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燕召公世家第四

【原典】

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其在成王时,召王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成王既幼,周公摄政,当国践祚 [1] ,召公疑之,作《君奭》。《君奭》不说周公。周公乃称“汤时有伊尹,假于皇天;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假于上帝,巫咸治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般:率维兹有陈,保乂有殷 [2] ”。于是召公乃说。

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自召公已下九世至惠侯。燕惠侯当周厉王奔彘,共和之时。

惠侯卒,子厘侯立。是岁,周宣王初即位。厘侯二十一年,郑桓公初封于郑。三十六年,厘侯卒,子顷侯立。

顷侯二十年,周幽王淫乱,为犬戎所弑 [3] 。秦始列为诸侯。

二十四年,顷侯卒,子哀侯立。哀侯二年卒,子郑侯立。郑侯三十六年卒,子穆侯立。

穆侯七年,而鲁隐公元年也。十八年卒,子宣侯立。宣侯十三年卒,子桓侯立。桓侯七年卒,子庄公立。

庄公十二年,齐桓公始霸。十六年,与宋、卫共伐周惠王,惠王出奔温,立惠王弟颓为周王。十七年,郑执燕仲父而内惠王于周。二十七年,山戎来侵我,齐桓公救燕,遂北伐山戎而还。燕君送齐桓公出境,桓公因割燕所至地予燕,使燕共贡天子,如成周时职;使燕复修召公之法。三十三年卒,子襄公立。

襄公二十六年,晋文公为践土之会,称伯 [4] 。三十一年,秦师败于殽。三十七年,秦穆公卒。四十年,襄公卒,桓公立。

桓公十六年卒,宣公立。宣公十五年卒,昭公立。昭公十三年卒,武公立。是岁晋灭三郤大夫。

武公十九年卒,文公立。文公六年卒,懿公立。懿公元年,齐崔杼弑其君庄公。四年卒,子惠公立。

惠公元年,齐高止来奔。六年,惠公多宠姬,公欲去诸大夫而立宠姬宋,大夫共诛姬宋,惠公惧,奔齐。四年,齐高偃如晋,请共伐燕,入其君。晋平公许,与齐伐燕,入惠公。惠公至燕而死。燕立悼公。

悼公七年卒,共公立 [5] 。共公五年卒,平公立。晋公室卑,六卿始强大。平公十八年,吴王阖闾破楚入郢。十九年卒,简公立。简公十二年卒,献公立。晋赵鞅围范、中行于朝歌。献公十二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十四年,孔子卒。二十八年,献公卒,孝公立。

孝公十二年,韩、魏、赵灭知伯 [6] ,分其地,三晋强。

十五年,孝公卒,成公立。成公十六年卒,湣公立。湣公三十一年卒,厘公立。是岁,三晋列为诸侯。

厘公三十年,伐败齐于林营。厘公卒,桓公立。桓公十一年卒,文公立。是岁,秦献公卒。秦益强。

文公十九年,齐威王卒。二十八年,苏秦始来见,说文公。文公予车马金帛以至赵,赵肃侯用之。因约六国,为从长 [7] 。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

二十九年,文公卒,太子立,是为易王。

易王初立,齐宣王因燕丧伐我,取十城;苏秦说齐,使复归燕十城。十年,燕君为王。苏秦与燕文公夫人私通,惧诛,乃说王使齐为反间,欲以乱齐。易王立十二年卒,子燕哙立。

燕哙既立,齐人杀苏秦。苏秦之在燕,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燕哙三年,与楚、三晋攻秦,不胜而还。子之相燕,贵重,主断。苏代为齐使于燕,燕王问曰:“齐王奚如?”对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不信其臣。”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于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遗苏代百金,而听其所使。

鹿毛寿谓燕王:“不如以国让相子之。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于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属国于子之 [8] ,子之大重。或曰:“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于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今王言属国于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实太子用事也。”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于子之。

三年,国大乱,百姓恫恐。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将攻子之。诸将谓齐湣王曰:“因而赴之,破燕必矣。”齐王因令人谓燕太子平曰:“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小,不足以为先后。虽然,则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党聚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将军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以徇。因构难数月 [9] ,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孟轲谓齐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君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而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 [10] ,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其馀皆属燕六岁。

昭王三十三年卒,子惠王立。

【注释】

[1]践祚:登上皇位。祚:同“阼”,王位前的台阶。

[2]保乂(yì):治理,安定。

[3]弑:古代把臣子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叫作“弑”。

[4]伯:通“霸”。

[5]共:通“恭”。

[6]知:同“智”。

[7]从:同“纵”,即合纵。长:首领,领导人。

[8]属(zhǔ):同嘱,委托,交付。

[9]构难:造成祸乱。

[10]轶:突,袭击。乐轶:乐于出击。

解读

这篇传记记叙了民众爱戴燕召公的故事,尤其突出记叙了召公听讼甘棠之下,后人思召公之政而作《甘棠》诗歌颂他的典型事例,高度赞扬了燕召公仁德爱民的思想和行为。

为政者的仁政方针,如果能真正实施开来,其产生的正面效果往往是巨大的。这在中国古代的“人治”社会里尤其明显。

燕召公的德行和仁政,在当时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情况下,不但使国势为之而振,而且赢得了广大百姓的心;不但本朝史官称赞,而且连后代的人们也敬仰有加。可见,以德行仁政不仅是一种人为的统治需要,同时也符合社会秩序的内在规律。

在这里,作者字里行间强调的是为政者的个人修养问题。他将为政者的道德及其仁道政治,与政局的稳定和国家的强盛紧密联系在一起,说明了“德”与“仁”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其实,无论是治国,还是做人做事,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非凡的人格魅力都会形成一种像磁场一样的向心力,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气”。 +sd6B+XYIOmzHTLVsfZkxmOpU5RyUfl8ItDwi1EEKNmCD87ES/pGY5o1fKNKaI/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