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20世纪80年代,梅毒在我国重新出现,全国梅毒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流行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在我国甲乙类传染病报病数中长期居第三位,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0年6.43/10万增至2013年32.86/10万,年均增长13.37%。为了有效控制梅毒的流行,原卫生部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其中要求“提高监测检测质量,开展主动检测,促进梅毒早期诊断”及“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的梅毒诊疗培训”。

梅毒可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途径传播,各期梅毒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实验室检测是早期发现和诊断梅毒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梅毒实验室检测的不规范性,如RPR反应使用微型振荡器,试剂质量参差不齐,单一依靠RPR或TPPA检测结果诊断梅毒等,导致梅毒过度诊断、误诊和漏诊。为有效控制梅毒的流行,各省市相继开展梅毒检测的技术培训与质量控制活动。然而,目前国内尚无全面介绍梅毒实验室诊断技术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参考书。为此,我们汇集国内外最新资料,组织了一批专业从事性病实验室工作的专家和中青年工作者编写了本书。

本书分为四部分二十四章。第一部分为总论,介绍了梅毒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表现与实验室诊断及梅毒检测样本的采集与质量控制。第二部分为梅毒病原学检测与质量控制,介绍了5种梅毒螺旋体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并对各技术的临床应用与评价进行了文献复习与总结。第三部分为梅毒血清学检测与质量控制,依次介绍了4种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7种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以及国内外梅毒血清学检测策略的应用进展。第四部分为梅毒实验室管理,介绍了梅毒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本书以目前各种检测技术为线索,介绍方法的原理、步骤、在不同期梅毒时结果解释与局限性,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及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步骤。

编写时,作者结合了十余年梅毒质量控制经验,从“实用”出发,着重经验、技能和应用进展的传授,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可参考性。因此,本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从事梅毒实验检测的技术人员和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者,也可作为性病临床医生和梅毒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在构思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家性病控制中心的陈祥生、尹跃平研究员的指导,同时得到了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疾控处,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限于作者水平,尽管在编写过程中经过了多次讨论和反复修改,但仍可能存错查出纰漏,恳请各位同行和专家批评指正。

2015年7月
HSURbm6fTTTYVwXohNRbt+3znQxcfnvdcqWpQwJSfSTEt5jYd2ysgWaZFwAO3PU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