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交接班工作具体就是做好以下工作。
1.交工艺
当班人员应对管理范围内的工艺现状负责,交班时应保持正确的工艺指标,并向接班人员交代清楚。
2.交设备
当班人员应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和设备操作规程认真操作,对管辖范围内的设备状况负责,交班时应向接班人员移交完好的设备。
3.交卫生
当班人员应做好设备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交班时交接清楚。
4.交工具
交接班时,工具应摆放整齐,无油污、无损坏、无遗失。
5.交记录
交接班时,设备运行记录、工艺操作记录、维修记录等应真实、准确、整洁。
凡上述交接事项不合格时,接班人有权拒绝接班,并应向管理层反映。
由车间主任(班组长)或岗位负责人填写交接班日记,其内容为: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质量情况,安全生产情况,工具、设备情况(包括故障及排除情况);安全隐患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注意事项、遗留问题及处理意见,车间或上级的指示;交接班记录定期存档备查。
企业要根据工作现场、岗位,编制符合规定的“安全检查表”,明确检查项目、存在问题及处理措施。
(1)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良好。防护罩、防护栏(网)、保险装置、联锁装置、指示报警装置等是否齐全灵敏有效,接地(接零)是否完好。
(2)检查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是否有缺陷和损坏;制动装置是否有效,安全间距是否合乎要求,机械强度、电气线路是否老化、破损、超重吊具与绳索是否符合安全规范要求,设备是否带“病”运转和超负荷运转。
(3)检查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的储存、运输、发放和使用情况,是否严格执行了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的安全管理制度,通风、照明、防火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4)检查生产作业场所和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安全出口是否通畅,登高扶梯、平台是否符合安全标准,产品的堆放、工具的摆放、设备的安全距离、操作者安全活动范围、电气线路的走向和距离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危险区域是否有护栏和明显标志等。
(5)检查有无忽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现象。比如:操作无依据、没有安全指令、人为的损坏安全装置或弃之不用,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进行注油、检查、修理、焊接和清扫等。
(6)检查有无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比如:在作业场所工作时间开玩笑、打闹、精神不集中、酒后上岗、脱岗、睡岗、串岗;滥用机械设备或车辆等。
(7)检查日常生产中有无误操作、误处理现象。比如:在运输、起重、修理等作业时信号不清、警报不鸣;对重物、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物品等作了错误处理;使用了有缺陷的工具、器具、起重设备、车辆等。
(8)检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和使用情况。比如:进入工作现场是否正确穿戴防护服、帽、鞋、面具、眼镜、手套、口罩、安全带等;电工、电焊工等电气操作者是否穿戴超期绝缘防护用品、使用超期防毒面具等。
(9)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要针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不安全因素,建立并落实事故隐患整改制度。
(1)各部门对本部门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全面负责。在基层,班组长对本班组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全面负责,副班组长、安全员协助班组长做好管理、监督和统计上报工作,班组成员全力配合,确保安全隐患按期整改到位。
(2)各部门要根据“安全检查表”中发现的潜在危险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填写“隐患整改追踪记录卡”(表4-1),按照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解决难易程度逐级上报,在上级领导下积极整改。
(3)安全隐患整改要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
(4)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作业场所,要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无整改措施不准生产。
(5)安全隐患整改要实行逐级销号。对按期整改的安全隐患,要逐级进行销号;对未按期整改的安全隐患,要重点监控,确保彻底整改。
(6)因安全隐患整改治理不及时、导致事故发生,在安全隐患责任区内确认事故责任,严肃处理。
“隐患整改追踪记录卡”的使用和内容如下。
根据“安全检查表”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或不安全因素,不能处理的,在采取防范措施的同时,认真填写“隐患整改追踪记录卡”,一式三份或三联,一份交包修组负责人签字后退回备查,一份安排检修,一份交车间领导签字后退包修组备查。包修组无法处理的,将余下的两份“隐患整改追踪记录卡”报车间领导,一份车间安全员备案后安排检修或上报厂部(车间无法处理的)。“隐患整改追踪记录卡”在哪个环节受阻,就由哪个环节承担其事故责任。
表4-1 隐患整改追踪记录卡
1.设备保养实行三级保养制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制度
一级保养:日常维护保养。主要包括定期检查、清洁和润滑,发现小故障及时排除,及时作好巡检工作以及必要记录。
二级保养:设备维修人员按计划进行的设备保养工作。主要包括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进行清洗、调整,按照设备磨损规律进行定期保养。
三级保养:设备维修人员按计划对设备进行全面清洗、部分解体检查和局部修理,更换或修复局部磨损件,使设备能达到完好状态。
设备重点检查:根据要求用检测仪表或人的感觉器官,对设备的某些关键部位进行的有异状的检查。通过日常重点检查和定期重点检查,及时发现设备的隐患,避免和减少突发故障,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2.设备维修进行分级管理
零星维修工程:对设备进行日常的检修及人为排除故障而进行的局部修理。通常需要修复、更换少量易损零部件,调整较少部分机构和精度。
中修工程:对设备进行正常的定期的全面检修,对设备部分解体修理和更换少量磨损零部件,保证设备恢复和达到应有的标准和技术要求。更换率一般在10%~30%。
大修工程:对设备进行定期的全面检修,对设备要全部解体,更换主要部件和修理不合格零部件,使设备基本恢复原有性能。更换率一般超过30%。
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当设备使用一定年限后,技术性能落后、效率低、耗能大、污染问题多,需进行更新,提高和改善技术性能。
3.设备保养和维修的原则
(1)以预防为主,坚持日常保养与计划维修并重,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2)对所有设备做到“三好”“四会”和“五定”。
“三好”是指用好、修好和管理好重要设备。
“四会”是指维修人员对设备要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五定”是指对主要生产设备的清洁、润滑、检修要做到定量、定人、定点、定时和定质。
(3)实行专业人员修理和使用操作人员修理相结合,以专业修理为主,提倡使用人员参加日常的保养和维修。
(4)完善设备管理和定期维修制度,制定科学的保养规程,完善设备资料和维修登记卡片制度,制订合理的定期维修计划。
(5)修旧利废,合理更新,降低设备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1.什么是危险作业
危险作业是指对周围环境具有较高危险性的活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高度危险作业包括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这些作业都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性。
2.高度危险作业的认定
高度危险作业的认定,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是对周围环境有危险的作业。
(2)必须是在活动过程中产生危险性的作业。
(3)必须是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方法,才能进行活动的作业。
3.危险作业范围界定
(1)高处作业(无固定栏杆、平台且高于基准坠落面2m)。
(2)带电作业。
(3)禁烟火范围内进行的明火或易燃作业。
(4)爆破或有爆炸危险的作业。
(5)有中毒或窒息危险的作业。
(6)危险的起重运输作业。
(7)其他有较大危险可能导致重伤以上事故的作业。
4.危险作业审批规定
(1)凡属从事危险作业范围内工作的班组,经企业安办审查现场检查后提出方案,填写“危险作业申请单”一式二份,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作业。
(2)特殊情况无法履行审批手续时,现场应有专人负责安全工作,并有具体的安全措施,在情况允许后立即通知企业安办并补办审批手续。
(3)企业安办应及时对危险作业点进行现场调查,作业时应派人或布置安全值班人员做重点检查。
(4)班组应认真遵守执行此制度,未执行者按违章作业处理。
(1)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没有妨碍从事本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具有基本操作技能,方能独立操作。
(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有资质的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理论与操作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准上岗作业。
(3)已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必须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复审。复审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4)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管理。经常检查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严格实行凭证操作制度,无证者一律不准进行特种作业。
(5)对安排无证人员进行特种作业的,发生事故,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企业每月开展一次安全日活动,班组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日活动,真正达到员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使班组安全日活动制度化、规范化。
(1)学习安全生产文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知识,总结一周的安全生产情况,提出进一步搞好安全生产的对策和要求。
(2)结合上级下发的事故通报,组织分析、讨论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举一反三,吸取教训。
(3)根据事故预案和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生产异常情况紧急处理能力的培训和演练,定期开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和自我保护能力的训练。
(4)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操作法等安全知识的学习和考试。
(5)进行安全座谈,就安全管理和隐患整改等内容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6)安全日活动要做到有领导、有内容、有记录【即班组安全日活动记录】,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期检查。
(7)车间领导必须参加班组安全日活动,公司、厂的处室以上领导也要定期参加基层班组的安全日活动,公司领导每季度参加一次;分管领导、车间主任每月参加一次,并认真做好记录。
(8)充分发挥班组兼职安全员的作用,落实班组安全员的安全职责,提高活动效果。
(9)安全管理部门要做好日常检查和考核,并将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当中。
紧急事故处理程序是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首要任务是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遏制事故,防止事故扩大到附近的其他设施,以减少伤害。
(1)由企业制定现场紧急事故处理程序,各部门、各班组抓好落实。
(2)根据部门、班组实际,定期进行修订完善,加强演练。
(3)发生事故后,车间主任、安全员应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等情况向上级进行报告,视事故情况进行救援或组织撤离。
(4)撤离时,沿具有清晰标志的撤离路线到达预先指定的集合点。
(5)车间主任应指定专人记录所有到达集合点的工人,并将此信息向上级进行报告和保存。
(6)因节日、生病和当时现场人员的变化,需根据不在现场人的情况,随时更新上报所掌握的人员名单。
(7)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
1.班前安全会的基本要求及事前准备
(1)班前安全会的基本要求。
①在所有班组中,无论是正常交接班,还是安排临时、重大作业前,凡两人以上(含两人)在同一工作场所作业的,必须由班组长(或临时负责人)负责对员工进行班前安全讲话。
②每次安全讲话时间要控制在5~8min以内。讲话前,讲话人要结合与本岗位有关的各因素,事前做好充分的讲话准备,最好用讲话稿讲话,并保留讲话稿。
(2)班组长的事前准备。班组长在召开班前安全会前,需要做好事前准备,主要包括事项见表4-2。
表4-2 班组长的事前准备事项
2.班前安全会流程
(1)班前签到。当班人员必须在班前15min到齐,班组长或指定考勤员组织当班人员签到,作为考勤的依据。通常要求在3min内完成。
(2)列队、检查仪表及劳保用品的穿戴。
①由班组长(或其他讲话人)组织员工列队。
②由班组长(或其他讲话人)目视观察(确认)员工人数、表情(情绪)和劳动保护用品的穿戴情况,如有不符合着装规定人数较多的班组,班组长可以让员工相互整理;人数较少的班组,如3人以下,班组长可以亲自为员工整理。凡精神状态不佳者,班组长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其工作安排要有所考虑或另作调整使用。
(3)传达精神。按照上级要求传达上级会议精神,或者学习某个文件、材料。
(4)安全提示。本班当日作业前安全预测及防范措施,设备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隐患及预防措施,提示周边和自然环境、气候变化可能出现的风险及预防措施等。
(5)工作布置。
①明确本班员工当班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加油、保洁、整理物品、学习)。
②明确本班员工岗位职责。
③明确本班员工在发生或出现突发事故时的分工。
对于班前会,如果企业没有一个规定的模式或流程的话,班组长可以自己整理出一个流程,这样,每次开班前会就很规范、很正式,班组成员也就会真正地重视班前会,表4-3是某公司班前会的流程、内容、标准及时间要求,仅供参考。
表4-3 班前会的流程、内容、标准及时间要求
3.班前安全会的召开
(1)班组长要对本班组的情况心中有数。要提前进入工作现场,查看上一班的记录,认真听取上一班班长交接班情况,注意问清上一班是否有不正常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开会做准备。
(2)开会前要认真整理准备会议内容。将上一班或一天的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经验进行归纳,客观全面细致地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分析,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确保本班组不再发生类似问题,实现安全生产。
(3)调动本班组员工积极发言。开班前、班后会时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班组成员汇报自己一天的安全生产情况和所发现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讨论,找出症结,加以解决。
(4)安排部署班组任务要具体。针对本班组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工作计划,按照岗位的特点具体量化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位员工身上,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压力感和紧迫感,使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5)以案例为素材,做到警钟长鸣。班组长在学习贯彻上级安全文件的同时,要大量搜集事故典型材料,作为教育员工的素材,向员工讲授,使他们举一反三。用典型的事故案例,给员工敲响警钟,让员工从中受到启发,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4.班后会的基本要求及主要内容
(1)班后会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全员参加,对迟到或未参加班后会的人员,事后要及时补会。
②召开时间不要太长,通常为10min。
(2)班后会的主要内容。班组长在召开班后会时,要熟悉班后会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简明扼要地小结当天完成的生产任务和执行安全规程的情况,既要肯定好的方面,又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②对工作中认真执行规程制度、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表扬,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员工视情节轻重和造成后果的大小,提出批评或进行考核处罚。
③对人员安排、作业(操作)方法、安全事项提出改进意见,对作业(操作)中发生的不安全因素、现象提出防范措施。
④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实际情况,使得总结讲评具有说服力。
⑤注意工作方法,做好“人”的思想工作。以灵活机动的方式,激励员工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帮助他们端正态度,克服消极情绪,以达到安全生产的共同目的。
5.做好班前班后会安全记录
班组长在召开班前班后会时,一定要做好安全记录,以备查看。
(1)企业实行安全互保制,互保对象要明确,有图表或文字确认。
(2)工作前,车间主任应根据出勤情况和人员变动情况,明确互保对象,不得遗漏。
(3)在每一项工作中,工作人员形成事实上的互联保,应履行互保、联保职责。
(4)发现对方有不安全行为与不安全因素、可能发生意外情况时,要及时提醒纠正,工作中要呼唤应答。
(5)工作中根据工作任务、操作对象合理分工,互相关心、互创条件。
(6)工作中要互相提醒、监督,严格执行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标准,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有关制度。
(7)保证对方安全作业,不要发生违章作业行为。
为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方针,控制和减少伤亡事故。结合各级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中的要求和班组实际,各部门要制定安全责任目标考核制度。
(1)部门安全责任要明确,针对性要强,便于操作,且责任状签订到位。
(2)车间主任、安全员及班组成员经过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具备识别危险、控制事故的能力;百分之百执行国家安全规定以及本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班组成员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技术规程和作业标准,并经考试合格上岗,百分之百地贯彻执行规程和标准,按规定保管好“工作票”和“操作票”。
(4)开好交接班会、安全评估会,过好安全活动日,做好安全学习记录,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作业,安全教育做到经常化。
(5)每日上班进行安全检查,正确使用岗位“安全检查表”和“隐患追踪记录卡”,做到工具、设备无缺陷和隐患,安全装置齐会、完好、可靠,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6)作业环境整洁、安全通道畅通、安全警示标志醒目。
(7)各部门实现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全员无事故。
(8)各部门无重大伤亡、重大设备毁损、火灾等事故。
(9)各部门安全档案管理规范、有序。
(10)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凡发生安全事故的部门取消“年度评先树优”资格。
根据工作需要,各部门必须建立健全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岗位设备、危险点、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整改、目标岗位考核等相应档案、台账。其中教育培训档案实行安全生产记录卡制度,确保“一人一档一卡”,做到内容翔实,分类建档,备案待查。
1.关注现场作业环境
环境是在意外事故的发生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通常工作环境脏乱、工厂布置不合理、搬运工具不合理、采光与照明差、工作场所危险都易发生事故。所以,各部门在安全防范中应提高对作业环境的注意度,整理整顿生产现场,平时需关心以下事项。
(1)作业现场的采光与照明情况是否符合标准?
(2)通气状况怎样?
(3)作业现场是否有许多碎铁屑与木块?会不会影响作业?
(4)作业现场的通道情况是不是足够宽敞畅通?
(5)作业现场的地板上是否有油或水?会不会影响员工的作业进行?
(6)作业现场的窗户是否擦拭干净?
(7)防火设备的功能是否可以正常地发挥?有没有进行定期的检查?
(8)载货的手推车在不使用时是不是放在指定点?
(9)作业安全宣传与指导的标语是否贴在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10)经常使用的楼梯、货品放置台是否有摆放不良品?
(11)设备装置与机械是否符合安全手册要求置于最正确的地点?
(12)机械的运转状况是否正常?润滑油注油口有没有油漏到作业现场的地板上?
(13)下雨天,雨伞与雨具是否放置在规定的地方?
(14)作业现场是否置有危险品?其管理是否妥善?是否做了定期检查?
(15)作业现场入口的门是否处于最容易开启的状态?
(16)放置废物与垃圾的地方通风系统是否良好?
(17)日光灯的台座是否牢固?是否清理得很干净?
(18)电气装置的开关或插座是否有脱落的地方?
(19)机械设备的附属工具是否零乱地放置在各处?
(20)部门管理者的指示与注意点,员工是否都能深入地了解并依序执行?
(21)共同作业的同事是否能完全与自己配合?
(22)其他问题。
2.关注员工工作状态
关注员工的工作状态是指基层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需关注员工存不存在身心疲劳现象。因为员工身体状况不好或因超时作业而引起身心疲劳,会导致员工在工作上无法集中注意力。
员工在追求高效率作业时,也要适时地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作出相应调整,不能在企业安排休养时间内做过于令人刺激兴奋的娱乐活动,这样不但浪费了休息时间,还会降低工作效率。一般来说,部门管理者要留意以下事项。
(1)员工对作业是否持有轻视的态度?
(2)员工对作业是否持有开玩笑的态度?
(3)员工对班组长的命令与指导是否持有反抗的态度?
(4)员工是否有与同事发生不和的现象?
(5)员工是否在作业时有睡眠不足的情形?
(6)员工是否有身心疲劳的现象?
(7)员工手、足的动作是否经常维持正常状况?
(8)员工是否经常有轻微感冒或身体不适的情形?
(9)员工对作业的联系与作业报告是否有怠慢的情形发生?
(10)员工是否有心理不平衡或担心的地方?
(11)员工是否有穿着不整洁的工作制服与违反公司规定的事项?
(12)其他问题。
3.督导员工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是前人在生产实践中摸索甚至是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集中反映了生产的客观规律。
(1)精力高度集中。人的操作动作不仅要通过大脑的思考,还要受心理状态的支配。如果心理状态不正常,注意力就不能高度集中,在操作过程中易发生因操作方法不当从而引发事故的情况。
(2)文明操作。要确保安全操作就须做到文明操作,做到清楚任务要求,对所需原料性质十分熟悉,及时检查设备及其防护装置是否存在异常,排除设备周围的阻碍物品,力求做到准备充分,以防注意力在中途分散。
操作中出现异常情况也属正常现象,切记不可过分紧张和急躁,一定要保持冷静并善于及时处理,以免酿成操作差错而产生事故;杜绝麻痹、侥幸、对不安全因素视若无物,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把安全放在首位,真正做到开开心心上班来,快快乐乐回家去。
4.监督员工严格遵守作业标准
经验证明,违章操作是绝大多数安全事故发生原因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因此,为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就要求员工必须严格认真遵守标准。在操作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影响安全方面的因素,违章操作很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特别是处于第一线的班组长,要现场指导、跟踪确认。该做什么?怎样去做?重点在哪?班组长应该对员工传授到位。不仅要教会,还要跟进确认一段时间,检测员工是否已经真正地掌握操作标准,成绩稳定与否。倘若只是口头交代,甚至没有跟踪的话,那这种标准也不过是一纸空文,就算执行起来也注定要失败。
5.监督员工穿戴劳保用品
基层管理者,一定要熟悉本公司、本车间在何种条件下使用何种劳保用品,同时也要了解掌握各种劳保用品的用途。倘若员工不遵守规定穿戴劳保用品,可以向其讲解将公司的规定章程,亦可向他们解释穿戴劳保用品的好处和不穿戴劳保用品的危害。在佩戴和使用劳保用品时,谨防发生以下情况。
(1)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因没系好安全带发生坠落情况。
(2)从事电工作业(或手持电动工具)的人员因不穿绝缘鞋而发生触电。
(3)在车间或工地,工作服不按要求着装,或虽穿工作服但穿着邋遢,敞开前襟,不系袖口等,造成机械缠绕。
(4)长发不盘入工作帽中,发生长发被卷入机械里的情况。
(5)不正确戴手套。有的该戴手套不戴,造成手的烫伤、刺破等伤害;有的不该戴手套的却戴了,造成机械卷住手套连同手也一齐带进去,甚至连胳膊也带进去的伤害事故。
(6)护目镜和面罩佩戴不适当及时,面部和眼睛遭受飞溅物伤害或灼伤,或受强光刺激,导致视力受伤。
(7)安全帽佩戴不正确,当发生物体坠落或头部受撞击时,造成伤害事故。
(8)不按规定在工作场所不穿用劳保皮鞋,致使脚部受伤。
(9)各类口罩、面具选择使用不正确;因防毒护品使用不熟练造成中毒伤害。
6.检查生产现场是否存在物的不安全状态
各级管理者在现场巡查时,要检查生产现场是否存在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良好。防护罩、防护栏(网)、保险装置、连锁装置、指示报警装置等是否齐全、灵敏有效,接地(接零)是否完好。
(2)检查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是否有缺陷。制动装置是否有效,安全间距是否符合要求,机械强度、电气线路是否老化、破损,超重吊具与绳索是否符合安全规范要求,设备是否带“病”运转和超负荷运转。
(3)检查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的储存、运输、发放和使用情况,是否严格执行了制度,通风、照明、防火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4)检查生产作业场所和施工现场有哪些不安全因素。有无安全出口,登高扶梯、平台是否符合安全标准,产品的堆放、工具的摆放、设备的安全距离、操作者的安全活动范围、电气线路的走向和距离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危险区域是否有护栏和明显标志等。
7.检查员工是否存在不安全操作情况
各级管理者在现场巡查时,要检查在生产过程中员工是否存在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的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检查有无忽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现象。比如,操作无依据、没有安全指令、人为地损坏安全装置或弃之不用,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进行注油、检查、修理、焊接和清扫等。
(2)检查有无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比如,在工作时间开玩笑、打闹、精神不集中、脱岗、睡岗、串岗;滥用机械设备或车辆等。
(3)检查日常生产中有无误操作、误处理的现象。比如,在运输、起重、修理等作业时信号不清、警报不鸣;对重物、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物品等作了错误处理;使用了有缺陷的工具、器具、起重设备、车辆等。
表4-4为某企业安全生产日常管理检查示例。
表4-4 企业安全生产日常管理检查表
企业名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