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多算胜,少算不胜

【原典】

夫未战而庙算 [1] 胜者,得算多 [2] 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3] ?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4]

【注释】

[1]庙算:古代兴师作战之前,通常要在庙堂里商议谋划,分析战争的利害得失,制定作战方略。这一作战准备程序,就叫作“庙算”。[2]得算多:意为取得胜利的条件充分、众多。算,计数用的筹码,此处引申为取得胜利的条件。[3]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胜利条件具备多者可以获胜,反之,则无法取胜,更何况未曾具备任何取胜条件?而况,何况;于,至于。[4]胜负见矣:见,同“现”,显现。言胜负结果显而易见。

【译文】

未开战而在庙算中就认为会胜利的,是因为具备的制胜条件多;未开战而在庙算中就认为不能胜利的,是具备的制胜条件少。具备制胜条件多就胜,少就不胜,更何况一个制胜条件也不具备的呢?我从这些对比分析来看,胜负的情形就得出来了!

解读

刘邦未战先算而后胜项羽

计划是成功的保障,是成功必备的条件。如果你一边行动,一边计划,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研究神经语言学、激发心灵潜力的专家陈安之先生曾经提出: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要做的事情变成一种习惯。因此,他们的成就总是超越别人。为了成功,你需要事先制订好计划。

如果不懂得在事前计划好,那么,盲目行动只会带来失败和损失。成功需要计划、需要安排,还需要一定的程序。做事的程序通常是志愿、意图、计划、行动、力量、效果。没有雄心壮志,就不会有超越时空的意图;没有超越时空的意图,就不会有无可比拟的计划;没有无可比拟的计划,就没有坚定果敢的行动和力量;没有坚定果敢的行动和力量,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从古至今,大事小事皆如此。所以说,计划是行动之父,而行动是成功之母。

汉高祖刘邦像

刘邦,字季,西汉开国皇帝,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

汉高祖刘邦在平息了梁王彭越的叛乱和杀死韩信后不久,曾为汉朝天下的建立做出重大贡献的淮南王英布兴兵反汉,这时,汝阳侯夏侯婴向刘邦推荐了自己的门客薛公。

汉高祖问薛公:“英布曾是项羽手下大将,能征惯战,我想亲率大军去平叛,你看胜败会如何?”

薛公答道:“陛下必胜无疑。”

汉高祖道:“何以见得?”

薛公道:“英布兴兵反叛后,料到陛下肯定会去征讨他,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所以只有三种情况可供他选择。”

汉高祖道:“先生请讲。”

薛公道:“第一种情况,英布东取吴,西取楚,北并齐鲁,将燕赵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然后固守自己的封地以待陛下。这样,陛下也奈何不了他,这是上策。”

汉高祖问:“第二种情况会怎么样?”

薛公答:“东取吴,西取楚,夺取韩、魏保住敖仓的粮食,以重兵守卫成皋,断绝入关之路。如果是这样,谁胜谁负,只有天知道。这是第二种情况,乃为中策。”

汉高祖说:“先生既认为朕能获胜,英布自然不会用此二策,那么,下策该是怎样?”

薛公说:“东取吴,西取下蔡,将重兵置于淮南。我料定英布必用此策,陛下长驱直入,定能大获全胜。”

汉高祖面现悦色,道:“先生如何知道英布必用此下策呢?”

薛公道:“英布本是骊山的一个刑徒,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目光短浅,只知道为一时的利害谋划,所以我料他必出此下策!”

汉高祖连连赞道:“好!好!英布的为人朕也并非不知,先生的话可谓一语中的!”

汉高祖封薛公为千户侯,又赏赐给薛公许多财物,然后亲率十二万大军征讨英布。双方的军队在蕲西(今安徽省宿县境内)相遇后,汉高祖见英布的军队气势很盛,于是采取了坚守不战的策略,待英布的军队疲惫之后,再金鼓齐鸣、挥师急进,杀得英布落荒而逃。英布逃到江南后,被长沙王吴芮的儿子设计杀死,英布的叛乱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

薛公指点汉高祖未战先算,算出英布可以使用的“上策”“中策”和“下策”,又算出英布必使“下策”。将敌人分析得如此透彻,怎么能不取得胜利呢?由于未战而“算”在先,汉高祖才胸有成竹地打败了英布,平息了这场叛乱。

薛公与刘邦的一席话,周密地分析了刘邦和英布各自的优劣长短,以及天下形势,计算他们的得失胜负,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可谓卓越的庙算。

宋人张预说:“筹测深远,则其计所得多,故未战而先胜。谋虑浅近,则其计所得少,故未战而先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人做一件事,尤其是大事,就要事先预测一下它的前景,分析一下它成功的概率有多大,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先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等。 +Dk5vb1sK3KKd4HcxEGeXTl/d6vM1+xzfaOUTutA1EUK6qHwdDMvDGnEXO8a2Gz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