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古代中国的家国制度

既然说到了家族和封建制度,那就多说几句,介绍一下我们华夏文明的封建以及家国制度。

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的从其起源一直到现在不曾中断的文明,中国由于其漫长的封建时间,经常被称为封建古国。如果按照比较学术的说法来说,在秦朝设立郡县制的时候,封建制度就已经消亡了,因为诸侯都变成了县长,所有的权力都收归中央。但按照中学历史课本里的说法,一直到辛亥革命的一声枪响,才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

但不管怎样,这封建制度的起点就是周。

中国的文化,说到底是周人的遗产。在周以前,从神话时代的三皇五帝到夏,都是在摸索,是蒙昧时代。商朝,狂放不羁、自由奔放,是华夏民族的少年时代。而周以后就变得沉稳,也变得稳定,社会制度和文化制度,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清,是有着一以贯之的精神面貌和人文气质的。

大约在公元前1044年,在现在陕西宝鸡周原一代的周部落联合反对商的其他部落发动战争,从发兵到攻占商朝伟大首都朝歌只用了三十天的时间。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几年时间攻打一座坚城却攻打不下来的例子比比皆是。所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能不爬城墙就别爬城墙。武王伐纣这场灭国之战的迅疾堪称举世罕见。

忽然的胜利,让原来偏居渭河与泾河冲积平原的弱小的周部落一下成了天下的主人,武王姬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害怕。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商朝中枢突然死亡,但是大量商朝旧贵族和同情商朝统治势力的存在,以及反商联盟并非铁板一块的事实,都使得各种势力在暗中起伏,一旦擦枪走火,更大的战乱必将像火山喷发一样不可遏制地爆发。所以武王在周公的建议下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殷地,让商朝的贵族们觉得周朝只是反对倒行逆施的商纣王,并没有灭亡殷商血脉的意思;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三个兄弟,即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分封在殷周围的管(今河南郑县)、蔡(今河南上蔡)和霍(今山西霍县),用以监视殷地的武庚,史称“三监”。

由于这样通过邀买人心与缓和矛盾来建立统一战线的一系列举措,西周初年纷乱的局势终于慢慢平复下来。

一直到周公摄政。

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继位,由于年纪小,就由周公摄政,代成王行事。这本来是一个使周王朝保持先进性和正确发展道路的利国利民的安排,但是管叔有了想法。

我们知道周武王姬发是周文王的二儿子,周公姬旦是四儿子,而管叔就是周公的三哥。武王次弟管叔素有野心,企图篡夺王位,这就是后世一再重演的年富力强的皇叔和尚未成年的小皇帝之间的故事。只是这一次,皇叔的运气不太好。管叔对周公旦摄政殊为不满,便四处散布谣言,声称周公将不利于孺子,就以清君侧的名义,煽动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蔡叔、霍叔公开与周公作对,并怂恿武庚及东方诸侯国反叛周室,妄图里应外合,颠覆周王朝政权。

眼看着来监管自己的管、蔡等人先造反了,以武庚为代表的殷商旧势力看到了机会。殷商的旧贵族势力本来就对故国的灭亡怀有刻骨仇恨,念念不忘伺机复辟,此时更是积极响应管叔的号召,联合地处东夷(今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安徽、江苏北部地区)的部落发动了叛乱。

新生的周朝面临了自建国以来最为危机的时刻。在这个危急存亡的关头,周公旦肩负起巩固周王朝政权的历史重任。他面对内外交困的形势,断然采取措施,兴师东征。

周公东征,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

第一年,周公挥师兵锋直指叛乱的策源地,原殷商京畿之地——朝歌,沿着当年武王伐纣的路线再一次讨伐殷商旧部,杀武庚、灭管叔、擒蔡叔,以雷霆之势平灭了始乱者。

第二年,周公率军向趁乱而起的淮夷发起了攻势,平灭东方淮夷的势力薄弱但是数量众多的小部落,“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国,俘维九邑”,取得了东征之战第二阶段的胜利。

第三阶段是征讨“践奄”。周公决定趁着一路凯歌的势头,进一步开疆拓土,将周王室的统治推进到东方地区。在征服了淮夷诸小国后,周公再接再厉,挥师北上“践奄”,讨伐东方最后一个叛乱据点。奄,在商朝时曾是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周灭商后,奄国的势力没有受到削弱,武庚、三叔叛乱的爆发,奄也积极参与,成为周在东方的一个劲敌,所以自然是周公东征中的重要打击对象。由于此时周师已经占领了奄国西、南两面的邻国,对其构成战略包围,奄已处于完全孤立的不利局面。奄君束手无策,只好被迫缴械投降了。奄国灭亡后,丰、蒲姑等山东北部诸方国也相继投降,周王朝的统治势力一下子扩大到了渤海、黄海边上。

经过三年风餐露宿的军旅生涯的周公,回到首都镐京,心里充满了忧患。虽然平定了叛乱,但迎接他的并不是凯旋的欣喜,而是重重的危机和挑战。地处函谷关之内的镐京,虽然地势险峻、雄关环伺,但是距离中原太远。一旦关外有事,根本来不及有所动作。于是,周公亲自主持在商朝旧都不远的洛阳建造周朝的第二首都。都城于周成王五年建成,并置有九鼎。号称“天下第一鼎”的何尊铭文中记载的周成王五年“宅兹中国”即是指此事。这也是“中国”二字第一次见诸史实的记载。镐京地区的国家行政区域被称为宗周,由周天子的嫡传继承人管理,而洛阳地区的第二首都被称为成周,由周王室的庶出继承人管理。

对于执政稳定性问题的考虑,其实从西周立国的第一天就开始了,那就是诸侯的分封。周天子为了控制当时自己根本无法控制的广袤国土,依靠血缘关系的亲疏将姬姓的贵族分封到各个遥远的地方。这些地方虽然名义上属于周朝,但其实周在很多地方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统治。这样的分封在当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用血缘关系维系起来的国家制度很好地推广了华夏文明,各国各自向四周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周朝势力范围扩张的速度。这就是所谓的邦国制度。

而邦国制度的核心,就是封建制度。

所谓封建,包括两部分含义,就是封土和建国。也就是周王将国土授予诸侯,使得诸侯得以建立所谓的邦国,但是土地的唯一所有者和最终解释权都属于周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的主权和产权都是周王的,而诸侯只有财权和治权。然后,受封的诸侯将封国作为自己的天下,将周王的这一套封土建国的制度在自己的封国里再套用一遍。也就是把自己的邦国再分成几份,分给自己的儿子们,这就是所谓的“成家”。但是这个家就不能再分了,而且只有嫡长子有继承权,其他的儿子虽然从血统上来说也是贵族老爹的亲儿子,但是已经不能算贵族,只能算平民了。看到了吧,基本上就算是周天子的亲戚,嫡系三代以外也都是平民了。《三国演义》里,刘备虽然号称中山靖王之后,但在没有招兵买马成就一方割据之前,也只是个卖草鞋的小贩。

封建制度,说到底是一种秩序,他把世界分成了三个层次。在这个三层的结构里,最大的是天下,它的领袖和所有者是这个天下唯一的合法拥有者——周天子。他的宗族是王族,他的家庭是王室。次一级的叫封国,封国的主人叫作国君,而且他们还根据与周天子的亲疏关系被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不同的爵位,统称公侯。他们的族人则被称为公族,他们的家庭是公室。第三个层级被称为家,也就是采邑。采邑的君主叫作家君,也就是大夫。大夫也被称为某某氏,例如司马氏就是,他们的族人被称为氏族。 qXQuSGeMO2N2ZPi5+1cC+Fb0DUqoNZWrTm26JcTQarEIAuRgffXi84TIT8BX970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