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做个有慈惠恻隐之心的仁者

【原典】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张氏注曰】

仁之为体如天,天无不覆;如海,海无不容;如雨露,雨露无不润。慈惠恻隐,所以用仁者也。非(有心以)亲于天下,而天下自亲之。无一夫不获其所,无一物不获其生。《书》曰:“鸟、兽、鱼、鳖咸若。”《诗》曰:“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其仁之至也。

【王氏点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行恩惠,人自相亲。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能行义让,必无所争也。仁者,人之所亲,恤孤念寡,周急济困,是慈惠之心;人之苦楚,思与同忧;我之快乐,与人同乐,是恻隐之心。若知慈惠、恻隐之道,必不肯妨误人之生理,各遂艺业、营生、成家、富国之道。

【译释】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仁使有志于天下的人互相亲近,一个人能关心同情他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了两百多次,但孔子并没有给“仁”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韩愈说“仁”就是“博爱”。“仁”是一种内心的人生观、世界观,要求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爱家人、爱乡里、爱国家乃至爱天下。但这种爱不是没有原则的滥爱,而是看到别人好,你要爱他,看到别人不好,你更要爱他,以此把他感化过来。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仁并不是说要住在仁人堆里,而是要怀着一颗仁心,以仁的标准来要求、磨炼自己。仁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能涤荡你心中的尘埃,还你一颗活泼纯净的心灵,让你活得潇洒,活得自如,活得理直气壮,活得无愧于心。

解读

仁者总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关于做人之“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别人着想”。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许多事情都可以顺利地解决,这个世界就会拥有更多的关怀。生活中的很多误解和隔膜实际上都是由于人与人的生活状态存在差异,造成思维角度和方式不同所引起的。一个人如果能够充满仁爱之心,言行充满人情味,不但能给他人带来温暖,也会令自己的人生顺风顺水。

东汉的袁安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仁爱之心的人。有一次,鹅毛般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天放晴了,应该是扫雪的时候了。这时,洛阳的地方官下去视察,发现家家户户都出来扫雪。可是,走到袁安家门前时,看见雪地上连脚印都没有一个,官员们怀疑袁安是不是在家里被冻死了,急忙命人将他门前的雪扫开走进屋子,看见袁安在家里直直地躺着。地方官问他为什么不出去,且还可向亲友家借点粮食,袁安说:“这样的大雪天气,大家都没好日子过,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呢?”地方官认为他很贤德,就举荐他当了孝廉。

为自己谋取方便似乎是人们的天性,能够将别人放在心上来考虑的人,无疑是道德高尚的人。袁安因为怕妨碍别人就不出门扫雪,真可称得上是君子的行为,难怪地方官要把他举荐为孝廉。人在顺境中往往会沉浸在自己的快乐生活中而忽视他人的苦难和不幸,袁安却超脱于个人的情感之外,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同样需要帮助的人,体现出他高于常人的境界。

北宋名臣张咏,官至吏部尚书。

一次,他办完公事回到后厅,见一名守卫正在熟睡。张咏就把他叫醒,和气地问他:“你怎么了,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啊?”果然,那人闷闷不乐地说:“我母亲病了,哥哥外出很久了也没有音信。”

张咏派人调查,证实守卫说的是实话。

第二天,张咏派了一个仆人代替守卫去照料他的母亲,并帮他把事情安排好,守卫感激不尽。

事后张咏说:“在我的后厅怎么敢有人睡觉呢?这人当时睡着了,一定是心里很愁闷,所以我才询问他。”

像张咏这么有人情味的领导,下属能不愿为他尽力做事吗?的确,在生活中,一个充满人情味和爱心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无论其地位高低,都会赢得别人发自内心的尊敬。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可以说都不会有过不去的路。

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必然不能只为自己着想,否则,不但有道德上的污点,更是做人策略上的失败。一个人,尤其是领导者,一言一行都应该带有令人亲切的人情味,多为他人着想一些。这不但能问心无愧,同时也会给自己增加“人气”,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尊敬和拥戴。 hSE3LKOeMmrZHFiepPwJdKTGpusKCqF+oCSoFeBAF6cCEY/ogDguV2E6ZN7Vk7I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