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02章 103厉王暴政

诸侯理家,诸侯封地上的大臣,都紧着自己一分二亩地操持。诸侯指哪,他们就打哪,对天朝局面,知之甚少。就如祝氏这般传承千年的大世族,也未见得能窥见多少隐秘。国和家,成了一个清晰的分水岭。

候伯之位世袭,诸侯为了培养合格的继承人,倾力教导子嗣。能得正统者,天朝隐秘自然不会少听。东周以后,篡位夺权的不少,这些口口相传的秘辛,也就越来越少。当然,这是后话了。

泄驾是最早追随郑武公的臣子之一,公子吕为上卿后,泄驾退居次卿理政,知情识趣,深得郑武公宠信。细作的事情,牵扯到往日的天朝格局,郑武公要肃清国内,不得不做出解释。

郑武公紧了紧宽袍,似乎有些冷,连带面上,也蒙了一层寒霜:“诸侯世袭,日渐势大。厉王好利,实则是九府空虚,缴的粮越来越少。施行‘稼穑’之制,便是要借发展农耕,来充斥九府。宋国是最早施行这一农耕技术的,凭这技术,皇父得位列司徒。厉王暴政,实则是想施行改革啊。”

宋国就在郑国以东!

泄驾听得汗毛倒竖:“宋国?”

郑武公喟叹:“宋国殷商后裔,三恪之一,当年殷人的技术,还有遗存的,便要去宋国寻了,能改良农耕不足为奇。但也因厉王急切,在准备未充足之时便强横推行,操之过急,引得诸侯群起而攻之。为了震慑诸侯,遂有三监之卫巫,监视私下议论朝事之人。只要卫巫上报过厉王的,都被一一诛杀。此残暴之举,最终导致国人暴动。”

此可谓时也命也,出发点是好的,最后没掌控住全局,反而满盘皆输,令人唏嘘。

泄驾反应奇快,立即将郑武公的话和细作联系了起来,问:“杞国尚小,依附陈国,而陈国比邻宋国,杞、陈、宋三国,号称三恪。君上的意思是,如今我郑国作乱之人,是三恪和卫,四国在暗中使绊子?”难怪姬足说地方错了,要防这四国,调查便要偏重东面和北面。

“未必不可能。”郑武公沉了脸,“寡人为天子叔父,他们自然不敢轻易招惹。如今京城百稚,寡人惹宜臼忌惮,这四国就在比邻,欲除我郑国而后快,地就是他们的了。”

泄驾大惊:“可卫国亦是姬姓,和殷商后裔搅在一处,能得什么好处啊?都过去几百年了,他们还想重建殷商?”

泄驾还有话没说完。当年东迁,郑武公三年不在朝中,而在卫国,不知受了什么待遇。郑国上下,对这件事避讳莫深,不敢轻易提及。

卫国受封,便是因为管叔鲜治理商朝遗民而立。卫国和三恪,关系自然非比寻常。郑武公被困卫地时,恰是卫武公在世时。要知道,卫武公活了九十五岁,厉王暴政的时候,他已有五六岁了,是开始懂事的年纪。种姓制度下,能为周厉王器重左右,自然不是庶民凡夫,必是公族贵胄!

那么,“卫巫”这一组织,和卫国到底是何关系?泄驾如此一想,便更觉得卫国不怀好意,烤着火,背脊上却出了冷汗。

“殷人为奴三百载,早已不成气候。我姬姓公族遍布九州,又岂是它三恪之国可比拟。说到底,也不过为争利而已。岐山崩裂,龙脉已断,要想守业,岂是固守成规就可以的。这世道,诸侯继续势大,少不得要乱……”

牵扯到天朝局势,和未来郑国对外策略,泄驾不敢轻易表态。

郑武公适时止住话题,问:“爱卿认为,子封又该往何处?”

泄驾早有想法,顺口接道:“目前,并无多余线索。祭国小世子刚刚提起管县,君上不如就依他所言。若事不成,便再考校他,如何?”

郑武公伸手拍了拍泄驾的肩膀,好笑:“爱卿惯会躲懒。”

“多磨砺磨砺,才有青出于蓝嘛。臣只是妄自揣测圣意,不知是否猜中了?”

郑武公点点头,又回到玉案前坐下。

再说子都,离开了小寝,随口一问姬足去处,竟得知姬足在和郑武公议事。他和姬足有宿怨,不甘心被姬足抢了风头,便来向郑武公请安。没想到,赶来的路上,和姬足来了个擦肩而过。吃过姬足的亏,子都目不斜视,连寒暄都省略了。

姬足面上隐隐有得意之色,子都看得分明,心中更急,步子又快了几分,正赶上刚郑武公和泄驾议到管县。

郑武公熟知子都品性,听说子都来见,好笑道:“看来,年轻人还是要有对比,才懂得上进。往日这时候,子都都好闲乐,寡人哪怕传旨,他也少不得磨蹭。主动来寻,还是头一次哇。”

泄驾点头:“公孙阏和公子们最近进步都不小,君上好福气。”

郑武公对密纳点头示意,听得内竖高唱“传公孙阏”。郑武公因姬足的到来,接连处理了两件要事,心头一松,姿态也松了下来,趁着头,懒洋洋盯着台阶下。

子都一身玄衣而来,风度翩翩,跪拜道:“见过伯父,见过堵叔。”

郑武公问:“你这孩子,今日怎么有空来,没去蹴鞠逗乐?”

“今日来向伯母请安,本不愿来打扰伯父议事,但多日未见,子都甚是想念,忍不住,还是前来叨扰。”这话说得诛心,明明就是怕被姬足比下去。

“哦?”郑武公看破不点破,招呼泄驾道,“看看,爱卿,你看看……我这侄儿,今日是不是有什么不同?”

泄驾淡笑:“公孙阏这是长大了。”

“是啊,长大了,懂事了,子封看到一定高兴的。”

子都眼见话题要被岔开,急道:“伯父,您别急着夸我,等我今后建功立业了,再夸我不迟。”

郑武公又夸:“好家伙!有志气!伯父没白疼你。”

子都不知姬足来所谓何事,但从父亲的行踪上,勉强猜出一二,又怕猜错,便含糊奉承道:“伯父尚未及冠,便已熟读《六韬》、《军谶》,帮助先考开疆扩土。子都当校伯父,日夜勤勉,不敢辜负伯父厚望,愿为千秋社稷,略尽绵薄之力。” NKXcotdseAFJWEERfrbVwpYO55WPCPYbJ4k6L8Tg9BhKKDLSK8PhIwRNknKwkbv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