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接引菩萨”的角色

经过上述种种亲身体验的比较,我才敢肯定地说,像南怀瑾先生这样的高尚品格,不但在西方大师级的人物难以见到,就是在中国明清以来的文化界人物中,也找不到几位。

尤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的高尚品格是一回事,他的品格能否感召人群又是另一回事。如果只是“孤芳自赏”,对社会没有影响,这种人也无什么功德了。南老师绝非“孤芳自赏”之人,相反的,他一生实际上都在扮演“接引菩萨”的角色。

很多人本来是“与佛无缘”的,只因认识了南先生或看了他的著述之故,而皈依了佛门。我个人就是好例子,在认识南老师之前是一个不虔诚的基督徒,专业是法律,根本与佛教无缘。只是南老师主动派人来找我,指点我“要研究佛教的戒律”,自此改变了我人生的全盘方向。

很多人本来对中华传统文化没有概念,甚至怀有极大的偏见,认为孔孟礼义是“封建落伍”的、佛教空理是“消极迷信”的、老庄玄思是“虚无狡诈”的,他们都是因为南怀瑾的缘故而改变了态度,重新肯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甚至有许多才俊之士从此决心做一位弘扬中华文化的人。

1997年8月,南老师费了五年心力的“金温铁路”,终于通车了,他不但婉拒参加通车典礼,而且采取彻底行动,声明“还路于民”。他对浙江省和家乡温州来香港的领导说:“你们说想要建铁路,我帮你们把铁路建好了。借余生,我想为中国人修一条大路,这条大路就是文化路。”为此,他还写了一首诗,以明己志

铁路已铺成,心忧意未平。

世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

自此,他用尽了余生十多年的时间,自2000年开始,在江苏太湖湖畔创立“太湖大学堂”,更加努力地推行中华文化,为中国人重建了一条文化大道!中华文化本是一条全球无敌的文化大道,只是近代百年多来受挫折,被杂草污泥掩蔽了。幸得出现了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牟宗三、唐君毅、钱穆、徐复观等圣贤级学院派人物,在最衰敝期间担起延续文化慧命的责任,今天终于开出一位同样是圣贤级的普及派人物南怀瑾的事功,把这慧命普及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近年有人以“博、大、精、深”四字来评价南先生的学问,我认为未尽妥洽,因为他向来不在“精微”或“精深”上用功夫。我试以《中庸》第26章一段文字来深究此问题: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依据历代大儒解释的深义,这段文字可以疏解为:“尊德性”是一条由体悟最高天理(德性)往下做演绎性精进的学问路线。反之,“道问学”则是一条由归纳各种分殊学问再往上体悟最高天理的路线。“致广大”是第一条路线的特色,“尽精微”则是第二条路线的特色。“极高明”指两条路线皆能达到的境界,“道中庸”则指尽管路线有两条,但实践的方式须合乎中庸之道。“温故而知新”是精进学问的方法,例如汲取中国历史的教训,才能妥当开出未来“中国梦”的新路。“敦厚以崇礼”是指人的内外修养;内在的起心动念要敦厚,外在行为须符合礼义。

这段话把做人的最高智慧的义理,从学问方法到行为修养都说到了,故历来大儒均认为这是最能概括中华文化的一段文字。若以此标准来评价南怀瑾先生,他既是一位“通家人师”和“接引菩萨”,并不以“精微”为务,故宜以“博大高明”四字来概括他的特性,似较允当。 PmzQrjvovan5l8wgsun/mT7SSRur3YMsHcwQikE776Ij8rJNln9hfuLF4hbhoGl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