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桃园结义

︻第二章︼

1.追随皇叔

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农民大起义爆发,起义风暴迅速席卷全国,统治者也从各地调集军队,对起义进行血腥的镇压。刘、关、张三兄弟便趁乱世搜罗乡勇,招募军队,参加了镇压黄巾军的战斗。

刘备率领关羽、张飞等跟随校尉邹靖讨伐黄巾起义军。这时,青州从事带领部队讨伐起义军领袖张纯,路过平原(今山东平原南)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刘子平知道刘备是个武勇之士,就向青州从事推荐了刘备,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等人参与到了讨伐黄巾军的行动中来。半路上,他们遇到了黄巾军,战斗中刘备受伤,他躺在地上装死,才躲过了黄巾军的刀剑。黄巾军过去后,刘备的一位熟人赶快用车将刘备拉走,才没有被黄巾军发现。因这次战斗有功,刘备被任命为中山国(都卢奴,今河北定县)安喜(今河北定县东)县尉。

不久,安喜县来了一位检查公务的督邮,当时朝廷有诏令,要把因军功得到官职的人罢免,而刘备就在被免之列,督邮是上级派来专门检查这项诏令的执行情况的。刘备听说后,就到督邮所居住的传舍去见督邮。当时,督邮知道刘备的目的,就借口生病不见刘备。刘备非常生气,立刻回到自己的官邸,带领手下吏卒返回到督邮住的传舍,直接闯了进去。刘备还骗大家说我是接到了上级的密令收押督邮的,进去之后,刘备就将督邮捆了起来,并将他带到县界处。然后刘备把自己的官绶取下,绑到督邮的脖子上,又将督邮捆绑到树上,一口气将督邮鞭打了二百下。刘备甚至想一直将这个督邮打死,但是督邮苦苦哀求,刘备才把他放了。刘备就这样把官职给辞了。

刘备因为怒鞭督邮而弃官亡命,此后的几年间,关羽、张飞一直与刘备形影相随,患难与共。

【链接】“怒鞭督邮”的是刘备而不是张飞

在《三国演义》中,“猛张飞怒鞭督邮”的故事非常精彩,而事实上,鞭打督邮的是刘备,而且刘备鞭打督邮的理由似乎还不那么光彩。

《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典略》记载:刘备做了安喜县尉后,朝廷下令,要罢免因军功被任命为官员的人,刘备也在被免之列。督邮来到县里,刘备前去面见督邮,但是督邮称病不见。刘备一气之下,带领官吏闯入督邮住所,将督邮绑在树上,把自己的印绶挂在督邮的脖子上,拿起鞭子怒鞭督邮二百下,督邮苦苦哀求,刘备才没有将他打死。

但是,《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却将怒鞭督邮故事放在了张飞的头上。说是督邮斥责刘备虚报军功,朝廷要罢免刘备,督邮实则是索要贿赂。张飞大怒,趁着酒劲,将督邮捆绑在马桩上,用柳条鞭打督邮,一直打断了十多枝柳条。最后,督邮哀求刘备放过他,张飞才住手。这时,关羽提议弃官归乡,三人离去。

2.生死誓言

关羽、刘备、张飞在涿郡相聚,三人的关系日渐亲密,迅速发展为至交好友,情同手足。三人中刘备年龄最长,就约定刘备是长兄,关羽是二哥,张飞是三弟。

但是,在纷繁复杂、勾心斗角、充满危险的汉末社会,仅仅有兄弟情谊是不够的,三人之间还需要有一个政治身份约束。从官职看,三人中刘备官职最大;从经历看,刘备又比关羽、张飞经历复杂,经验丰富。所以,三人的关系以刘备为核心,虽然同床共寝,恩深义重,但是,刘备是主,关羽和张飞是从,大庭广众之下,对外交往之时,刘备是君,关羽和张飞是臣。因此,关羽、张飞对刘备是“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这就是维持刘、关、张三人终生情谊的“君臣+兄弟”关系,这种关系在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十分牢固,任凭各种风吹浪打,坚如磐石。在关羽和张飞心目中,刘备这个大哥是永远的,这个君主也是永恒的,无论什么力量都不会改变。在刘备的心目中也是这样,这两个结义兄弟胜似亲生兄弟,这两个忠心耿耿的大臣,比其他任何人都重要。就君臣和兄弟关系来说,有时候,刘备心中的兄弟关系远远超出了君臣关系,或者说为了这两个兄弟,他可以把国家利益置之脑后。关羽被杀后,刘备不顾众多大臣的劝谏,更不顾孙权遣使请和的诚意,不考虑吴蜀联盟的重要意义,毅然决然率领大军向孙权发动袭击,最终导致张飞被部将杀死,自己也身死白帝城。

刘、关、张三人生死与共、历久弥坚的君臣、兄弟情谊影响巨大,所以在《三国演义》中,被演绎成“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桃园三结义”,在历史上、文化上、民众中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成为传统文化中异姓兄弟结拜的重要范例。

【链接】桃园结义是《三国演义》的虚构

桃园结义是人们熟知的典故,但是,这个故事在历史上是没有的,完全是小说《三国演义》作者的虚构,是作者根据历史上相传已久的民间传说改编出来的。虽然三人的关系极为亲密,相互信任,以诚相待,但是从历史资料来看,三人的关系并不像小说中所渲染的那般动人,也没有在桃园“结义”。

桃园结义

据《三国志》记载,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这是历来渲染三人亲密关系的重要佐证,但是,史书更多地记载了三人之间的君臣关系,说关羽、张飞对刘备是“侍立终日”,既是“侍立”,自然就不是纯粹的兄弟关系,还说关羽、张飞“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这就把关、张二人作为刘备侍臣、充当马前卒的身份说得非常明白。有一次,关羽甚至还说:“我受到了刘将军厚恩,誓言与你共生死。”称呼刘备为刘将军,可见他们之间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三国志》在记载关羽和张飞的关系时,也说关羽比张飞年长数岁,张飞以“兄事之”,就是把关羽当作兄长一样看待。关羽被杀后,曹魏大臣刘晔谈到刘备和关羽的关系时,说他们“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用的是君臣关系和父子关系。这些资料都说明,从刘备和关羽、张飞之间的关系来看,君臣关系高于兄弟关系。这样的话,桃园结义所表现出来的兄弟情义,在现实中或许没有那么深厚。

桃园结义的故事很早就在民间流传了,较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元初郝经为顺天府监督重建关帝庙时写的一篇《重建庙记》,“王(关羽)及车骑将军飞(张飞)与昭烈(刘备)为友,约为兄弟,死生一之”。元代有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话本小说《三国志平话》都有桃园结义的故事。到了明代,小说《三国演义》的出现,不仅把桃园结义的故事演绎得相当精彩,也把桃园结义的故事推向了高峰。

顺便谈一下很多人喋喋不休的刘、关、张三人的年龄问题。在《三国志》等历史资料中,只有刘备的年龄记载最准确,刘备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四年(161年),死于章武三年(即曹魏黄初四年,223年),享年六十三岁。记载关羽和张飞的年龄时说“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也只是模糊地说“数岁”,关羽、张飞只有卒年而没有生年,所以,关、张二人的年龄不可考。

历史上,很多人对关、张二人的年龄问题颇费心力地进行考证。元代学者胡琦考证出,关羽生于延熹二年(159年),比刘备大两岁。清代有人考证出关羽生于延熹三年(160年),比刘备大一岁。至于张飞的年龄,有人根据后来的《关公年谱》记载,张飞比刘备小四岁。这些说法影响很大,但是因为考证者距离关羽生活的时代久远,又没有详实的依据,很难令人信服。

涿州三义宫(摄影:吴山海)

关羽逃难涿州与桃园结义

3.怒讨董卓

中平六年(189年),大将军何进派遣都尉毋丘毅到丹杨郡(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招募兵士,刘备也和他一起去了,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的时候,遇到了一队黄巾军,刘备奋力作战,取得军功,被任命为下密(今山东昌邑东)丞。但很快,刘备就又辞官了。不久,刘备又做了高唐(今山东高唐)尉,并由高唐尉升任高唐县令。

这时,董卓已经把京城洛阳搞得如一团乱麻,天下诸侯纷纷起兵,奋起讨伐,刘备也跟随讨董大军参与到行动中来。

刘备虽然参与了讨伐董卓的军事行动,但他的力量非常微小,他是跟随其他大军参与,而不是单独成为一路大军。

尽管这样,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关羽随刘备等人被历史的大浪裹挟、随历史潮流而动的人生轨迹。

【链接】关羽与貂蝉的传说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这四大美女中,只有貂蝉在历史上找不到任何影子,也就是说,貂蝉是《三国演义》虚构出来的美女,当然,也是文学作品中塑造出来的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

貂蝉的故事最早见于元代的文人话本《三国志平话》。在宋元间的戏文中出现了许多貂蝉的故事,如《貂蝉女》(今存残篇)、《董卓戏貂蝉》(今佚)、《夺戟》(今佚)、《锦云堂美女连环计》《关云长单刀劈四寇》等,元明间还有杂剧《关大王月夜斩貂蝉》(今佚),到了明代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弹词《三国志玉玺传》,以及《三国志大全》,明传奇《连环计》等。在这些作品中,貂蝉的故事逐渐详细、丰满。

各路诸侯讨伐董卓

《三国志平话》载,貂蝉原是吕布之妻,姓任,小字貂蝉,因战乱与家人失散,流落到王允家中,后来因晚间烧香希望夫妻团聚而被王允发现,貂蝉只好告诉王允实情,王允利用貂蝉借吕布之手将董卓杀死。之后,吕布携貂蝉投奔徐州刘备,驻扎在小沛,终日与貂蝉饮酒作乐,不思军务。曹操攻打徐州,吕布被杀,貂蝉下落不明。到了《夺戟》中,又增加了一些内容。明人祈彪佳《远山堂曲品》著录《连环计》时说:“元有《夺戟》剧,云貂蝉小字红昌,原为布配,以离乱入宫,掌貂蝉冠,故名。后仍作王司徒义女,而连环之计,红昌不知也。”在《锦云堂美女连环计》中,貂蝉自述身世更为详细:“您孩儿不是这里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红昌。因汉灵帝刷选宫女,将您孩儿取入宫中,掌貂蝉冠来,因此唤作貂蝉。灵帝将儿赐予丁建阳。当日吕布为丁建阳养子,丁建阳将您孩儿配与吕布为妻。后来黄巾贼作乱,俺夫妻二人阵上失散,不知吕布去向。您孩儿幸得落爷府中,如亲女一般看待……昨日与奶奶在看街楼上,见一行步从摆着头踏过来,那赤兔马上可正是吕布。您孩儿因此上烧香祷告,要得夫妻团圆。”《关云长单刀劈四寇》所载也大体相同。

貂蝉故事的结局也各有不同,大体说来有四种结局:其一,下落不明。《三国志平话》《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均在描写吕布被杀之后,貂蝉不知所终。其二,被杀。《关大王月夜斩貂蝉》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貂蝉的结局。明代的《风月锦囊》所收《三国志大全》中,有“关羽斩貂蝉”情节,说是张飞擒获貂蝉后,将她送给关羽,貂蝉献媚于关羽,关羽不为所动,夜读《春秋》后,指责貂蝉陷害吕布,且无操守,便挥剑杀死貂蝉。弹词《三国志玉玺传》云关羽擒获貂蝉后,问貂蝉谁是天下豪杰,貂蝉赞扬了关羽和张飞而贬低了丈夫吕布,关羽说她“忘义无情非好人”,便拔剑将其杀死。其三,夫妻团圆。《锦云堂美女连环计》载,吕布刺死董卓,被封为王,貂蝉听说董卓被杀后,又回到王允府中,吕布与貂蝉终于团圆。貂蝉因美人计而彪炳史册,享尽了荣华富贵。其四,成仙。明杂剧《女豪杰》中说貂蝉被杀后得道成仙。

由此可见,貂蝉故事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略到详的演化过程。

4.赤兔宝马

赤兔马是关羽的坐骑,也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良驹,它威力无穷,跟随关羽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关羽也正是依靠了赤兔马的力量,才屡立战功。

但赤兔马最早不归关羽所有,而是吕布的战马。当年吕布与袁绍在常山(郡治元氏,今河北元氏县西北)袭击张燕,张燕有万余精兵,数千战马,吕布靠着赤兔马的帮助,与几名亲信冲锋陷阵,大破张燕的军队。所以当时人们就流传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意思是说,吕布作为一名将军,勇猛、威武,是个人才;而在马中,赤兔马则是良驹好马,是精品,是最优秀的。良将宝马,相得益彰。

《三国演义》中说,赤兔马是董卓从西凉带来的宝马良驹,为了拉拢吕布,就把这匹马送给了他。这匹马跟随吕布大展神威。后来,曹操在白门楼杀了吕布,赤兔宝马也就归了曹操。在关羽暂投曹操的时候,曹操因爱惜关羽人才,将赤兔马送给了关羽。关羽接受了赤兔马,只是为了更快地找到刘备。自此以后,赤兔马就跟着关羽作战四方。当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后,赤兔马又为马忠所得。赤兔马也许是因为旧主死后过于哀伤,最终绝食而亡。

【链接】赤兔马的来历

《三国志·吕布传》中说:“布有良马名曰赤兔。”赤兔马即兔头的红马,其“浑身上下,火炭般赤,四蹄踏雪,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

荆州关羽祠赤兔马

赤兔马出自大宛,《三国志》中说:“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离汉朝大约万里。其风俗是以土地为生,耕田,种稻麦。有葡萄酒。多出良马,马出汗的时候,流出的是血红的汗水,这些马的祖先是天马的后代。”所以,赤兔马属于传说中的汗血宝马,是汗血马中的极品。

历史上关于汗血宝马的记载和传说颇有传奇色彩,说它具有无穷的持久力和耐力,可以日行千里,为了得到这样的好马,汉武帝曾两次派兵远征。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李广利率领骑兵数万人,行军四千余千米,到达大宛边境城市郁城,但初战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国,只好退回敦煌,回来时人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三年后,汉武帝再次命李广利率军远征,带兵六万人,马三万匹,牛十万头,还带了两名相马专家前去大宛国。此时大宛国发生政变,与汉军议和,允许汉军自行选马,并约定以后每年大宛向汉朝选送两匹良马。汉军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三千匹。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玉门关时仅余汗血马一千多匹。

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是目前公认的“汗血宝马”原产地。全世界现有三千多匹“汗血宝马”,其中两千多匹在土库曼斯坦。该国将“汗血宝马”视为国宝,在土库曼斯坦国徽和货币上均可看到汗血宝马的形象。 JSPWeZ7HBlrpRP+G8q6URZnVaoKMRRCYb1tJD8is7sYBORPj4a5ykeSGQb2nnQg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