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概念:
1.社区卫生服务
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向导,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疾病、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并以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整个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
2.社区卫生服务与全科医学的区别
全科医学是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临床专业学科,是临床二级科学。社区卫生服务是将全科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患者、家庭和社区照顾的一种基层卫生服务。
3.社区卫生服务与全科医学的联系
社区卫生服务与全科医学有极为密切的联系,二者有相同的目标,即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为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全科医学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生,推动全科医学的发展。全科医学是社区服务的核心内容和基本任务,全科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为社区人群提供综合性、连续性、人性化的服务,而社区是全科医疗的基地。因此,全科医学的发展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条件,社区卫生服务为全科医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
社区卫生服务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对象与全科医疗相一致,主要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重点保护人群及患者,社区卫生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服务内容的广泛性。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和完善,在“六位一体”的基础上,其服务内容也逐渐扩展,整体上可以分为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两个主要方面。
(1)社区基本医疗服务:①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护理:主要是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方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适宜的技术和条件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基本诊断、治疗和护理。②慢性病治疗:对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提供诊查和治疗服务,其中也包括一些晚期不治之症的支持或姑息治疗;对一些常见的慢性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运用慢性病监控网络进行随访和连续的诊查治疗。③社区现场应急救护:对于急诊患者应尽力就地急救,能够开展社区常见的应急救护,如心肺复苏、现场包扎止血、骨折的固定和搬运等。④转诊服务:对一些疑难杂症以及超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能力的重症患者要及时转入上级医疗机构;另外,急诊患者应急救护后,受条件限制难以进一步救治的患者也应及时转诊。⑤康复医疗服务:根据“双向转诊”制度,在上级医疗中心已明确诊断、基本控制病情的恢复期患者,可转回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康复治疗。⑥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如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2)社区公共卫生服务:2009年7月,原卫生部、财务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出台了《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意见》,各地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立足于国家九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①卫生管理信息:根据国家规定收集、报告辖区有关卫生信息,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向辖区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建议。②健康教育: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③预防接种: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④传染病防治: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患者、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管理。⑤儿童保健: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⑥孕产妇保健: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⑦老年人保健:对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⑧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3)其他: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内容还包括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社区卫生服务的提供方式:
(1)上门服务:医务人员到患者家庭提供卫生服务方式。
(2)电话服务:采用电信通讯工具提供卫生服务的方式。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患者或卫生服务需求对象向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健康咨询;另一种方式是社区医务人员通过电话主动对服务人群进行电话随访。
(3)大规模服务:一般讲社区卫生服务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活动称之为大规模服务,主要是在一次健康服务中人群对健康服务的受益面较大。
(4)坐堂行医服务:是指医务人员坐在社区服务机构内,等着患者来求医治病的一种服务形式。
1.政治性
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卫生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增加对卫生的投入。切实保证卫生事业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卫生事业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与居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各级党政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建立、地址的选择到启动经费、维持经费都要政府负责协调解决。
2.公平性
健康是基本的人权,人人都应公平享有卫生保健。人们的健康需求是无限的,而供给是有限的,要达到公平及合理。对于高危人群、弱势人群,如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群等,则应给予特殊照顾。社区要坚持预防为主,以健康为中心,改善环境,促进健康,既体现公平,又兼顾效率。社区卫生服务鼓励参与,而不提倡“享有”,即人人参与、人人贡献才能人人享有。只有大家参与建设和维护社区环境,投入社区卫生活动,才能享受舒适、清洁、优美的健康环境。
3.经济性
低投入、高产出是经济性的体现,经济实惠原则针对成本效益而言。对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卫生服务必须要坚持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实惠原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坚持经济实惠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可以使社区中的家庭和个人自觉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自我处理健康问题的能力。成本低廉的健康教育投入,可带来巨大的健康和经济效益,据估计,加强健康教育可减少1/3的门诊患者。
(2)推广适宜的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推广适宜技术可以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目的。如提倡母乳喂养和口服补液疗法,是降低儿童首位死因——腹泻的良好途径,这种低廉易行的办法可以有效地保护儿童健康,降低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祖国医学的气功、针灸、推拿、食疗等都是价廉易行的保健方法。
(3)提供综合服务:综合服务是少投入多产出的有效措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要坚持提供“一揽子”的综合服务,如提供儿童保健应包括生长监测,合理喂养的健康教育,以及母亲的计划生育咨询,妇科病普查等。这种服务既方便了群众,又节省了资源。
4.可及性
可及性包括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如贫困地区,儿童主要死因为营养不良和传染病,经济发达地区则以交通事故和意外伤害为主。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喜吃草药,有些民族医生善用药膳、药浴等。山区、丘陵、平原的社区卫生服务方法也不同,要使用当地适用的医学技术,分析可用性才能达到可及性。内地有些人赴沿海地区参观社区卫生服务,认为条件不如他们,经验上达不到,这种不从精神实质上学习别人经验,不结合民情社情,不研究本地社区特点的做法是不适合的。社区卫生服务城乡皆适用,但内容、范围、方式方法可因地制宜,才能达到可接受性,才能做到可行性。
5.协同性
社区是一个载体,许多部门都把工作深入到社区,如工业、农业、交通、民政、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公安、环保、城管、物价、社保、工会、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等工作都涉及社区。根据社会大卫生的原则,组织部门间的大协作,则可产生1+ 1>2的效应,否则产生内耗。社区医生必须学习协同论和公共关系理论,把社区力量扭成一股绳,并按系统原则充分发挥分系统在卫生保健方面的作用,把有关系统的目标整合到为人民服务的总目标上来。全社会形成合力,左右求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助互利,奏出社区卫生服务的交响乐章。
6.发展性
改革是不断发展的动力。社区卫生服务可分为初、中、高级等几个发展阶段,开展此项工作是政府所为,但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要靠自己的力量。在经费、技术和设备等方面,都应本着自力更生的原则,通过扩大服务、优质服务来发展。经费上通过开源节流,动员社区企业、事业单位对此项公益性事业进行大力扶持。同时,可扩大服务,除从生理扩大到心理、治疗扩大到预防、技术扩大到社会服务外,还可以扩大慢性病服务的病种,如天津某地区从‘四病’防治发展到‘十病’服务,与患者签订保健合同,其覆盖面可达人口的12%左右,既受群众欢迎,也增加了收入。为了早期发现心血管病和癌症,可开展一些疾病普查,如深圳宝安区进行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普查,向政府提出:早期防治上述疾病,如果5年内减少50%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节省1.2亿元的开支,区领导理解这是一项“长寿工程”,拨款150万元启动此项工作。有些地方社区开展行为干预、心理咨询、组织健康促进活动,动员离退休医务人员义诊,甚至组织老年人的保健旅游、素食野餐。社区企业捐给社区卫生中心电脑或保健器材,冠以企业名字。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名流或归侨也赠给社区卫生中心各种新设备等。服务质量是生命,社区医生具备社会、经济、心理和医学等知识和技能,就能以优质服务图发展,使社区卫生服务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欧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