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唯道善贷且成。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只要遵照“道”的规律去行事,一旦开始以后,尽管也会遇到一些不如意,但最终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人的一生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子面对挫折问题的观点是:站在生机处去对待这些挫折,相信一切都会好的。也唯有这样,人的精神世界才不会被这些艰难困苦所摧毁,才能产生克服它们的勇气与信心。
人生之路本来就是这样的——充满了坎坷与挫折,甚至有时让人绝望得想死掉。也许我们的能力确实有限,也许我们的厄运真的无法摆脱,然而我们不能太悲观,虽然我们逃不脱生老病死,但是我们却有可能躲避人生迎面而来的一些灾难。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用积极的心态去思考非常关键。如果我们渴望一个好的结果,就必须调整心态,要积极但不忘谨慎。能不能巧胜对手脱颖而出,能不能战胜自己驱除心魔,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把否定思维转化为肯定思维。
很早以前,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和尚为了让寺里的伙食更丰盛,每天从树林里采来许多香菇。湿的香菇不易保存,要摊在地上晒干再收藏。一天他正在太阳底下曝晒采回来的香菇,师父走了过来。
“晒干之后,装进袋子。”师父说。
“知道了。”小和尚边干活边答应着,觉得师父过于操心了。
一连几天太阳都很好,香菇干得很快。小和尚正在装袋时,师父又来了。
“不要全装进一个大袋。多分几个小袋子,封紧了,别透气!”师父叮嘱道。
“知道了!”小和尚带着几分不耐烦的口气答道,心想,师父真是多事!但他还是一包包地装好,并没有半点怨言。
野生的香菇特别香,炒青菜时丢进几个,滋味别提多好了,到院里用斋饭的施主和其他师兄师弟无不称赞。
第一包香菇用完了,小和尚打开了第二包,发现香菇里长满了小虫,不能吃了!他很着急,赶快向师父报告。
“别急,你先把这包扔掉,打开别的包看一看,这包不能吃,别的包说不定能吃。”师父说。
小和尚紧张地打开那些包,高兴地笑了。
“这回你知道我为什么让你分开密封了吧。”师父摸着小和尚的头说,“你以为画板是保护画的,岂知板子也伤了画;你以为袋子是防外面的虫咬香菇,岂知香菇里原来就可能有虫。于是那保护它不受外界侵犯的,反过来保护了外界不受它侵犯。”师父接着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总怕别人会害自己,其实害自己的不一定是别人,也许是自己!我们应该能常常清理自己的心虫,别让它偷偷啃食我们的心,或飞出去伤害别人。”
面对不幸、挫折与打击,我们可以跑、可以奋斗,站在生机处去思考、去克服,我们很快便能摆脱不幸与失败,迎来胜利与幸福。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因心情不好,走出了家门,漫无目的地到处闲逛,不知不觉间走进了森林深处。在这里他听到了婉转的鸟鸣,看到了美丽的花草,他的心情渐渐好转,他愉快地感受着生命的美好与幸福。
忽然,一声长啸。年轻人回头一看,吓得魂飞魄散,原来是一头猛虎正张牙舞爪地向他扑了过来。年轻人拔腿就跑。跑到一棵大树下,看到树下有个树洞,一棵粗大的树藤从树上深入树洞里面,他不假思索,抓住树藤就滑了下去,他想,这里也许是最安全的,能躲过劫难。他松了口气,双手紧紧地抓住树藤,侧耳倾听外边的动静,并时不时伸出头去看看。那只老虎在四周踱来踱去,久久不肯离去。年轻人悬着的心又紧张起来,他不安地抬起头来,这一看又叫他吃了一惊,一只坚牙利齿的松鼠在不停地咬着树藤,树藤虽然粗大,可松鼠也非等闲之辈。
年轻人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洞底。真是不得了,洞底盘着四条大蛇,一齐瞪着眼睛,嘴里伸出了长长的芯子。年轻人悲观透了:爬出去有老虎,跳下去有毒蛇,上不得也下不得,就这么不上也不下吧,却还有那只松鼠在咬树藤,他甚至已经听到了树藤被咬之处“嘎吱——嘎吱”欲断未断的响声。
年轻人想:悬挂不动已不可能,树藤已不让你悬了;跳下去也绝无生路,那是个死胡同,连逃的地方都没有;唯一的希望就是外面,虽然外面有可怕的老虎,但也有鸟鸣,有花香。难道这就是人生的宿命?冥冥之中,他听到一个声音在喊:“别怕,跑吧。”于是他不再多考虑,一把一把向上攀登,终于爬到了地面,看到那只老虎在树底下闭目养神,他瞅准这个机会,拔腿狂奔,终于摆脱了老虎,安全回到了家。
这个故事并不是人生的特殊个例,也不是人生的具体写实,而是人生境遇的一个比喻。佛经解释说,那只老虎不是别的,其实是无常;那只松鼠是时间;那四条大蛇是人生无法逃避的生老病死;那根树藤就是我们的生命线。老虎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是无疑的,正如灾害,正如苦恼,正如天外飞来的横祸。
故事里的年轻人给我们做了一个好的榜样:只要我们对生活没有失去希望,只要我们敢于奋斗、勇于拼搏,人生总会有生机、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