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线粒体DNA(mtDNA)突变

线粒体病(mitochondrial disease)指以线粒体功能异常为主要病因的一大类遗传代谢性疾病。除线粒体基因组缺陷直接导致的疾病外,编码线粒体蛋白的核DNA(nDNA)突变也可引起线粒体病,但这类疾病表现为孟德尔遗传方式。目前发现还有一类线粒体疾病,可能涉及mtDNA与nDNA的共同改变,认为是核基因组与mtDNA间信息交流缺陷而造成的。根据缺陷的遗传原因,线粒体疾病分为核DNA(nDNA)缺陷、mtDNA缺陷以及nDNA和mtDNA联合缺陷3种类型(表1-1)。下面主要介绍线粒体DNA的一些特征。

表1-1 线粒体疾病的遗传分类

注:PEO:进行性眼外肌麻痹;KSS:眼肌病

(一)线粒体DNA概述

线粒体是人体细胞中唯一具有自主DNA的细胞器。在线粒体中要进行很多人体细胞重要的生化过程,包括三羧酸循环、β-氧化和部分尿素合成过程。其中线粒体最重要的功能为氧化磷酸化,其合成的ATP为细胞内各个耗能过程提供直接能源,因此线粒体又被称为细胞的能源加工厂。

在每个线粒体中都存在有2至十几个线 粒 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每个细胞通常具有100至数百个线粒体,因此每个细胞中含有数百至数千个mtDNA。人类的mtDNA是闭合双链DNA,长度为16559bp。由于两条链中G和C含量不同,将G含量高的一条链称为重链(H),C含量高的链为轻链(L),在此双链闭合环中有一区域,没有基因编码区且在人群中有很高的多态性被称为D-Loop区段。mtDNA的复制起点有两个,重链的复制起点位于D-Loop区段内。mtDNA复制的调控机制并未完全清楚,但已知与细胞核的DNA复制并不完全同步。mtDNA复制时由重链的复制起始点开始,单方向进行,直到新合成的重链越过轻链的起始点后,轻链才开始复制,也同样是单一方向。因此,在复制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即轻链开始复制之前,mtDNA由三股组成,这是mtDNA在复制过程中产生大片段缺失突变的主要原因。

mtDNA虽能合成蛋白质,但其种类十分有限。迄今已知,mtDNA编码的RNA和多肽有:线粒体核糖体中2种rRNA(12S及16S)、22种tRNA、13种多肽(每种约含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线粒体各部分的蛋白质,绝大多数都是由核DNA编码并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运送到线粒体各自的功能位点上。

人身体所有细胞里面都有线粒体,但只有女性的线粒体基因能随其卵子遗传给后代。男人线粒体只伴随此男人生活一生,然后终结,不能遗传给后代。mtDNA表现为母系遗传。mtDNA结构类型是反映母系脉络的重要指标。通过检测现代人mtDNA,能弄清各民族、各地人的母系血缘关系。通过检测古尸线粒体,可弄清历史上各个民族间的母系血缘关系、历史故事、迁徙路线、历史名人的民族、身份。

(二)线粒体疾病遗传特征

由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的疾病称为线粒体疾病,由于线粒体DNA自身的生物学特点,线粒体疾病的遗传具有以下特征:

1.母系遗传

由于受精时精子的线粒体不进入卵子,合子细胞中的线粒体,只是从卵子而来,因此,mtDNA只由母亲传递给下一代。线粒体疾病属母系遗传。母亲的线粒体疾病能往下一代遗传,男女都可能得病,也只有下一代的女性,而不是男性个体,才能将线粒体疾病继续往下一代传递。

2.异质性

一个个体中一般仅有一个类型的线粒体DNA。当不止一种类型的mtDNA在单个个体中存在时称线粒体DNA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也就是说,同一个体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mtDNA,异质性的程度以突变mtDNA的比例为指标。异质性可以出现在同一细胞,也可出现在同一组织、器官,这样就造成疾病表型的复杂性,同一突变在同一家系的不同成员间的不同表现,同一病人在不同发育期的不同临床表现等。对于线粒体DNA异质性的检测目前可采用原位PCR、PCR-RFLP、实时荧光定量PCR、长PCR、时相温度梯度凝胶电泳、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等技术。

3.阈值效应

异质性细胞的表现型依赖于细胞内突变和正常mtDNA的相对比例,能引起特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突变mtDNA的最少数量称阈值。在特定组织中,突变mtDNA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阈值时,可引起某些器官或组织功能异常,其异常程度与突变mtDNA所占的比例大致相当。阈值是一个相对概念,易受突变类型、组织、老化程度变化的影响,个体差异很大。例如,缺失5kb的变异的mtDNA比率达60%,就急剧地丧失产生能量的能力。线粒体脑肌病合并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MELAS)患者tRNA点突变的mtDNA达到90%以上,能量代谢急剧下降。

4.不均等的有丝分裂

分离细胞分裂时,正常和突变mtDNA发生分离,随机地分配到子细胞中,使子细胞拥有不同比例的突变mtDNA分子,这种随机分配导致mtDNA异质性变化的过程称为复制分离。在连续的分裂过程中,异质性细胞中突变mtDNA和正常mtDNA的比例会发生漂变,向同质性的方向发展。分裂旺盛的细胞(如血细胞)往往有排斥突变mtDNA的趋势,经无数次分裂后,细胞逐渐成为只有野生型mtDNA的同质性细胞。突变mtDNA具有复制优势,在分裂不旺盛的细胞(如肌细胞)中逐渐积累,形成只有突变型mtDNA的同质性细胞。漂变的结果,表型也随之发生改变。

(三)mtDNA突变引起的疾病

线粒体病是一组多系统疾病,因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对能量的依赖性最强,故临床症状以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病变为特征,如果病变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称为线粒体脑病;如果病变以骨骼肌为主,称为线粒体肌病;如果病变同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则称为线粒体脑肌病。线粒体疾病通常累及多个系统,表现型有高度差异。

mtDNA与nDNA有不同的遗传特性,因此mtDNA突变所引起疾病的遗传方式、病因、病程也有其自身特性。由于线粒体基因组和生化的复杂性,使线粒体疾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表现型很不一致。不同的mtDNA突变可导致相同疾病,而同一突变也可引起不同表型,并且通常与突变mtDNA的异质性水平和组织分布相关。如A8344G、T8356C均可导致MERRF;又如低比例的T8993G(ATPase6基因)点突变导致NARP,比例>90%时导致Leigh病;高比例的A3243G突变造成MELAS,低比例时可导致母系遗传的糖尿病和耳聋(表1-2)。

表1-2 一些mtDNA突变相关的疾病

(王艳) 7kAYbJK4BJU6wcQ24/H1oHURU8GmktPQbF9utb6DLTBpWwsRjYKzqLGabWVT20g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