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章
内部清理:囚弟、杀儿、休妃

在后金有三大疑案:努尔哈赤囚禁亲弟弟舒尔哈齐,致使弟弟暴死;诛杀长子褚英及其党羽;休掉宠妃富察氏。

辣手无情灭亲弟

一个政权要扩张,无非就两个要点:征服外敌和管理内部。

在后金有三大疑案:努尔哈赤囚禁亲弟弟舒尔哈齐,致使弟弟暴死;诛杀长子褚英及其党羽;休掉宠妃富察氏。

这三个案子实际上都是努尔哈赤为了维护自己绝对领导权所采取的措施。别看努尔哈赤是一个非常英明的领导人,但部属们都很清楚,这个人再英明也是一头老虎,随时可以吃掉自己。部将们非常明白,自己面对努尔哈赤的时候是毫无抵抗力的,只能小心翼翼地别逆着这头老虎。

但是,努尔哈赤的家人却不一样,他们与努尔哈赤的关系更亲近。随着努尔哈赤逐渐年老,家族中分化出几股不同的力量。

第一股力量是以大弟弟舒尔哈齐和小弟弟雅尔哈齐为首的“反大哥集团”,第二股力量是以长子褚英为首的“反老爸集团”。其他的那些力量都还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上的,可以理解,除了努尔哈赤的亲弟弟和长子,谁还敢反对他?

舒尔哈齐是塔克世的第三子,和努尔哈赤同为宣皇后所生,比努尔哈赤小五岁。努尔哈赤为什么突然关押亲弟弟?舒尔哈齐是触犯了法律,还是触犯了努尔哈赤的权威?舒尔哈齐究竟是如何死的?

关于舒尔哈齐与努尔哈赤之间的矛盾,正史上没有详细记载,我们只能根据一些事迹探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中有三处记载舒尔哈齐。

第一处是攻打哈达,舒尔哈齐自告奋勇为先锋,但是临阵却退缩,让努尔哈赤很失望,当众怒斥一句,让舒尔哈齐没面子。舒尔哈齐的表现虽然让人失望,但毕竟是“工作不力”,应该罪不至死。从后来的行为来看,努尔哈赤也没有惩罚他,所以囚禁舒尔哈齐肯定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第二处是攻打乌拉的时候,当时努尔哈赤和布占泰爆发了乌碣岩大战,努尔哈赤命令弟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次子代善等率领三千人到乌拉斐优城运送俘获的人口。他们到达斐优城外时,天空出现异象,夜晚非常隐晦,但是军旗上空却有光。舒尔哈齐说:“我随大哥征战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怪象,一定不是吉兆,我们还是退兵吧。”

褚英和代善坚决表示反对,褚英说:“是吉是凶已经确定了,如果我们就这么回去,如何向父汗交代啊?”

就在他们收纳斐优城附近的五百户人家时,布占泰带着一万人马突然杀出。褚英并没有惊慌,他冷静地跟大家分析形势:“以前父汗哪次打仗不是百战百胜,这次他虽然不在这里,我们当然也能打败敌人。布占泰以前就是我们的手下败将,这次还敢来拦截我们,不是找死吗?”

褚英这一番话说得大家热血沸腾,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接下来又是一场残酷的厮杀,布占泰一方虽然人数甚众,还是大败而逃。这一战,褚英和代善立的功劳很大。舒尔哈齐在干吗呢?他啥也没干,带着五百士兵躲在山下。后来,努尔哈赤准备处决跟舒尔哈齐一起躲避的两个大将,舒尔哈齐却说:“杀了他们跟杀了我有什么分别?”

碰上这样一个弟弟,努尔哈赤只能自认倒霉,这事就这么算了。

书中第三处记载直接就说舒尔哈齐在万历三十九年死去,享年四十七岁。

战场上的表现肯定不是舒尔哈齐被囚禁致死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或许在《清史稿·舒尔哈齐传》中能找到蛛丝马迹,其中有一段文字:“自是上不遣舒尔哈齐将兵。舒尔哈齐居恒郁郁,语其第一子阿尔通阿、第三子扎萨克图曰:‘吾岂以衣食受羁于人哉?’移居黑扯木。”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因为舒尔哈齐在战场上的表现非常让人失望,努尔哈赤从此不再让他带兵,相当于解除了他的兵权。舒尔哈齐心里很郁闷,对大儿子和三儿子说:“大丈夫怎么能够寄人篱下呢?干脆我们移居黑扯木吧!”

最关键的就是移居黑扯木,移居黑扯木就是分家自己过,用政治的行话说就是另立山头。这种事情是努尔哈赤的底线,他无法忍受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军队面临分裂的危险。努尔哈赤对舒尔哈齐发出通牒,让他尽快回来。但舒尔哈齐坚决不回,努尔哈赤于是诛杀了舒尔哈齐的大儿子和三儿子。事已至此,舒尔哈齐知道如果不回的话,自己这条命也会送掉,只好回来。

舒尔哈齐回来后,努尔哈赤剥夺了他的一切特权,并且杀掉他的近臣,将舒尔哈齐孤立起来。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同父同母的亲弟弟,这个亲弟弟除了不怎么会打仗之外,其实也没犯什么必死之罪,主要是跟不上形势。此时,努尔哈赤的事业蒸蒸日上,形势一片大好,你这时要来“离家出走”,不是诚心跟潮流作对吗?舒尔哈齐犯的是政治错误,这个错误在中国古代可以算是最严重的错误了。

至于舒尔哈齐到底是怎么死的,一直没有定论。但不管是谋杀还是病死,他都是间接地死于努尔哈赤之手。努尔哈赤果然是狠角色,对自己的亲弟弟都能下手。后来,顺治帝追赠舒尔哈齐为亲王,谥号曰庄,是为庄亲王。

狠心诛长子

杀亲弟弟已经是够绝的,但努尔哈赤还做过更绝的事,处死能文能武的长子褚英。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十六岁的努尔哈赤作出了一个骇人的决定:下令处死仍在狱中的长子。

当然了,史书上肯定会记载,褚英之所以被杀完全是咎由自取,领导肯定是对的。我们先来看看正史是如何记载这件事的。

褚英,1580年出生,母亲是努尔哈赤的爱妻元妃佟佳氏。褚英这孩子挺像父亲的,特别会打仗,智勇双全,十八岁的时候就率军征讨安楚拉库路,大胜而归。努尔哈赤赐他为洪巴图鲁,封贝勒。巴图鲁是勇士、英雄的意思,前面加个“洪”字,相当于大英雄。二十七岁的时候,褚英跟随舒尔哈齐出征,参加了乌碣岩大战。舒尔哈齐迷信天象差点儿贻误战机,褚英独当一面,坚持出战,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这一战后,努尔哈赤封褚英为广略贝勒。

写到这里,大家一定纳闷了,这么优秀的一个人,又是自己的儿子,努尔哈赤为他自豪还来不及,干吗要处死他呢?

这个问题直到现在还是个谜,我们来看看正史是怎么解释这件事的。根据正史的说法,努尔哈赤的大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确实考虑到接班人的问题,据说他打算让褚英接班。为了让政权顺利交接,努尔哈赤让褚英代理一些国家政务。不过,褚英的表现让努尔哈赤很失望。努尔哈赤说褚英这个人虽然会打仗,但是心胸很狭隘,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所以努尔哈赤陷入矛盾之中,是废掉长子,还是让长子接班?

有传言说褚英曾当众叫嚣:“一旦我即位,就把和我作对的各个兄弟和大臣全部杀掉。”我想,只要褚英脑子没病,应该不至于说出这样的话吧,说出这种话等于就是说千万别立我,一旦立我,我就大开杀戒。褚英心里是不是这样想,那没人知道,就像皇太极虽然没说出口,还不是一样清洗反对自己的人?所以,我们可以断定,这是褚英政敌造谣之言。

努尔哈赤帐下有四大贝勒、五位大臣,四大贝勒分别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五大臣分别是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扈尔汉、安费扬古。四大贝勒、五位大臣相当于努尔哈赤政权的基石,他们坚定地支持努尔哈赤,褚英由于被推到储君的位置,难免和努尔哈赤发生一些冲突和矛盾。四大贝勒和五位大臣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打掉褚英集团,所以他们罗列了褚英的罪状,联名告发褚英。

那么,褚英有什么罪名呢?其实,这个罪名非常牵强。一是说褚英在四大贝勒和五位大臣之间挑拨离间,你说挑拨离间这东西算是罪名吗?四大贝勒、五位大臣都不是小孩子了,别人能随便挑拨得了?往往说人挑拨离间的人自己可能是挑拨离间者,归根结底,这种带有人身攻击性的罪名根本没法成立。第二个罪名是褚英向弟弟们索要财物,削夺弟弟们的实力,加强个人的权力。这一条无论事实是怎样的,都不构成死罪,以努尔哈赤的英明肯定是不会因为这些牵强的理由处死褚英的。而且作为一个英明的领导人,努尔哈赤应该知道储君上位之前集权是必须的。

根据《满文老档》的记载,努尔哈赤拿着这些检举书给褚英看:“这是你的兄弟们和大臣们控诉你罪行的书,你有没有什么要争辩的?”

褚英颇有自知之明,回答道:“我没有什么好争辩的。”

旁边的大臣和贝勒们说:“既然你已经认罪,那么就不能由你执政,国家的大权不能交给你。”

训斥完之后,努尔哈赤让褚英闭门思过。据说,褚英并没有真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时时感觉郁闷,心术不善,不认己错,甚至“焚表告天”,在背后诅咒,等等。努尔哈赤很失望,真的很失望,只好把褚英逮捕起来。万历四十三年,即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努尔哈赤下令将褚英处死。褚英,享年三十五岁。

那么,真实情况又是怎样呢?

真实情况应该是褚英是一个合格的储君,在他代理执政期间和老爸的政见发生冲突。英明的褚英意识到,老爸设置这么多贝勒和重臣,对自己将来的接班会非常不利,所以必定要采取一些措施削弱这些贝勒和大臣的权力,结果招致了这些人的集体反对,所以联名弹劾他。

褚英错就错在有点儿超前了,不该动手太早。想这个褚英,身为长子,最早跟着老爸南征北战,杀人放火的本领堪称一绝。褚英打了十八年的仗,在军队中慢慢树立了个人威信,追随者也越来越多。加上,当时大家都认为将来继承人必定是褚英,所以很多人把前途押在他身上。

看到褚英的追随者越来越多,努尔哈赤心里肯定很不舒服。虽然褚英肯定没有和努尔哈赤作对的意思,但势力已经形成。努尔哈赤虽然想把江山交给褚英,但现在自己还没死,儿子就自成一体,这种感觉是非常不舒服的。

任凭个人感情再强烈,任凭努尔哈赤再爱这个儿子,也抵不住形势的力量。当褚英利益集团形成之时,努尔哈赤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

褚英是个人,是人都会有弱点。在褚英代理执政期间,必然会把利益的天平偏向自己的亲信,这势必引起努尔哈赤集团的代表人物——四大贝勒和五位大臣的不满。饱读史书的努尔哈赤很担心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事情再次发生,如果不摧毁褚英集团,他睡不着觉,一旦越来越多的追随者涌向褚英那边,褚英会不会提前发难,要了自己的老命?

说实话,努尔哈赤了解这个儿子,这个儿子不是弑父的料儿,儿子可以相信,但政敌却无法让人相信。

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努尔哈赤果断地向褚英下手了,反正努尔哈赤绝对不缺儿子。大人物就是大人物,连至亲都可以杀。

休宠妃之谜

天命五年(1620年),后金的宫廷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努尔哈赤休掉了第二个大福晋富察氏,休掉没多久,富察氏就死了。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富察氏姓衮代,曾经嫁给威准,威准是努尔哈赤祖父哥哥的孙子。威准死后,她改嫁努尔哈赤,同努尔哈赤生下皇五子莽古尔泰、皇十子德格类及公主莽古济。《清史稿》中曾经记载,海西女真九部联军进攻建州,努尔哈赤在睡大觉,富察氏过来叫醒他,说敌人大军压境,你还睡得着……

从这事情上看,富察氏还是挺贤惠的一个妃子,而且努尔哈赤确实很宠爱她,最后怎么会落得这么个下场?

关于她的死,正史上记载只有寥寥一句话:“以富察氏在太祖时,获罪赐死故也”;“天命五年,妃得罪,死”。

说来说去,就是说富察氏犯罪了,然后就死掉了。也没说犯什么罪,怎么死的。看来,只能挖掘更多材料了。

《满文老档》是皇太极时期修的史书,里面记载了一个故事,有点儿捕风捉影的味道,但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不少线索。

小福晋为了上位,给努尔哈赤打小报告,说富察氏几次送饭给大贝勒,大贝勒高高兴兴地吃了。富察氏又送饭给四贝勒,四贝勒收下但没有吃。此外,富察氏隔三岔五派人去大贝勒家,也不知道干啥好事。此外,这个大福晋,有好几次黑夜还悄悄出门,真不知道那么晚了她还有什么要事。对此,努尔哈赤说:“小福晋,你未免有点儿八卦了。我曾经说过,等我死后把小儿子和大福晋交给大贝勒收养。有了我这话,大福晋和大贝勒交往多一点也很正常啊!”

书中还记载,大家在努尔哈赤家开会的时候,大福晋媚眼儿一个劲儿盯着大贝勒,表现得如此明显,以至于众大臣和贝勒都觉得不妥。讲这些的时候,我们始终不能忘记一个事实:《满文老档》是在皇太极时期修的,皇太极对三贝勒莽古尔泰是非常看不顺眼的。

后来,许多人向努尔哈赤打小报告,说大福晋和大贝勒有奸情。努尔哈赤为了给自己留面子,说道:“大福晋偷盗了许多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还把这些财物隐藏了起来,你们赶快给我把这些财物找出来。”

结果一找还真有一大堆,好了,可以给大福晋治罪了。努尔哈赤先和大福晋离婚,然后给大福晋治了一个盗窃罪。至于那个检举有功的小福晋代因扎,升到和努尔哈赤同桌共食、举案齐眉的地位。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努尔哈赤怀疑大福晋有私通罪。但是,如果仅仅根据小福晋的检举,是不能给大福晋定罪的。继母给继子送饭是很正常的事,大贝勒吃了她的饭,不代表就吃了她豆腐。大福晋差人去问候大贝勒也很正常,以后努尔哈赤死了,就指望大贝勒保护自己,能不积极一点儿吗?开会时,大福晋眼睛盯着大贝勒,这个更是荒唐,眼睛盯着谁就代表跟谁有奸情吗?而且,是不是已经有谣言,所以众人才感觉大福晋盯着大贝勒呢!总之,从法律上讲,私通罪证据不足。

但是,如果富察氏没有和代善私通,那努尔哈赤最后逼死他是不是有点儿过分呢?我们可以从几点来考虑。首先说说这个揭发人小福晋,小福晋如果没有一定的证据,如果不是觉得十拿九稳的话,纵使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告发正在受宠的大福晋,何况她这一告发就连权势熏天的大贝勒也牵连在内。

最后努尔哈赤让四位大臣调查这件事,调查的结果只有努尔哈赤和四大臣知道,用四大臣的话说:“大汗听了我们的调查报告,不愿加罪儿子。”

努尔哈赤只能给大福晋安个“盗窃罪”的罪名,但这个罪名明显太荒谬了,大福晋贵为大妃,要多少钱还不有多少,犯得着盗窃吗?

受到伤害的努尔哈赤痛苦地问富察氏:“我给你的金银珠宝和荣华富贵还不够多吗?你穿着别人穿不着的名贵绸缎,我金山银山地养着你,你居然不爱我,蒙蔽双眼,不看我,却去看其他的人,我想不杀你都难啊!”

不过,努尔哈赤还是狠不下心来杀掉富察氏:“我就是杀你十次也不过分,但是想想你死了后,我那几个心肝宝贝将会哭成什么样啊!我不忍,我不忍啊……”

既然努尔哈赤不忍心杀掉富察氏,那么富察氏又是怎么死的呢?

莫非富察氏是因为羞愧自杀的?答案:否。对富察氏之死,正史上根本没有记载,但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在《清史稿·莽古尔泰传》中,在大凌河围攻祖大寿的时候,莽古尔泰和当时的掌权者皇太极发生了冲突。莽古尔泰很冲动,也很无礼,不顾弟弟的阻止,对皇太极破口大骂,还准备拔刀砍过去。皇太极非常愤怒,说了一句让人吃惊的话:“你算什么东西,敢在我面前嚣张,你不过是个亲手杀掉母亲获取宠信的家伙!”(是固尝弑其母以邀宠者!)

皇太极的话中充满了蔑视,洋洋清史中,幸亏皇太极发了一次怒,否则我们也许永远不知道富察氏真正的死因。

写到这里,大家都对莽古尔泰很失望,母亲就算出出墙,也没有必死的理由啊!就算该死,动手的也不该是儿子。亲手杀死母亲的儿子肯定不是好儿子,这样的儿子肯定也不会有好下场。后面我们会看到,莽古尔泰的下场很惨。 2aw5gESeAtrUksaE5PkeUfCYrfM20KVhLp6omgt8WoW119sathya72qGNO82lzO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