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真有神仙吗?

其次,我们要探讨“未有神仙不读书”这句话。

世间到底有没有神仙?我初见南老师的时候,已相当熟悉孔孟之书了,孔子并不否定“鬼神”的存在,只是自称“不知”而已 。因而,当时年轻的我也像一般书呆子一样,受了《封神演义》《西游记》《平妖传》或《白蛇传》等古典神怪故事或一些宗教传说的影响,以为神仙真是有的。神仙是怎么来的?是“修”来的,试想白蛇和青蛇,修炼了千年也会变成人形;人类经过漫长的修炼,当然会成神仙了。问题是,到底怎样修炼呢?这却是我们不知道的。这也就是,一直以来很多人想拜南怀瑾先生为师之动机所在。

书上居然有南老师这样的话:“未有神仙不读书”,这是我从来闻所未闻、想所未想的。神仙是“修”来的,怎么也要读书?当时我只知道儒家的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使我们有知识。有位西方哲人说:“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说,读书求知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上许多问题,但神仙又不过世俗人的生活,读书干什么?难道说,读书不只会得到如花似玉的娇妻、丰盛的财富和高官厚禄,还可以做神仙吗?这就太吸引人了。看了《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书上这句话以后,本来就爱看书的我,自此更坚定努力读书了。这倒不是说我想去做神仙,只是这句话引起了我对“神仙”的好奇,想研究清楚到底“神仙”是怎么一回事。

总之,“未有神仙不读书”这句话引起了我莫大的好奇心,直到我年过花甲,经过无数波折,才自信已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

如果依康德(I.Kant,1724—1804)的知识论,人的认知能力是在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才是有效的,不具备这两大条件的事物(如果是存在的话),就不是人类所能认知的了。换言之,鬼神既不是存在于人生活的空间和时间中的东西,即使真有鬼神,也不是人的认识对象了。再具体言之,神怪故事或宗教传说,人死后会变成鬼或神,因为鬼神存在于另外的世界,这便是我们人类所不能认识的了。由此可见,孔子对鬼神之事采取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态度,正是圣哲的大智慧表现。

我也请教过南老师有关神仙的问题,他的答复是:“一个人在世时生活得很宁静愉快,将要辞世时自己清楚明白,该做的事尽力完成,绝不恐惧而安详,也不连累亲人好友,这不就是神仙了?”这等于把“神仙”一词解作一种譬喻,只是人类“好活好死”境界。后来我深入研究,果然如此!佛教唯识宗有“三界唯心,一切唯识”的说法,天台宗更有“心、佛、众生三无分别”的说法,这等于说,无论是“佛”也好,“神仙”也好,“凡人”也好,“魔鬼”也好,都不过是吾人的“心”所产生的东西。而心为何会产出这些东西?说白了就是“境界”问题。你的“心”如果处在圣洁无垢的高境界,那么你就是“佛”了。你的“心”如果处在宁静怡悦的境界,那么你就是“神仙”了。你的“心”如果处在充满利害欲念的境界,那么你就是“众生”了。你的心如果处在邪恶凶狠的境界,那么你就是“魔鬼”了。由此足证,南老师的讲法完全符合佛法。或者说,他的观念应该正从佛法来的。

吾人还可拿道教的核心义理之变迁,来作深一层的引证。原始道教的宗旨就是教人修炼成神仙,这也是古典神怪小说中神仙故事的源泉。如何能修成神仙呢?道书的主要内容便是教人各种修炼“外丹”的方法,简称为“炼丹”;无非是把铅、汞(丹砂)、雄黄、明矾等矿物放到鼎炉中去烧炼,经过繁复的程序炼出来的“金丹”或“还丹”,吾人服用了可以长生不老成为神仙。但秦汉时许多人,包括一些皇帝,服用“金丹”而中毒死亡,真正长生不老的人却未证实有一个。于是,连道教中人也渐渐起疑,到底有没有“成神仙”这回事?但直到东晋的葛洪 ,依然坚信:金丹可使人长生不老。他很有学问,能把儒家思想、各种医药学问与道教义理结合起来,写出大著《抱朴子》。高道尚且如此!到了隋唐时代,道教大量吸收儒家的“修心”、佛教禅宗的“修性”义理,才逐渐抛弃“外丹”的原始修炼方法,转向“内丹”方向修行。但即使在唐代,还是有多名皇帝和大臣服仙丹而死。直到宋朝以后,出现的道教主流“全真派”,才完全主张内丹,不再做服金丹可“白日飞升成神仙”之梦了。此派的道士几全为饱读儒家诗书的人,他们把儒家思想、佛家义理与道教“内丹”修行方法结合起来,走上了“三教合一”的方向。明代出现的《性命圭旨》是最有代表性的道书,其中有段话充分表现出“三教合一”思想:

儒家之教,教人顺性命以还造化,其道公。禅宗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超大觉,其义高。老氏之教,教人修性命而得长生,其旨切。教虽有三,其道一也。

那么,道教内丹派的重点仍在长生不老(成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清朝末期出现的一本重要道教著述《乐育堂语录》的“神仙之道章”是这样说的:

至若修炼要诀,不过以虚为君,以阴阳为臣,以意为使。识此三者而次第修之,神仙之道尽于此矣!……由一气而散为阴阳者也。上身为阳,下体为阴;呼出为阳,吸入为阴;前升为阳,后降为阴;发散为阳,收藏为阴;动浮为阳,静沉为阴。总之,阴阳无端,动静无始,不可以方所拘者也。

这段话等于说,所谓“神仙”,不过是运用人的心识(意),按照身体的“阴阳”原理去操作,最后达到“虚寂”的境界而已,这便是修炼成神仙的方法了。依这方法去修炼,修成“神仙”的具体境界是这样的:

尔诸子务要于行、住、坐、卧,无论有事无事、有想无想,与夫茶里饭时,在在收神于心、敛气于身。久则神气浑化:前不知有古,后不知有今;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内不知有己,外不知有人。如此者,非神仙而何?

综上所述,道教的终极目标就是要人做长生不老的神仙,但古代的“外丹”派与后来兴起的“内丹”派,对“神仙”的认识完全不同;前者以为服用“金丹”可以做到躯体飞升而成仙,后者却认为“心神合于大道”就是成仙。心神合于大道,其形(身躯肉体)也会相应地变化。如是形神相合,即是性命相合;性命相合就是成仙的境界了

这样,问题又回到了“修心”的焦点。讲到这个“心”,真是极端复杂,正如道教《内观经》所说:

人以难伏,唯在于心。心若清净,则万祸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沉沦恶道,皆由心也。

儒家思想一向重视人的“心性”,孟子认为人皆有“良知”,但人多不能显现发挥他的良知,乃被七情六欲所掩盖,而使良知“放失”了之故。

把人心之所以极难驯服的原理分析得最精细的莫过于佛教,尤其是中国天台宗的“一念无明法性心”有关理论,大意是说:人的心有无穷的疑惑烦恼(又称为“惑染”),惑染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是枝末惑,包括“见惑”及“思惑”;前者妨碍了我们对道理的了解,后者妨碍了我们对实际事务的了解。第二是尘沙惑,这种惑像恒河沙数一般的无穷之多,使人无法通晓道种智。第三种是根本惑,又称为“根本无明”,这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迷惑,佛陀悟得十二因缘的起首便是这种惑 。佛门这种说法极精深,在这里不宜深究,我只是强调一点:“心”既然如此复杂,要“修”到清净,当然必须读书、不断求进步才行。由此就回到本节的主题,想做神仙必定要读书,故南老师之言“未有神仙不读书”,正是至理! I3ufoP7hXAVoAsrQXbqQ7+iPBsx/Rd/3cPEEif7Yjqgh0MjYB9nw3IZtBPI3MMn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