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骨外钙化的评估是诊断CKD-MBD的重要内容,包括血管钙化、心瓣膜钙化和软组织钙化等,其中心血管钙化(cardiovascular calcification,CVC)(即血管和心脏瓣膜钙化)评估对CKD-MBD的预后评估最有意义。
2.3.1 建议对于显著高磷血症需要个体化高剂量磷结合剂治疗者、等待肾移植患者、CKD G5D期患者和医师评估后认为需要检查的患者,进行心血管钙化评估。(未分级)
2.3.2 对于CKD G3~G5D期患者,可采用侧位腹部X线片检查是否存在血管钙化,并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否存在心脏瓣膜钙化,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电子束CT及多层螺旋CT评估心血管钙化情况。(2C)
2.3.3 建议6~12个月进行一次心血管钙化评估。(未分级)
2.3.4 当CKD G3~G5D期患者合并存在血管和(或)心脏瓣膜钙化时,建议将其心血管疾病风险列为最高级别。(2A)并可据此指导CKD-MBD患者管理。(未分级)
【依据】
心血管钙化是CKD-MBD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实验、流行病学调查和观察性研究均发现,血管和(或)瓣膜钙化是CKD-MBD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原因之一。心血管钙化及其严重程度是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强烈预测因子。在CKD患者中,冠状动脉及全身其他血管钙化较普通人群更常见且更严重,而且已发生钙化血管的钙化进展速度较普通人更快。因此,对于一些患者,评估血管钙化是必要的。
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检测心血管钙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同。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是诊断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的方法。在CKD不同阶段,减轻心血管钙化是否影响患者的预后尚不明确。此外,目前尚无有关积极治疗钙化可以改善患者预后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不推荐在CKD-MBD患者中未经筛选地检查心血管钙化,而是应该作为一个补充的检查手段。因此,腹部侧位X线片、动脉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及超声心动图(瓣膜钙化)等更加简便、经济的方法可作为评估心血管钙化的措施。
很多关于CKD患者心血管钙化的研究使用以CT为基础的影像学技术(如EBCT和MSCT)进行CAC评分。EBCT和MSCT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是心血管钙化诊断的金标准。Bellasi等 [110] 比较了几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和EBCT为基础的CAC评分的效果,发现侧位腹部X线片检测大动脉血管钙化或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瓣膜钙化,与CAC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文献复习比较脉压、侧位腹部X线片检测腹主动脉钙化、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瓣膜钙化、PWV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与基于CT检查的CAC评分之间的关系,发现PWV和侧位腹部X线片检查是很好的预测CAC的方法 [111~116] 。CT为基础的影像学检查价格昂贵,而侧位腹部X线片检测血管钙化、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瓣膜钙化的灵敏度高、价格合理,故推荐X线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CAC。
有研究采用半定量腹部侧位X线片法,调查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orta abdominalis calcification,AAC)患病率,发现63.63%患者的侧位平片上可见AAC;28.39%患者可见严重AAC累及3个节段以上 [117,118] 。对653例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CKD G3~G5期患者研究发现,心脏瓣膜(主动脉瓣或二尖瓣)钙化的发生率为20%~25% [119] 。与非透析患者相比,透析患者中血管钙化更常见,受累部位更多。例如,有研究发现,32%的透析患者存在心脏瓣膜钙化 [120] 。我国一项纳入了1493例透析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国透析钙化研究(China dialysis calcification study,CDCS),通过心脏超声观察瓣膜钙化、腹部侧位X线片观察腹主动脉钙化、冠状动脉CT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结果显示,有20%的患者存在冠状动脉钙化但无心脏瓣膜及腹主动脉钙化,因此超声心动图和腹部侧位X线片评估的血管钙化仍不能完全替代CT评估的冠状动脉钙化情况 [121] 。
CKD患者血管钙化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其发病机制与CKDMBD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此评估和纠正CKD-MBD及动脉粥样硬化有利于血管钙化的治疗。对一些CKD患者评估血管钙化是必要的,包括有显著高磷血症需要个体化高剂量磷结合剂治疗者、等待肾移植受者和医生评估后认为需要检查的患者。但是鉴于CKD患者CAC发生率较高,且随透析龄增加而加剧,因此对于长期透析的患者也应该积极进行CAC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