宫中,辅佐自己完成图霸天下的事业。

楚威王便派了几位大夫充当使者,抬着猪羊美酒,携带黄金千两,驾着驷马高车,郑重其事地来请庄周去楚国当卿相。

半个时辰过后,庄子才睡眼惺忪地开门出来。

使者拱手作揖,说明来意,呈上礼单。

不料庄子连礼单瞟也不瞟一眼,仰天大笑,说了一套令众使者大跌眼镜的话:

“免了!千金是重利,卿相是尊位,请转告威王,感谢他的厚爱。

“诸位难道没有看见过君王祭祀天地时充作牺牲的那头牛吗?想当初,它在田野里自由自在;一旦作为祭品被选入宫中,给予很好的照料,生活条件是好多了,可是这牛想不当祭品,还有可能吗?还来得及吗?

“去朝廷做官,与这头牛有什么差别呢?天下的君主,在他势单力孤、天下未定时,往往招揽海内英才,礼贤下士。一旦夺得天下,便为所欲为,视万民如草芥,视功臣为敌手,真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你们说,去做官又有什么好结果?放着大自然的清风明月、荷色菊香不去观赏消受,偏偏费尽心机去争名夺利,岂不是太无聊了吗?”

使者见庄子对于世情功名的洞察如此深刻,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怏怏告退。

其中一位使者还如临当头一棒,看破数十年做官迷梦,决定回朝后上奏威王告老还乡。

庄周仍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登山临水,笑傲烟霞,寻访故迹,契合自然,抒发感情,盘膝静坐,冥思苦想,在贫穷中享受人生的快乐和尊严。

老子说得好:“见欲而止为德。”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当官掌权忘记了世界观改造,忘记了清正廉洁,忘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难免产生邪心恶念,而“疾小不加诊,浸淫将遍身”,到头来必然出大事,栽大跟头,为人民所唾弃。

清代陈伯崖写的对联中有这样一句“人到无求品自高”。这里说的“无求”,不是对学问的漫不经心和对事业的不求进取,而是告诫人们要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低级趣味的困扰,去迎接新的、高尚的事业。

有所不求才能有所求,无求与自强是不可分割的。这正是这句对联所反映的辩证思想。人生在世,不能离开名利等。但对这些身外之物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保持一定的警觉。一个人只有抛开私心杂念,砸掉套在脚上的镣铐,心地才能宽阔,步履才能轻松,才能卓有成效地干一番事业。

提倡“人到无求品自高”,不是让人们去过那种清贫的生活,而是为了清除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使那些追名逐利者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

无欲则静。付出不图回报,但必有回报,尽管并非得如所付。尽心尽力地劳动也许不能暴富,但却来得踏实。

人的心理需要平衡,欲望过少缺少动力,欲望太多则心烦意乱,你所要做的就是把握你的心,不要让多余的不着边际的欲心杂念扰乱你生命的脚步。 AbfOBbTBDW9uVnZ4uU0d/cO7aiQd/5ZWq42EZ1qCykZFItrd1oCLRQWwN+N6sJ8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