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75章 76一较高下

姬足碾墨急书,竹简上,一首《卫风•硕人》,写得分明。字字公整,并未因年纪小而显得字迹轻浮。落笔干净利落,行笔如游龙潜游、游刃有余,收笔锋芒内敛、不乏圆润。

风扬瞄了一眼,反而问:“世子看起来……不想解?”

姬足双手撑头,躬在案上,郁闷道:“有那么明显么?”

“题只在世子想不想解,而不是能不能解。世子苦恼,便是不想解。”

“叔扬太抬举我了。”

“事实就是这样。”风扬指着竹简,笑道,“其实,比起解题来,我更想知道,世子将竹简给了子都,是打着什么主意。”

姬足幽幽一叹:“根本原因,还在解题。”

“世子为何不想解题?”

姬足这才直起身来:“郑公不好忽悠,他不知道留下我后,该如何相待。所以便出了这题,让我去解天下局势。看我解到什么程度,他才好对将来做出安排。天下局势变化莫测,郑国是祭国临近最强大的国家。要保祭国安全,一定会借助到郑国的力量。”

风扬点头认同:“所以此解,不能过于出众,又不能过于迂腐,确实很难。”

“叔扬,最重要的,我不能被郑公盯上。他有野心,我不想成为他手中那把刀子。自古权势都是双刃剑,一着不慎,性命堪忧。我若卷入其中,这场争斗,便不是在祭国对付傅母和司寇那般简单了……”姬足眉头轻蹙,担忧道,“甚至,会牵扯到整个天下,沾满鲜血。”

“但是又不能不解。世子不想为郑国卖命,不想被郑公盯上利用,所以心中难免烦躁,情有可原。”

姬足抬起头来,看向风扬的双眼,心中难免又想到几次拿风扬做挡箭牌的事,略感愧疚。风扬的八字胡轻轻一抖,似在等他老实交代。

姬足坦白道:“我试探过用局势去说服郑公,但是借了叔扬的身份。郑公听罢不知信了多少。所以,郑公此番算计的,不只是我,还有叔扬。”

“郑公还算得了我什么,我一个久不归国的庶子。他和晋国拜过兄弟,我只是个路人。”

“就算定叔扬会护我。我若解不了,叔扬能解,便也可留下我。到时,叔扬为了我,也会为郑国卖命,这就绑在了一处。恐怕,连祝聃也未跑了。”

风扬经姬足提点,才想通这层,直道“好精的算计”,便霎时沉默了。又过得一阵,豁然道:“怕什么,水来土掩,他想看,咱就解,先过了这关再说。世子才八岁,未来八年也可慢慢筹谋。郑公年近四十,算得了一时,算不了一世。再说,还有个子都呢!世子不是已经有安排了吗?”

姬足心中的抑郁也一扫而空,眼下这关过不了,日后要求助郑国,靠郑国查清细作,解决危机……都成了泡影。两人随即埋头苦思,寻找答案。

又被姬足算计了的子都并不知情,还在大寝中,和郑武公置气。

郑武公歪在榻上,怡然自得。

子都明知竹简来由,却双手捧着,气哼哼道:“伯父,那祭足,一个八岁小娃,何德何能,能看我郑国的公文?还好我抢了回来,不然机密都要外泄了!”

郑武公摇头:“不是机密,子都也可看看。”

子都等这话好半响了,得了同意,立即翻看起来。不过就是一首诗,并没看得出奇之处,郑武公没出声提示,他只好开口讯问:“伯父,难道诗句中,暗藏玄机?”

郑武公点头,摩挲着玉如意,笑而不答。

子都顿时炸毛:“伯父让那祭足来解这玄机?他才八岁!八岁能懂什么,没得晚上睡觉还在尿床!”

“子都不服气啊?”郑武公身子未动,懒洋洋的,只扬了扬下巴,“这诗,连你父亲都没看出名堂来。”

子都好胜心已起,低头又看。瞄向一旁小字,看见秦国二字,再联系起庄姜,亮光一闪道:“这是秦国夸赞卫国君后的诗,也就是说,秦国和卫国结盟了!”

“不错,子都聪慧,再看。”

言下之意,这答案还没找准,只摸了个边。子都不涉朝政,再看不出所以然来,一心只想着赢了姬足找回颜面,便对郑武公嬉笑道:“嘿嘿,伯父,您给点提示吧。”

“小滑头!”郑武公用玉如意指了指子都,“就是不服输,想和那祭足一较高下,是也不是?”

子都被瞧出心思,也不畏惧。姬足太横,那蛮力大的祝聃又随时护在姬足身边,硬来他打不过,便想出曲线挽救脸面的法子,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义正言辞道:“哪有,子都这是为了郑国的脸面。他一个外国人能解,咱们郑国也有人能解,且,还解得比他要好!”

“哦?”郑武公眉头一挑:“子都有此信心?”

“谁学富五车,还不好说呢。”

郑武公终于给了准话:“既然如此,你俩便公平较量。寡人给祭足三日,也给你三日。三日后,你同他明堂解题,一较高下,可有信心?”

“有!”子都答得斩钉截铁。

“好样的!这才是我郑国男儿!”郑武公提醒道,“记得,用此诗,解天下局势。既是天下,便不可鼠目寸光,要放眼全局,着眼世事,方才有答。”

子都双眼一亮,立即跪下拜礼,兴奋道:“子都定不负君上厚望!”

如姬足所料,子都对他不满,又在郑武公处听到了解题的事,便勾起争强好胜的心思,想挽回在姬足面前留了三四次的颜面。

子都走后,武姜才从偏室缓步出来,坐在郑武公身边,替郑武公捏肩。武姜和郑武公结婚时间不长,认识的时间却不短。当年,还是王子的郑桓公暂居雒阳,没过几年就有了郑武公。后来,申国奉周宣王旨意,挪到“谢地”。谢地,就在河南信阳,两人之间便是在那时打了照面,暗生情愫。

再后来,郑桓公在晋文侯的帮助下,挣下基业,有了鄫国封地。两人分开,遂不及防申侯引犬戎入侵,周幽王被杀,郑桓公身死……武姜本以为再无指望,没想峰回路转,两人又还走到一起。相处中,免不了几分客套,确还有几分真情。

郑武公从肩上捉了武姜的手,轻拍着:“子心中有问,可与吾直言。”

“君上胸有城府,哪用旁人来议,妾不过好奇罢了。”

“好奇,就是有问。”郑武公撑了上半身,看向武姜,“我来猜猜,夫人的问,是在那祭国世子?”

武姜点头,玉笄上的六珈轻轻晃动,更称得她肤白如雪,平添几分娇柔。

郑武公笑:“咱们的儿子总会长大,我们也是会老的。这些孩子,以后就是郑国的臣子,是国之栋梁、肱骨。从小培养着,才多些情分。”

“君上认为,那祭国世子也可培养?”

郑武公想坐起身来,武姜赶紧虚扶了一把。

郑武公顺势搂着武姜的肩膀,胸有成竹道:“旁的不说,一个八岁娃娃,就敢出奔,有魄力和胆识。就算没有谋略,也是员悍将。何况身上还有爵位承袭,未来在天朝也是一助力,不用再多布置。能收服之,对吾儿有利。”

“可我今日瞧着,祭足眉宇间桀骜不驯,不像是会轻易臣服之人。”

郑武公笑:“夫人怎就觉得,我看重的一定是他?”

武姜恍然大悟:“君上看上的,是那祝氏嫡孙,和晋国程氏!”

郑武公笑而不答,似是默认。只听武姜感慨道,“君上英明。那祝聃力大无穷,十岁便能举两鼎。那晋国程氏,虽官职不高,但总是大司马程伯休父的后人,又有一身好武艺。两人追随祭足,祭足又有求于君上,确实比一一去收服要简单,是个好办法!” p0/AcWFwTchZGwyg1LmEUcTTCd+KAPXdqutgbPh7vKzhCIynG4dyRwh/eGrsyAq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