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金融将成大市场、大政府第一战场

中国金融如此之乱,与这场金融危机脱不了干系,都是钱太多惹的祸。如果说2008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华尔街金融衍生品过度,即金融的自我过剩是上半场的危机之因,那么为了遏制危机,从美联储到欧日央行都铆足了劲开动印钞机,以致货币如滔天洪水泛滥,无疑开启了危机下半场。到2016年9月,全球四大央行的注资就达9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半年的GDP。相较于美国这10年投放货币接近翻倍(美元M2从7万多亿暴增至2017年13.8万亿),中国投放货币更甚,M2从2008年的47.5万亿元,暴涨到2018年2月末的172.91万亿元,10年投放125.41万亿元,以6.3汇率计算是近20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10年投放量的3倍左右。正因钱太多,流到哪都能“翻江倒海”。尤其在复式货币机制下,尽管近年中国的储蓄率开始下降,2017年全年居民存款的增量只有14704亿元(增速2.3%),但整体仍处于高位(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36%),2018年2月底居民存款余额高达68万亿元。2017年末中国的银行业总资产为252万亿元,显然,大量的钱都囤积在金融体系内。而区别于欧美金融高度证券化、衍生化,中国金融爆发在理财产品,扭曲在影子银行——从银信、银证、银基合作到银行信贷出表、银银同业业务变异等,都是商业银行借助各类通道拉长套利链,将资金投向股市、债市、房市等,以创新为名,行层层嵌套、货币空转之实,不单房市得靠信贷撑着,就连股市的救市资金都源自银行。银行成为房市、股市的万能钱袋,自然也就成了风险的集聚地。

照西方自由市场法则,股市是资源要素配置的地方,可没想到,中国当年开设股市初衷是为国企帮困的,迄今仍是重融资轻投资的政策市 。同样,银行国有的政策,即便其上市变成股份制,也难以摆脱政策指手画脚。根源就在于,中国的市场化进程脱胎于计划经济,并以土地和房地产等快速资产化和金融化支撑了经济崛起,以致中国金融天生就摇摆于市场与政府的天平上,一边从金融创新到多层次资本市场,规模和复杂性急剧膨胀,一边又屡屡错配,在保险公司对冲基金化、大型集团金融化等过程中被极度扭曲,以致金融在两者拉扯中,既有制度红利的释放,又有市场化的不足,还有“为国接盘”的无奈,更有金融扶贫等政治任务,又岂能不乱?虽然中国崛起玩的就是政府与市场的“二人转”,但金融之乱归根结底也正因“二人转”错位,没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界限和关系。毕竟,苏联解体已表明计划经济走不下去。中国走上市场经济,市场化进程已然不可逆,但完全按西方经典的自由市场,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市场原罪。因为市场经济本就是制造过剩的体制,从产能过剩到货币过剩,过剩就要蒸发,这是金融以概念为一般等价物“自我膨胀、自我蒸发”的必然结果。若任金融自由发展,金融将不可避免地从资源配置的工具异化成虹吸社会资源的“黑洞”。市场经济自由演变的终极就指向这一金融原罪的“黑洞”,2008年金融危机即是明证。从美国到欧洲,无不受困于此,结果全都由政府出面干预,却在货币注水中“按下葫芦浮起瓢”。

显然,全球都在摸索“第三条道路”,金融恰恰打了头阵。中国虽因政府和市场的“二人转”天然接近“第三条道路”,但单一的大市场或大政府都已无法引航,“二人转”的错位又加剧金融乱象,或倒逼金融成为大市场、大政府的第一战场。市场的大,体现在金融化、市场化的巨大空间。因为当下中国金融体系仍以银行为主导,如今风险都累积在银行,仅是地方债台高筑就可能引爆银行危机,未来不排除以债转股消化存量债务,并在宏观上从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据测算,中国仅石油期货就在万亿美元,未来算上电力期货,中国单能源金融消费就涉及20万亿人民币的潜在市场。政府的大,则因金融是国之重器,是未来大国博弈的主战场,政府代表国家战略参与竞争义不容辞。尤其对中国来说,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及资本项开放,都需政府渐进有序的战略推进,比如人民币汇率引入逆周期因子,就意在政府对货币的主动权。未来金融中心的较量、国际定价权的争夺,都将是大政府活跃的重心。更为严峻的是,前所未有的科技浪潮正在颠覆金融业,仅移动支付和人工智能的两相夹击就让银行日子难熬,钱不单从银行流出,钱的权力更从金融机构转向科技网络企业,乃至回到老百姓手中(如众筹等)。这就不难预判,未来中国的金融泛化前所未有,相较于自然人金融混沌化,或弥留于传统金融吃老本,或受益于互联网金融的聚沙成塔,或折戟于科技金融的浑水摸鱼,法人金融则将抱团化,并出现金融资本化、资本基金化、基金股权化的趋势。由此,以往该市场被政府干预过多的,或市场不足之处政府恰恰缺位的,都需政府和市场厘清边界,纠偏原有的错位。比如股市去政策市、楼市去杠杆、金融去泡沫等,未来都将践行“金融不是投机的,而是为实体服务的”。因为放任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完全金融化,它们终将走向垄断,同样任由金融控股随意做大,也将放大资本逐利本性而陷入金融原罪。因此在金融上,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固然是大方向,但市场不该介入、无法纠偏或自身不足的,以及牵涉国计民生、国家战略之处,都需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并在“网联”“信联”及对BAT的“招安”等制度安排中,实现“大政府”与“大市场”的勾兑。

综上来看,金融变天的最终底牌即大市场+大政府。概括来说,既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从而让金融业在两种力量的相互协调和叠加下,充分释放“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wGBKZF9JNhKI94V//5ekJREJY1sw2wEsPgwTnC/QJp1kMRrvdiYocDhbJnYxABl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