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五种思想构建人生格局

【原典】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张氏注曰】

离而用之则有五,合而浑之则为一;一之所以贯五,五所以衍一。

【王氏点评】

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依着行,乃立身成名之根本。

【译释】

道、德、仁、义、礼这五种思想是浑然一体、缺一不可的。

黄石公是与鬼谷子齐名的谋略家,《素书》是一部权谋的经典著作,但本书开篇讲的却是似乎与谋略无关的仁义道德。这是因为在黄石公眼里,道、德、仁、义、礼是统摄一切权谋的纲领,是最高境界的谋略。

现在一讲到道德、仁义、礼节、信用,有人常常嗤之以鼻:靠这些陈词滥调能成事吗?成功需要的是勇气、智谋和机会,看看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我们并没完全见到所谓“道、德、仁、义、礼”的力量。

这些人的看法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一种浮躁心态:急于求成,为此不惜弃道德的约束于不顾。但显然这是一种浅见,是缺乏做人修养的表现,因为大凡这种人,不论曾经拥有多么耀眼的光环,也注定只是过眼云烟。

在我国传统思想中,道、德、仁、义、礼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体系,应该系统地去认识。老子的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道、德、仁、义、礼是古人日常修养的五个具体标准,历史上许多在政治、军事、人文等领域卓有建树的人物,正是依靠对这五个方面的严格要求和自我修炼,而达到令人仰视的高度,从而彪炳史册。

解读

有一点的精神

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曾子学习勤奋,很快便有所成就。为养活父母,曾子曾经在莒地为官,而后他又收徒讲学。据《孟子》记载,他的弟子有七十多人,著名的军事家吴起就是他的学生。

我们在这里要探讨的不是曾子自省的内容:为人谋是否忠,与朋友交是否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已掌握,而是探讨其“一日三省吾身”的自省精神。追求外在成功也罢,精神为外物所累也罢,无论何时自省精神都显得难能可贵。

“一日三省吾身”,这句话所体现出来的自律精神,是每一个有志于做有“档次”的人,并成就一番事业者所必须学习的。做不到这一点,“道、德、仁、义、礼”也就无从谈起。

明代的张瀚在《松窗梦语》中有这样一段记录:

张瀚初任御史的时候,有一次,他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就给张瀚讲了一则乘轿见闻。说他某一天乘轿进城办事时,不巧遇上了雨。而其中一个轿夫刚好穿了双新鞋,他开始时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的路面走,后来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泥水坑里,此后他就再也不顾惜自己的鞋了。王廷相最后总结说:“处世立身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啊。只要你一不小心,犯了错误,那么以后你就再也不会有所顾忌了。所以,常常检点约束自己,是一个人必修的功课。”张瀚听了这些话,十分佩服王廷相的高论,终身不敢忘记。

这个历史故事告诉我们,人一旦“踩进泥水坑”,心里往往就放松了戒备。反正“鞋已经脏了”,一次是脏,两次也是脏,于是便有了惯性,从此便“不复顾惜”了。有些人,起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廉洁奉公,偶然一不小心踩进“泥坑”,经不住酒绿灯红的诱惑,便从此放弃了自己的操守。这都是因为不能事先防范而造成的恶果。

不慎而始,而祸其终,这道理谁都明白,但要做到一直“不湿”,似乎也很难。一些人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会设置种种陷阱,包括利用“糖衣炮弹”来百般诱惑,让你“湿鞋”。

世界充满了诱惑,有时候,仅仅依靠人自身的意志作抵抗是不够的。由于“病毒”的无孔不人,所以必须经常性地给自己打“预防针”,并且随着“病毒”的升级而更新换代。其实,大多数人缺少的正是这种自我省察和约束的精神。让自己做到这一点,为自己的做人做事打造优良的“软装备”,就等于迈出了超越一般人的了不起的一步。 4DH+i050ltBUD0i+2bGbpOgYqjickBgL746PwaOtCHaMYQLy8m8utYdHE0e9vL0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