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足没办法劝回安姬,便把精力都集中在对管县的安排上。俗话说,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他要做大事,就要没有后顾之忧。安姬留在宫中,很可能是想帮他周旋,他不能误了安姬的好意。
如郑武公所说,世家相互联姻,连成一气,这种根深蒂固的社会状况,根本不是一两日能够瓦解。生产力跟不上,要想一次统一几百个诸侯,就算秦始皇早生五百年活在当下,也完全是天方夜谭。
他成为管县封人也好,可顺利成章从祭国调来人手,安插在管县各处,将管县的关卡严防死守。
姬足留在郐都,百里之外,运筹帷幄。在“黑白双煞”两个老头的配合下,将子都没有拔除的势力一一清除。这还不算,又让羽配合彻查,明目张胆在郑国挖有本事的商人,努力在祭国发展商业。
为此,管氏还来过郐都告状,说姬足以权谋私。郑武公一言九鼎,说随便姬足折腾,便当真放任不管,将管氏挡了回去,实则借用姬足的动作,削弱当地的大贵族,悄无声息将利益收归囊中。未到夏至,管县的内里已经换了个遍,做得滴水不漏。
五月,风扬将梁氏安置妥当,回到郑国,才知道姬足为了他,做出的牺牲。
风扬知道,姬足生平忌讳有三,家人是绝对不能碰触的底限。能逼得姬足做出称臣的决定,可想而知,当时的情况有多么危急。风扬深陷自责,百般询问,姬足却未对其中细节做出过多描述。每每问起,也回答得十分简单。
风扬问:“世子,何必为了罪臣,自降身份?”
姬足答:“身份不身份的,是给旁人看的。”
“臣有罪,让世子替臣受过,臣心难安!”
“那就将功补过。”
“臣这就去将公主接出来!”
“安儿不会跟你回来的。”
“那咱们回祭国去,形势逼人,就不信他郑掘突敢挥兵北上!”
“打打杀杀有什么用,不过多死几个人而已。”
“那我们如今受制于人,难道就这么过下去?”
“我自有打算。”
……
等等对话,诸如此类。
风扬觉得,安姬对于姬足的意义,就是绑在猛虎脖子上的荆条,会扎得猛虎痛,也能提醒猛虎,有一种情绪叫做温柔。
现在没了小公主,姬足的面色冷了,话也少了,更高深莫测起来。很多时候,只要一个眼神扫来,便能盯得人打个冷颤。
时间如流水,匆匆又过一年。
公元前750年,这是周幽王死去后的第二十一年,也是周平王忍辱负重的第二十一个年头。
三月丁丑,能征善战的晋文侯,带上妻子姜氏做掩护,朝见余臣,带兵攻入西虢。姜氏遇袭身亡,晋文侯顺利杀了王子余臣,结束了“二王并立”的时代。
宜臼终于确立了自己天王的身份。
为了嘉奖晋文侯夫妻的功勋,周平王宜臼,作《文侯之命》一文,赐晋文侯“秬鬯一卣;彤弓一张,彤矢一百,卢弓一张,卢矢一百,马四匹”。
彤弓,是天子用过的弓箭,合九弓而成圆。而诸侯的弓,合七弓而成圆,有严格规制。赐彤弓,说晋国拿了尚方宝剑也不为过。而天子赐予黑色弓矢,象征征伐之权。至此,邠田终于再无被王室收回的可能。九月乙亥,因滕制嫁入晋国的小姜氏继位君后,发下大愿,立誓效法在擒王时牺牲的先姑,辅佐文侯,发扬光烈,不坠名声。
比起晋国做出的牺牲,秦国要老道许多。
因为没有抢下定鼎的功劳,便剑走偏锋,趁机兴兵,伐西戎。要知道,周平王和申侯当年引戎入侵,害周幽王被杀死,周平王也算弑了父的。秦国借王命伐戎,便掩饰了周平王杀死身生父亲的不义之举,算是给周平王脸上贴了金。
秦国伐戎大胜而归,因为周平王已定都在成周雒阳,便将原本宗周的土地,都交给了秦国做封地。
郑国作为最先辅佐周平王的诸侯之一,也得了好处。
周平王退让一步,归还虎牢。为平息郑武公的怒火,获得宗室支持,周平王特别赐之印绶,表彰东迁时郑武公立下的勋业。需知,不同位份的官爵,对应不同的印绶,周平王算是给郑武公的司徒之位,有了明确的交代。 郑武公为了表示尊畏,在郐都西城墙筑台授印,“授印台”流传到三千年后,还有5米多高的夯土遗迹。
一时,皆大欢喜。
但周平王这个大周天子,弑父弑兄,出卖祖宗基业,身上的污点怎么也洗刷不掉。可想而知,天子的威严会崩坏到何种地步。对此,蠢蠢欲动的人乐见其成。
礼崩乐坏,
第二年,周平王吃顿饭的功夫,大师“挚”就逃往了齐国。第二顿饭,乐师“于”逃到楚国。三饭,乐师“缭”逃到蔡国,四饭,乐师“缺”逃到秦国,击鼓乐师“方叔”逃到黄河边,摇小鼓的乐师“武”逃到汉水边,少师“阳”和敲磬的乐师“襄”逃到海滨。
周朝以礼乐之邦自封,乐师,是下大夫职位。
以周朝的军队编制做对比。
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王有六军。大国三军,比如郑国。小国一军,比如祭国。
二千五百人为一师,五师为一军,五旅为一师。
所以,乐师的职位,相当于军司马,领五百人的旅帅。
就连磬师、钟师等,也是中土。
大官都往诸侯国跑了,
乱世将至……
姬足加紧布局,发展祭国的商业初见成效,有了商人带来的新技术,姬足开始着手改革农业。他频繁对各处边关出手,惩治细作,几乎招招中的。
姬足快速成长,光芒完全内敛。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他强势的手腕,给了郐都一干贵族公子无穷的压力。一个八岁封人,闻所未闻。
为了能在未来的朝堂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被姬足压制,有上进心的自觉勤学苦练,没上进心的被家里逼着用功。
特别是子都,为了不被姬足比下去,更卯足了劲学习。尹铮被二百五十鞭打坏了腿,好了之后成了跛脚。为了重获子都主意,尹铮倾囊相授。于是,子都学识飞涨,朝中无人不夸。再加上他长相英俊,竟一跃成为全天下最有名的公子。
没子都捣乱,同辈中人,只有公子段还能找姬足的麻烦。
开始,姬足一个月要往宫中跑十几趟,看望安姬。每次窹生找上姬足,公子段都跟着黏着。为争夺哥哥的注意,公子段绞尽脑汁,撒泼打浑无所不用其极。姬足越发对公子段不耐,连带窹生也受了冷眼。后来,姬足干脆不进宫了,就同安姬一起入了国学。
这下子引起了连锁反应。
窹生跟进国学之后,公子段紧随其后。两位嫡公子都进了国学,郐都的“学习”氛围霎时浓烈起来。正合了郑武公拿姬足当磨刀石,磨砺下一代最初的打算。
日子,过得也算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