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子宫肉瘤

一、子宫平滑肌肉瘤

子宫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子宫恶性间叶组织肿瘤,属于子宫肉瘤的一种类型,约占所有子宫恶性肿瘤的1.3%,好发于围绝经期妇女。可原发于子宫血管壁平滑肌纤维或子宫平滑肌的肉瘤变。病理上肿瘤细胞异型性显著,可伴凝固性坏死。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下腹疼痛、盆腔包块等。

【影像表现】

常见MRI表现 ①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瘤内见不同程度坏死、囊变,可伴有出血,钙化少见,T 1 WI为中等或稍低信号,T 2 WI以稍高信号为主,出血灶在T 1 WI及T 2 WI均呈高信号;②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③若由肌瘤恶变而来,在T 2 WI可见肌瘤样低信号,或伴有多发肌瘤。(图2-3-1)

图2-3-1 子宫平滑肌肉瘤

A:T 1 WI示肿块呈中等、稍低信号,其内斑片状出血灶;B:T 2 WI示肿块呈混杂稍高信号,其内见坏死、囊变;C、D:增强扫描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与子宫分界不清楚

【鉴别诊断】

1.变性的子宫肌瘤

MRI表现与肌瘤的变性类型有关,黏液样变及囊性变时,肌瘤内可见片状T 2 WI高信号,肌瘤红色样变时肌瘤内可见T 1 WI高信号,与肌瘤恶变信号类似,难于鉴别。

2.子宫内膜癌

起源于子宫内膜,弥漫累及内膜或为局灶性不规则肿块,MRI表现为T 1 WI等信号,T 2 WI稍高信号,伴或不伴肌层侵犯。

3.子宫腺肌症

在T 2 WI上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信号肿块,无假包膜,有时可见散在点状高信号灶,代表异位的腺体,在T 1 WI上其内可见多发、散在高信号出血点。

4.恶性苗勒管混合瘤

为侵犯子宫内膜的肿块,MRI信号表现不具特征,易与子宫内膜癌混淆。

二、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是一种罕见的子宫间叶源性肿瘤,占整个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1%~4%。肿瘤起源于内膜间质细胞,生长缓慢,瘤体质软,其内血管丰富,亦发生出血、坏死。该病常发生于中老年妇女,偶可见于年轻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或绝经后出血、盆腔包块、腹痛及压迫症状。

【影像表现】

常见MRI表现 ①肿瘤多发生在宫腔内,亦发生于肌壁或宫腔外,表现为实性、囊实性或囊性肿块,最大径多超过5.0cm,形态不规则,边缘可见壁结节,结合带和子宫肌层受宫腔内肿块压迫变薄,有时可中断。②肿瘤信号欠均匀,T 1 WI呈等低信号,T 2 WI呈高低混杂信号,DWI呈高信号,肿块可伴有出血、坏死。③增强扫描示肿块的实性部分呈结节样或网格样明显强化,强化程度多高于子宫肌层;当合并出血或坏死时呈不均匀强化,实性肿瘤的主体部分强化明显,早期以边缘强化为主,并逐渐呈向心性强化。(图2-3-2)

图2-3-2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A:右侧卵巢子宫内膜间质肉瘤,T 1 WI示子宫右旁肿块呈等低信号,其内见液-液平面;B:T 2 WI示子宫右旁肿块呈混杂稍高信号,其内液-液平面提示出血;C:T 2 WI压脂示肿块内见类圆形长T 2 高信号,提示囊变;D: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高于子宫肌层,其内出血、囊变未见强化

【鉴别诊断】

1.子宫内膜癌

起源于子宫内膜,弥漫累及内膜或为局灶性不规则肿块,MRI表现为T 1 WI等信号,T 2 WI稍高信号,可侵犯子宫肌层,增强扫描肿块轻度强化;ESS肿块较大,边缘不规则,T 2 WI呈高信号,ESS血供丰富,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肌层。

2.子宫腺肌症

在T 2 WI上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信号肿块,无假包膜,内见多发点状高信号,代表异位的腺体,在T 1 WI上其内可见多发、散在高信号出血点。

三、子宫侵蚀性葡萄胎

侵蚀性葡萄胎是一种以妊娠滋养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多见于生育期妇女,多继发于良性葡萄胎,多于葡萄胎清除术后6个月内发生。临床表现为清宫术后数周至数月阴道持续或间断不规则出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持续升高。病理基础主要为胎盘绒毛水肿,液化、增生变成无数大小不等的水泡样物质,充满宫腔。

【影像表现】

常见MRI表现 ①影像表现为子宫增大,宫腔扩大,肌层不均匀增厚,深肌层内见囊性低信号;②T 1 WI呈等低信号,易合并出血,表现为斑点及不规则斑片状高信号;③T 2 WI示明显扩大宫腔,呈不均匀高信号,内见大小不等的泡状高信号;④DWI呈不均匀高信号;⑤病灶血供丰富,子宫周围常可见到流空血管影。(图2-3-3)

【鉴别诊断】

1.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信号消失、子宫增大及肌层受侵。多见于绝经妇女,hCG无升高。

2.子宫黏膜下肌瘤变性

表现为宫腔肿物,病灶囊性变时其内信号混杂,病灶边界清,hCG无升高。

图2-3-3 侵袭性葡萄胎

A:T 1 WI示子宫体积明显增大,呈等低信号。B:T 2 WI压脂序列示子宫增大,内见高信号水样信号,其内见大小不等絮状及泡状更高信号。病灶右侧可见粗大丰富的供血血管。C:DWI序列病灶呈不均匀高信号。D:增强见子宫壁不均匀增厚,明显强化,内见斑点状低信号无强化。E:T 2 WI不压脂序列见盆腔较大囊实性病灶,以囊性为主,其内信号不均匀,左边较大囊内见多发小囊状及斑片状高信号。F:矢状位T 1 WI压脂增强示子宫明显增大,宫壁明显不均匀强化,前壁见局限性结节样增厚,宫腔内见不均匀斑片状及结节样强化 /m+ThXVDexyVNSnhEyzdQwVEHTFo9dg7MU/zUw3wNhNZttM/P7sdqn5qsl2ZUYE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