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预料,在未来几年中,李嘉诚将会调拨更多的资源发展高科技项目和电讯业务。同时,和记黄埔在海外的投资,比如加拿大的石油、英国的货柜和巴拿马运河港口等,也正一步步发展起来。曼内斯曼的交易成功之后,李嘉诚终于可以不慌不忙地吃一块香甜的饼干慰劳自己。
李嘉诚基金会在2007年底,以6000万美元(4.68亿港元)买入Facebook的0.4%股权。被问及有否开设账户时,李嘉诚笑言自己没有玩Facebook:“我个人吗?我时间咁多(即工作太忙),点会自己整个名,自己去跟人交私心?我点样做、点样做,被人点击都点‘爆’了。”他谓互联网世界转变得很快,现在总算还跟得住,但却是学不完。至于是否有信心Facebook可上市,李嘉诚自言不是大股东,但相信大股东迟早会将它上市,又说Facebook公司前景好,个人及其私人基金都会继续投资。
虽然李嘉诚没有开设Facebook账户,但依然无阻网民表达对其欣赏及敬重。Facebook中有两个李嘉诚的专属网页,有过千个网民视他为偶像,成为他的“粉丝”。网友“黄昱树”声言十分欣赏李嘉诚的为人及营商之道。“一直都很敬重李嘉诚先生的为人风范,在他身上看到的不只是个人今天的成就,更是一个人品德!”“一直很喜欢李嘉诚先生的儒商哲学经营之道”,又有粉丝认为偶像影响力横跨一代人,心生仰慕,“记忆中很久很久以前就熟悉你的名字了,好像是在80年代早期吧;直至今时今日,李嘉诚这个名字依然是这么响亮。”一些网友更视李嘉诚为人生目标,指要向他学习刻苦耐劳的精神,期望日后可以像他一样成功。
记得有则寓言,讲两个在海边钓鱼的孩子,一个买了渔船出海,历经千辛万苦创下富可敌国的产业;另一个却一直留在海边钓鱼,过着知足温饱的生活。
几十年后,白发苍苍的富翁和渔夫又在海边一起钓鱼,渔夫忍不住问富翁:“你得到了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现在还不是和我一样在这里钓鱼?”
富翁慢条斯理地回答:“虽然我们一样钓鱼,甚至可能钓到同样的鱼。但是,有谁能说,我们俩钓鱼时的心境一样呢?”
表面看来,渔夫和富翁的结局似乎是一样的,然而因为经历的不同,他们对人生的感悟,他们所得到的和所能理解的人生,则完全不同。
谁敢说李嘉诚的饼干和我们通常所吃的不一样?谁又敢说,此时李嘉诚口中的饼干与通常人所吃的饼干一样呢?或许,这块饼干和我们每一个人所吃的饼干没有什么两样,但其价值,其平常而又特殊的味道,绝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品尝出来的。
让我们用慢镜头回放李嘉诚进账千亿的惊心动魄的十八小时。
1999年10月20日:
23∶00等待交易落实消息未到,离开办公室回家。
10月21日:
00∶30通过和黄公关,通知传媒开市前可能公布重要消息。
01∶30再经公关告知传媒,下午两点半可能会有消息。
11∶00第三次通过公关通知传媒,集团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
12∶30午膳,仍惦记交易,无甚胃口,味同嚼蜡,进食不多。
15∶30出席新闻发布会,表现异常兴奋。
16∶10宣布交易喜讯后轻松离开。
16∶30折返会场,吃一块几毛钱的饼干奖赏犒劳自己。
李嘉诚不仅是不少人心目中成功人士的象征,更给人一种打滚商场多年,见惯风浪不惧不畏不徐不疾的感觉。不过超人也有忐忑时,在其变身欧洲电讯大亨的18个小时中,也充分反映了李氏的紧张期待焦虑情绪。他在宣布交易成功的新闻发布会上兴奋莫名地承认:“多年来做生意以这次最令人兴奋不已。”
和黄出售英国橙电讯,涉资高达1130亿港元。面对如此重大交易,香港媒体无不通宵达旦等待,原来一向早睡早起的李嘉诚,在交易完成的一个晚上,竟在办公室内等待至深夜11时才不得不离开。回家途中,李嘉诚又通过公关大员通知当地各传媒,在第二天开市前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交易详情,指令刚刚发出,但其后又突然改变主意,通知传媒记者发布会将改在下午,免得已忙碌至深夜的记者熬夜还得早起。李嘉诚就是李嘉诚,心思缜密的商圣,世纪交易前夕,不忘体谅跟随他的一班记者的辛苦。
最能反映超人忐忑情绪的莫过于他即使睡觉,也特意将手提电话放在枕边,更将铃声调至最响,恐怕在睡梦中错失交易落实的天外喜讯!
李嘉诚习惯在睡前看书,看到精彩处,他会舍不得放下,继续追看直到把文章看完才肯关灯就寝。在这样的晚上他绝对不敢看床边的小闹钟一眼,他说他怕知道自己看书看得这么晚,翌日便会提不起精神影响工作。不看闹钟,不理会自己因看书而减少了多少睡眠时间,翌晨05∶59时闹钟一响,他便照样起床,迎接六时整的电台新闻广播,新一天的开始。
黎明,晨曦,朝阳,清风,绿茵,又一个激动人心的今天。
经过一夜煎熬,焦虑等待,交易终于宣告落实。当李嘉诚踏入新闻发布会会场,宣布好消息之际,其兴奋之情空前澎湃,其激动之意溢于言表。李嘉诚还向记者表示:“今次交易可以与多年前长实收购和黄相比。”他特别强调:“我事先不认识对方,也从未见过面,只听过他的名字,那次对方只有数小时逗留在香港洽谈。因为我事先已熟悉蜂窝电话的前途,做好准备,向对方表达清楚,所以很快便可做决定。”
最后当有记者问他完成交易后如何奖励自己时,他说请自己吃一块饼干。等到新闻发布会完毕,没想到李嘉诚走出会场后又折返回会场,果真当着记者的面吃了一块饼干——一块奖励自己完成一宗过千亿元交易的饼干!然而,李嘉诚对下属的犒劳却是丝毫都不吝啬。其中,霍建宁当年就分得超过亿元的花红。
在接受专访时,李嘉诚曾对他的创业与成功做了一些真诚的剖白。
成功实际上是相对的。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这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但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容易。而且,从创业开始,还要不断地学习,把握时间。
我自己从创业开始到1963年这一二十年来,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一个小公司,在实力和资金都很单薄的情况下,跟众多实力雄厚的大公司竞争,其中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和黄幕后重臣周胡慕芳,亦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1999年和黄“卖橙”,她亦是功臣之一,花红加年薪达4800万港元,更是打工皇帝榜中唯一的女将。估计她在次年仍能保持收益,稳夺“打工皇后”的宝座。
一向低调的周胡慕芳,在和黄工作十多年,深受李嘉诚与霍建宁器重。其父胡兆炽乃香港知名富商,50年代靠经营护发用品起家,与地产界三剑侠:李兆基、郭得胜及冯景禧十分稔熟。她的丈夫乃前律师会会长周永健,而其同父异母的哥哥则是商界巨子胡宝星,他亦是著名律师行“胡关李罗”创始人之一。
周胡慕芳作风一向低调平实。周胡慕芳的冒起,并非倚仗其家族关系,因她为执业律师,在法律界所拥有的超卓的江湖地位。当然,在中国人为主的香港,无人能够否认家族背景在某种特殊场合中所发挥的不易察觉的作用。由于她的低调务实勤奋,加上是律师出身,和黄不少交易,她都充当集团法律顾问。
凭着深厚的法律专业知识与良好的人脉关系,为李嘉诚出谋献策,居功至伟。虽然外间对她所知不多,但一名在和黄工作多年的员工说:“Usan(周之洋名)平时做事都很好交代,但就好低调,不过她对下属好照顾就真。”平日出席公开场合,鲜见她发言,更不会说三道四,只是默默做其“和黄背后的女人”。
2000年,霍建宁收取超过2.7亿港元薪金加花红,需要纳税4100万港元而跃身“打工皇帝”。即使他自己亦笑言:“李生(李嘉诚)收五千港元一年,但我收好贵。”不过,风光背后,其实亦要付出超乎常人数倍的不懈努力。
事实上,李嘉诚向来善待下属,从商半个世纪,从未闻亏待过哪个伙计,和黄更以董事酬金丰厚见称。
1999年,和黄卖橙劲赚超过千亿,自然要论功行赏。但在2000年,和黄在缺乏巨额特殊盈利下,且要为持有的沃达丰股份拨备340亿港元,纯利因而大跌七成一。是故,2000年至2001年度的“打工皇帝”,霍建宁将或许“让位”于前联交所行政总裁袁天凡。幸好,和黄亦能成功投得四个欧洲3G电讯牌,管理层亦是功不可没。
李嘉诚的商业智慧和财技谋略,曾一次又一次在一些大的商业战役上表现出来,广获称道。而他的长远目光和策略,更为长和带来巨大收益。
这宗交易令我最开心的不是利润的满足,而是我和我的同事都知道我们十年的辛苦经营、多年的努力,得到一份真正的回报,这就是别人认同我们所得到的成就,令我们感到很光荣。
我时常勉励我的同事和家人,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技能、成就或天赋的恩赐,常常只不过是引以为荣,那你纵使感到自得,亦令人难以忍受。成就加上谦虚,才最难能可贵。
李嘉诚2001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发表题目为《全球化不可承受之重压》的演讲。经常反思全球化这个逆转趋势的李嘉诚称,全球化不但令一般雇员感到压力增加,连管理阶层亦疲于奔命,须为机构、股东及员工的利益而全力以赴。
李嘉诚更反问:经济如不能为人类社会带来福祉,那么,经济的作用到底为了什么?他提出,漠视此问题,我们将付出高昂的代价。当我们如此高兴地共聚时,我们可能不会想到,假如这世界全部只是我们潮州人,这可能不是一个最富有趣味的世界。
大家请不要误会,我作为潮州人,对潮汕地区的历史、乡情及我们独有的性格都感到自豪,童年的我,在家乡亦有很快乐的回忆。然而,文明社会的发展精髓在于多元汇聚,是建基于不同的传统文化及信仰。
历代各国的交往,为世界发展带来创意和动力,使世人更懂得、更珍惜平等的权利、义务和各种权益,或许这所有共同的进步,为的是要创造“更富知识的人类”,在其个别追寻更丰盛的人生中,可不断发挥智慧与审慎精神,共同创造一个更人道、互相关怀及具效率与高生产力的世界。
保障利益疲于奔命在强大的创业精神驱使下,商贸逐渐变成一种革命,在丝绸之路上孤独的骆驼队伍,已演变成为全球每个角落的竞争。全球化对文明发展和进步有独特贡献,但有些人认为它像一个脱缰的社会,其不断伸延、复杂常变及互相矛盾的性质,为懂得参与其中的人创造无限的商机及庞大的财富,也压逼着更多的人,令他们生活更艰苦和绝望,令他们感到彷徨及激愤,因他们意识到自己生命和生计已经被一些超乎其掌握范畴的力量所支配。
企业追求效率及盈利,尽量扩大自己的资产价值,其立场是正确及必要的。庞大的资金轻而易举的流入可钻营的市场,层出不穷,寻找最低成本、最佳人才及机会。
商场每一天如严酷的战争,负责任的管理层天天精疲力竭,为了捍卫企业和股东的利益,被逼永无止境地开源节流。科技及投资增长,却未必能创造就业机会,市场竞争和社会责任每每两难兼顾。
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现实,我们每天生活其中,但经济的融合只是其中一个层面,全球化更重要的问题是人类如何消除歧见、和谐共进。社会最重要的动力是安定和信心,但如何达到,现今谁都没有全部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