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

中国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疾病的地域、城乡和性别分布差异显著,脑出血发病率逐渐降低,卒中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比例较高,脑卒中复发风险较高等。

(一)年龄特征

我国脑卒中患者的平均年龄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平均发病年龄比美国提前10余年。

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南京脑卒中登记项目登记了1070例脑卒中患者,平均年龄为65.3岁。2002年3月至2006年8月,成都脑卒中登记项目连续登记脑卒中患者3123例,其中男性平均年龄为64.8岁,女性为60.5岁。2007~2008年,天坛医院牵头的全国性脑卒中登记项目(CNSR)研究纳入了21902例脑卒中患者,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3.8岁。2011年1~5月,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开展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共收集我国25个省市41家三级甲等医院20570例急性期脑卒中住院患者资料,显示脑卒中患者平均年龄为63岁。

(二)地域分布

脑卒中发病率的地域差异整体呈现出“北高南低”的趋势。徐格林教授开展的“中国卒中带”研究系统综述了1980~2010年中国境内所有卒中研究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中国北部9个省市(黑龙江、西藏、吉林、辽宁、新疆、河北、内蒙古、北京及宁夏)的卒中发病率较高,构成中国卒中带。卒中带的脑卒中发病率为236.2/10万,显著高于卒中带以外地区的发病率(109.7/10万)。

(三)城乡差异

第1~5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前4次调查(1993年、1998年、2003年和2008年),农村脑卒中患病率一直低于城市,但农村脑卒中患病率增长速度较快,在第5次调查时(2013年)超过城市(图1-3)。《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农村脑卒中死亡率自2006年以来每年均高于城市,并且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图1-4)。

(四)性别差异

中国MONICA研究显示,1987~1993年各协作省市25~74岁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普遍高于女性。脑卒中平均发病率男性为270/10万,女性为161/10万,比例为1.68∶1;脑卒中平均死亡率男性为89/10万,女性为61/10万,比例为1.46∶1。《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显示,2004~2005年,脑血管病死亡率男性为148.57/10万,女性为124.15/10万(图1-5)。

图1-3 5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脑卒中患病率城乡对比

图1-4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报告脑卒中死亡率城乡对比

《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在1990~2014年间,城市和农村居民脑卒中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图1-6、图1-7)。

图1-5 中国MONICA研究脑卒中死亡率性别差异

图1-6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

图1-7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统

(五)其他特征

脑出血的发病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中国MONICA研究显示,1984~2004年的20年间,北京地区脑出血的发病率从80.7/10万降至35.2/10万,每年以1.7%的速度在下降。新发脑出血占全部新发脑卒中的比例也从1984年的45%降至2004年的14.5%。

中国急性脑卒中患者多伴有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比例高达33%~50%,明显高于欧美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8%~10%)。

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开展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收录数据显示,在脑卒中患者中,高达93%的卒中患者需要接受至少2种药物治疗,高达54%的患者需要接受3种药物治疗,6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为卒中复发高危人群。

参考文献

[1] Feigin VL, Roth GA, Naghavi M, et al. Global burden of stroke and risk factors in 188 countries, during 1990-2013: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 Lancet Neurol, 2016, 15 (9): 913-924.

[2] 赵冬. 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3(3):236-239.

[3] Zhao D, Liu J, Wang W, et al. 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 of stroke in China: twenty-one-year observational study from the Sino-MONICA-Beijing Project. Stroke. 2008, 39 (6): 1668-1674.

[4] 刘晓婷,李镒,姜勇,等. 2010年我国居民脑卒中疾病负担.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12(46):1121-1123.

[5]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76.

[6] 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 第五次中国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42.

[7] Longde W, Ling Y, Yang H, et al. Fixed-dose combination treatment after stroke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in China: a national community-based study. Stroke, 2015, 46 (5): 1295-1300.

[8]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68-74.

[9] Wang Y, Xu J, Zhao X, et al. Association of hypertension with stroke recurrence depends on ischemic stroke subtype. Stroke, 2013, 44 (5): 1232-1237.

[10] 全军脑血管病流行病学协作组. 中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240.

[11] 陈竺.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4-15.

[12]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5.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281-314.

[13] 刘晓婷. 我国城乡居民脑卒中疾病负担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15-39.

[14] Zhou M, Wang H, Zhu J, et al.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for 240 causes in China during 1990-2013: a systematic subnational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 Lancet, 2016, 387 (10015): 251-272.

[15] 路静,徐玲,翟屹,等. 中国1993-2008年脑血管病直接经济负担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11):1263-1266.

[16] 胡建平,饶克勤,钱军程,等. 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研究.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3):189-193.

[17] 张嫒,刘新峰,徐格林. 南京卒中注册项目的初步研究结果. 中国卒中杂志,2006,1(1):12-14.

[18] 郝子龙,刘鸣,李伟,等. 成都卒中登记方法及3123例患者基本特征和功能结局.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12):826-831.

[19] Wang Y, Cui L, Ji X, et al. The 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ovascular events: design, rationale, and baseline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Int J Stroke, 2011, 6 (4): 355-361.

[20] 唐美莲,孙佳艺,王薇,等. 中国住院卒中患者院前危险因素水平及院前治疗控制现状. 中华内科杂志,2015,54(12):995-1000.

[21] Xu G, Ma M, Liu X, et al. Is there a stroke belt in China and why. Stroke, 2013, 44 (7): 1775-1783.

[22] Gorelick PB, Wong KS, Bae HJ, et al. Large artery intracranial occlusive disease: a large worldwide burden but a relatively neglected frontier. Stroke, 2008, 39 (8): 2396-2399. i3ML/HqRuQpn1mkHcEQJosd9fCWsK3VCluvLzyBLrOIy78vVvIug/WrZlQmOH+N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