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落魄王孙
——坎坷一生的隆武帝

隆武帝朱聿键在腐朽的南明中是一个不错的皇帝,他一生命运坎坷,虽然生在帝王之家,但承受的苦难比平民百姓还多。他曾经被人们寄予厚望,有望收复残破的江河。虽然最后复国之梦成空,沦为阶下之囚,但他仍然能够坚守内心的自由和原则,选择死亡。

朱聿键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即位前被封为唐王。

朱聿键从一生下来就很不幸,朱聿键不幸的原因是他老爸不幸,他老爸不幸的原因是舌头上长了一个大瘤子。舌头上长了个大瘤子固然不幸,可是也没理由影响到儿子的幸福,难不成这大瘤子也传给儿子了?

这就要说到朱聿键的祖父唐王朱硕熿了。朱聿键的老爸朱器墭是唐王的长子,但唐王很讨厌朱器墭,就因为他舌头上长着个大瘤子。唐王很喜欢一个小老婆的儿子,想废长立幼。不过唐王的母亲魏氏不同意,在她活着的时候一直保护朱器墭父子俩。朱聿键十二岁的时候,这位曾祖母去世。这个曾祖母去世后,唐王便把这父子俩囚禁起来,想把他们活活饿死。幸亏有好心人暗中给他们送饭,父子二人在监牢里才得以活命。

朱聿键在暗无天日的监牢里整整待了十六年,这十六年的时间他也没闲着,他借着青灯日夜看书学习,掌握了许多知识。

崇祯二年(1629年),朱聿键的父亲被叔叔毒死。唐王朱硕熿想立二儿子为世子,被陈奇瑜劝阻,只好立朱聿键为世孙。直到这时,已经二十八岁的朱聿键才从监牢里走出来。

崇祯五年,也就是1632年,祖父逝世了。朱聿键继承王位,杀掉叔叔为父亲报仇。明末各地叛乱四起,烽火连天。朱聿键觉得身为朱家王朝的子孙,国家有难当挺身而出,便向崇祯提出借兵三千平乱。崇祯是非常多疑的,他担心藩王借兵作乱,拒绝了朱聿键。

朱棣以藩王的身份造反夺取天下,给明朝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是以后来的皇帝对藩王都非常警惕。藩王可以在自己的王府里吃喝玩乐醉生梦死,一点关系都没有,不会有人找你麻烦,但绝对不可以带兵离开藩属地。

这个规矩朱聿键也是懂的,但是他压抑不住心中那团火,他宁愿犯规也不愿坐视国家惨遭蹂躏。头可以断,血性不可以没有。皇上不借兵,朱聿键就自行招兵买马,带着自己的人马跟流寇拼,结果被流寇打得大败。对此,我们给予理解,一个从小被关进监狱的人从来没打过仗,刚从监狱出来不久就和人打仗,不输倒奇怪了。

不管朱聿键打赢打输,这么做分明是瞧不起崇祯,我不给你借兵,你倒自己招兵买马了。一怒之下,崇祯让锦衣卫把朱聿键关进凤阳监狱——政治犯待的地方。

崇祯自杀后,弘光帝继位,才把他放了出来,累计起来,他在监狱里待了二十四年。弘光虽然释放了他,但是并没有恢复他的政治地位,反而害怕他争夺帝位,让他在桂林好好待着,不能出来。朱聿键才走到杭州,弘光政权就结束了。

一个月后,在郑芝龙、黄道周等人的拥护下,朱聿键当上皇帝,年号隆武。据说在朱聿键举行登基大典的那天,刮起了大风,雾气非常重,能见度很低。大风把小树都吹了起来,掌管玉玺的官员坐骑受惊,摔下马,玉玺碰坏了一个角。显然,这是非常不吉利的一个征兆。尽管如此,有黄道周这样的人物在,君臣之间还是非常有决心匡复明朝的。

一生坎坷的朱聿键终于当上皇帝,应该说他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皇帝,他抚慰群臣,从谏如流,同意和大顺军的余部共同抗击清军。在生活作风上他也非常检点,只有一个老婆,也就是皇后曾氏,曾氏是一个贤后。

清军来了以后,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意思大家都懂。当时明军却是留发留头,无发无头——剃了发的都杀。隆武帝觉得明军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他下令禁止屠杀剃发的百姓,说:“兵行所至,不可妄杀。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

由此可见,隆武帝是一个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人。

隆武帝确实是一个好皇帝,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个傀儡皇帝。他的政权离不开郑芝龙集团,没有郑芝龙的财政和军事支持,他的复国计划就进行不下去。

郑氏家族都是海盗出身,郑芝龙拥立隆武并不是为了什么光复大明,而是跟吕不韦打着一样的算盘,把隆武看成了可居的奇货。商人就是商人。在郑氏家族里,唯一对明朝忠心耿耿的只有郑成功。郑成功原名郑森,在他年幼的时候,郑芝龙带他入宫见隆武帝。隆武帝貌似会看相,当时抚摸着郑森的背,居然说出了很有预见性的话:“可惜我没有一个女儿可以许配给你,你将来一定会为我大明尽忠,不要忘记了今天。”

也就是这天,隆武帝赐名郑森为朱成功,郑成功国姓爷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隆武虽然没有女儿,但还是封郑成功一个类似于驸马都尉的官职。郑芝龙投降后,郑成功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说:“父既不能为忠臣,子不以为孝子。”

我们可以想象隆武帝的处境,三面受困:一受制于郑氏家族,二要防备鲁王军队,三来李成栋带领的清军正在逼近。得知大明忠臣黄道周带领门生故吏,招募九千人北上抗清,最终被清军大败,黄道周慷慨就义,隆武帝悲愤欲绝。他既恨清军,又恨郑氏家族。

无路可走之下,隆武帝表示要亲自北伐,作困兽之斗。郑芝龙对此虽不满,但已经生了降清之意。

李成栋率领的清军在浙江一带势如破竹,先后攻下绍兴、东阳、金华、平州,很快攻陷郑鸿逵把守的仙霞关。隆武帝眼看亲征无望,决定取道汀州去江西,“御驾亲征”已变成“御驾亲逃”。隆武帝政权内部一盘散沙,大家离心离德,只能走下坡路;而李成栋却驭兵有方,指挥若定,两者对比实在太大了。

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爱书如命的隆武帝仍然“载书十车以行”,边逃边读,边读边逃。带着书搬家都不方便,何况是带着书逃命。隆武帝在汀州歇息过之后,第二天凌晨,突然有一队身穿明军军服的人在汀州城外叫门,声言护驾。守城士兵不知是计,城门一开,发现原来都是李成栋派出化装的清军。隆武帝听到外面一片混乱,拿着大刀进入府堂,被清军抓住,后来不屈绝食而死,跟他一同遇难的还有皇后曾氏以及未满月的皇子。

李成栋将隆武帝一家三口的人头献给清廷,得到清廷的重视,驻军福州,成为地方大员。

隆武帝在福州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听说隆武帝绝食而死,洪塘乡曹学佺跑到鼓山上面自缢,黄山乡郑愚谷、郑静之父子也相继殉节。郑愚谷本来是明军的一个水陆同知,隆武帝遇难之时他正在山林隐居,听说皇帝遇难的消息,郑愚谷悲愤万分,赋挽歌六章,其中有“天翻地覆在斯时,谁是忧勤起义师”,“生死分明惟帝后,应驱雷击党人碑”等句,读来让人忍不住恻然。郑静之是郑愚谷的长子,国子监博士,听说隆武帝殉国,于是削发为僧,悲愤欲狂,疯疯癫癫,以至于血泪沾衣。出家也不能缓解他的痛苦,极度难受之下,他三次凝视北方,然后仗剑自杀。

隆武死后,郑成功果如他所期望的,奋战在抗清的第一线。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南下,打进福建,郑芝龙打算降清,郑成功选择离开,到金门避风头。郑芝龙投降后,派人招降郑成功,希望郑成功能够做个孝子,跟父亲一起去投降。郑成功给郑芝龙写了一封信:从来都是听说父亲教儿子忠心,从来没听说过教儿子做贰臣;现在父亲你不听我的话投降清廷,如果将来有什么不测的话,我只能为你戴孝了。

郑成功占据南澳,将厦门和金门作为抗清的根据地。顺治八年(1651年)和顺治九年(1652年),郑成功多次进攻漳浦。五月,清廷派遣马逢知总兵解救漳州之围,郑成功故意让他入城,进城之后来个关门打狗。直到十月,清军派遣金砺才解救了漳州之围。

顺治十年(1653年),清军在广西、湖南战场上与李定国交锋,又在四川、重庆和李文秀交手,在这些战场上,清军屡吃败仗,首尾无法兼顾,便改变了方略,决定招降郑成功。招降郑成功的人还是郑芝龙,这让郑成功非常郁闷。清廷本来是个吝啬鬼,这次不惜封郑芝龙为同安侯,封郑成功为海澄公。公侯伯子男,这个郑成功的爵位比他老爸还高啊,不太合情理,但充分体现了清廷对郑成功的重视。

郑成功根本不买清廷的账,依旧广积粮高筑墙,准备好火器对付清军。顺治多次招抚郑成功均遭遇失败,没办法,招抚不成只好打了。可是打也打不赢,经常输。顺治十三年(1656年),顺治总算开窍了,下令实行海禁,规定福建、浙江、广东、江南、山东、天津这些地方,商船民船不得私自出海,如果和郑成功贸易,一旦发现,立刻就地正法,而且地方官员也要一并治罪。

这项措施相当于釜底抽薪,抽取的虽然不是郑成功的军事力量,但却是比军事力量更为要命的经济力量。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主力正前往云南攻打永历政权,郑成功抓住这个机会,和张煌言一起攻克瓜洲。不久,进军江南,屡败清军,引起了顺治的恐慌。

但郑成功最终还是被清军打败,主力损失了一大半。清军进入福建后,郑成功感到势单力孤,决定寻找新的根据地。

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地区。郑成功被清军打败后,一筹莫展之时,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叫何廷斌,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台湾地区评议会的通事。他见了郑成功后,建议郑成功收复台湾地区,将台湾地区作为抗清的最后根据地。何廷斌还给郑成功进献了一幅台湾地区地图,提供了一条避开荷兰军队的航线,并自告奋勇充当郑成功的向导。

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两万五千人,指挥三百艘战船向祖国宝岛台湾进发。先收复澎湖列岛,再横渡台湾海峡,绕过荷兰炮台,在北港登陆。围困荷兰殖民者八个月后,荷兰殖民者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郑成功因病去世,享年三十九岁。 X+egVCcXlhJsyk+eL9YexDSvagrjClAbE+fplggMcnMq6tN21H7qrJEI+AH5IvQ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