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学对于失眠的病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包括情绪调整不良性失眠、心理生理性失眠、习惯不良性失眠、入睡条件性失眠。
由于环境因素作用于躯体导致的失眠。或由于环境因素对机体的直接干扰,如酷暑、寒冷、噪音、强光等。这种情况下,环境因素解除后失眠会消除。
因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引起的失眠。精神分裂患者,会出现失眠,这是由于他本身的疾病造成的,需要专门的药物才能治疗。
如患者有心力衰竭、哮喘、消化系统溃疡的病史,会导致失眠,如果病情得到控制,睡眠质量也会改善。
如由倒时差引起,或经常倒班工作的人群会引起失眠。经常上夜班的人,往往上班时间瞌睡,早晨下夜班后又会睡不着觉。
应用药物后引起的失眠。如某些药物有神经兴奋作用,如咖啡因、茶碱、甲状腺素、抗震颤麻痹药等。停用这些药物失眠程度会减轻或消失。
表现为吃过晚饭后瞌睡,并且多早醒、多醒。老年人在坐着的时候容易打瞌睡,但是躺在床上后,又不容易入睡。这在老年人群中比较普遍,可能是大脑供血不足造成的。
(1)失眠,中医学又称“不寐”“目不瞑”“不得眠”等。对于失眠的病因,中医理论认为是因为“阳不入阴”而导致的。在中医理论里,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事物都属于“阳”,凡是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事物都属于“阴”。在这里,“阳不入阴”是指,人体的精神总是处于兴奋状态,不能够抑制下来,所以在该安静的时候不能安静下来,在该睡觉的时候不能够入睡。
(2)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了失眠的病因有虚实两种情况:“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他这句话的意思是,失眠的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由于人体体质比较虚弱(主要是阴血不足),不能够正常地入睡;另外一种是由于外部的邪气太强,比如说平时摄入太多的食物,导致食物残留于体内,或体内有瘀血,这些均可导致失眠。
(3)与失眠有关的脏腑:心、肝、肾、胆、胃等多个脏器均与失眠有关。
1)心是主管人的心理活动以及人的精神的,所以心火太大,或者心脏内的血液不足的话,都可以导致失眠。
2)肝脏是调节人的情绪的,如果人的情绪总是处于抑郁状态的话,肝脏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那么,肝脏就会反过来作用于人的情绪,导致情绪越来越压抑,压抑太久,人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火,导致失眠。
3)肾主要是制约心火的,如果肾中的津液不足,就不能够抑制心火的亢盛,所以就会出现失眠。
4)胆在中医理论里的主要作用是主管人做决断的能力,如果一个人胆气不足(胆小),做事情就会犹犹豫豫、优柔寡断,而这样的人就容易患失眠的毛病。
(4)中医里有句话叫“胃不和,则卧不安”。意思就是,胃里有太多的食物会影响睡眠,胃里的食物不够也会影响睡眠。简言之,就是太饿了会失眠,太饱了也会失眠。
(5)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失眠多分为以下五型:
1)肝郁化火:此型多突然发病,往往由生气、恼怒或长期情绪抑郁引起。此型患者一般性情急躁,容易生气。这类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且睡眠时间少,甚至整夜不能入睡。还有眼睛发红,自觉耳鸣(声音较大),嘴里总是觉得苦,早晨起来明显容易口渴,口渴时喜欢喝凉的东西,大便干,小便发黄。
2)痰热内扰:此型常由于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摄入大量高热能、难消化的食物,或经常喝酒,导致肠胃受热。表现为入睡困难,感觉头晕,头部沉重,胸闷,恶心,心烦,不想吃东西,老是感觉肚子胀,大便味道很臭,且不畅通。
3)阴虚火旺:多因体质虚弱,或者纵欲过度,遗精等导致。表现为心烦,入睡困难,手脚心热,睡觉时老出汗,耳鸣(声音较低),健忘。
4)心脾两虚:多见于老年人,或大病之后,或长期受慢性病的困扰。表现为多梦易醒,头昏眼花,肢体乏力,面色发黄且没有光泽。
5)心胆气虚:该型患者平时就胆小,容易受惊。发病时往往由于突然受惊,或突然听到剧烈的声响,或看到了恐怖的情景,或遇到了一些突发的事情。表现为经常噩梦,容易惊醒,胆小,心慌,遇事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