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兵贵胜,不贵久

【原典】

故兵贵 [1] 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 [2] ,生民之司命 [3] ,国家安危之主也 [4]

【注释】

[1]贵:重在,贵在。[2]知兵之将:知,认识,了解。指深刻理解用兵之法的优秀将帅。[3]生民之司命:生民,泛指一般民众。司命,星名,传说主宰生死,此处引申为命运的主宰。[4]国家安危之主:国家安危存亡的主宰者。主,主宰之意。

【译文】

因此,用兵打仗贵在速战速决,而不宜旷日持久。

懂得用兵之道的将帅,是民众生死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存亡的主宰。

解读

兵贵神速,以快制胜

孙子指出:作战应速决取胜。军队长期作战,会使国家经济发生困难或资财枯竭,对国家不利。作战最贵速胜,不宜久拖。主张兵贵神速,以万钧雷霆之势,突然行动,快速进攻,夺取战争和作战的胜利。

速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速度就是力量。在方向、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速度与力量成正比。势速则难御。流水之所以能漂石,靠速度;飞鸟之所以能捕杀鼠兔,靠速度。有速度就有优势。我强敌弱,速进能胜;敌强我弱,速退能存。

关于兵贵神速的观点,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有多次论述,如《九地篇》说:“兵之情主速。”意思是:用兵之理,贵在神速。

关羽败走麦城,蜀将孟达坐视不救,对关羽之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关羽死后,孟达害怕刘备追究罪责,率亲信随从投降了魏国,被魏主曹丕封为建武将军、新城太守。

新城(今湖北房县)西南连蜀,东南连吴,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边防重镇。孟达是个反复无常、见利忘义的小人,出任新城太守后,秘密派人与蜀、吴相勾结,妄图实现其野心。

当时,诸葛亮正准备再次兴兵伐魏,对孟达的叛变深恶痛绝。诸葛亮了解到孟达与魏国的魏兴太守申仪不和,就派人将孟达与蜀、吴相勾结的事情告诉了申仪,打算借申仪之手铲除孟达。

申仪得知孟达勾结蜀、吴的消息后,立即报告给了驻兵在宛县的司马懿。

司马懿素知孟达的为人,新城是战略要地,他对孟达更不放心,接到申仪的报告后,就下定决心剿灭孟达。与此同时,孟达也探知申仪告发他的消息,打算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举旗反魏。在这个节骨眼上,司马懿派人给他送来一封信,信上说魏帝和他都对孟达深信不疑,申仪之说纯系私怨,请他放下心来。孟达接信后,半喜半忧,对于是否立即反魏又犹豫起来。

司马懿给孟达的信不过是缓兵之计。信使才出发,他便立即调兵遣将,亲率一支大军奔赴新城。司马懿的部属劝道:“这样大的一件事,不报告魏帝能行吗?”司马懿回答:“从宛县到洛阳800里,到新城1200里,信使往来最快也要一个月,兵贵神速,如果报告魏帝那就什么事情都晚了。”

司马懿命令部队日夜兼程,轻装疾进,仅用了8天时间就兵临新城。

孟达大吃一惊,他没有做好防御司马懿的准备,新城之兵又不全是自己的嫡系,苦苦抵御了半个月,孟达就城破身亡了。

司马懿神速进兵,铲除了叛将孟达,使魏国西南边境得以稳定。

兵贵神速。我强敌弱,速进能胜;敌强我弱,速退能存。兵贵神速讲的就是要以快制胜这一道理。难得的是时间,易失的是机会,这不仅是兵家的至理名言,更是人们做事的警世箴语。 V99ciwf2o3WNHR8krKYVdvoEJ3il2msQdLtIfclWDoUSApemTN+rMBe1mVviaSC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