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南门四摄”

创立佛教天台宗的智(智者大师),在《法界次第初门》(卷下之下)中指出,菩萨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种方法,来接引众生,其性质是“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道”。这四种方法又称为“四摄” ,是菩萨接引信众的四种利器。南老师也有四种摄众的利器,那就是:医药广施、诗词感人、眼光锐利、品格高尚。

这四项排列不是随意的,而是按照由浅入深的一般次序。根据我长期的亲身体验,“南门四摄”比智者大师所说的“菩萨四摄”更深刻、更有效。以下分述之:

一、医药广施

无论在台北办公室或香港会客所,南老师的座位后方都有一个大壁柜,就像中药铺的“百子柜”,分成很多小格子,每格摆着不同的中药瓶子。每有学生或客人来谒见,老师一看他气色不对,问他身体哪里不舒服之后,就回身打开大柜子,拿出一些中药丸教他怎样服用。南老师一辈子广施医药,而且往往有奇效,从来不收钱,这就使得许多人感激不已。事实上,老师的医术很高明,很多好友或学生的重病都被他医好了,其中包括杨管北和王启宗。 我自己也深受其益,若不是老师在保养身体方面的指导,年逾70岁的我不可能写出这本拙作了。

南老师何有如此高明的医术呢?当然与他幼年时曾受过一位林姓名医的悉心教导有关,但更根本的应是,他终生学道又学佛,而道、佛二教都是非常重视医药的。就道教来说,其主要根源便是中国古代的养生思想和技术,甚至中医也是这种思想发展出来的。南老师学佛之前拜过许多道家名师,更穷研这方面的著作,当然从中学了不少的医术知识。至于佛教,有关医学技能更是其主调了。佛陀鉴于人人不免“生、老、病、死”,故出家求解脱。所谓“解脱”,无非是脱出身体和心灵的苦痛。由此主调,佛教不是有部著名的《药师经》吗?甚至如来佛陀本身也被尊为“医王”!老师终生信仰佛陀,当然会对医药极度留意,对布施医药以解除大众的苦痛更是必为之义了。正因为如此,广施医药成了老师渡人的“利器”,并非老师刻意为之,而是他精通了佛道的自然结果。

二、诗词感人

南老师擅长中国传统诗词,有《金粟轩纪年诗初集》《金粟轩诗词楹联诗话合编》等书行世,所以近年来有报章称他为“诗人”。我认为这个头衔并不适当,对南老师其实是贬义,因为历来所称“诗人”者,大多为落拓酸腐之辈,而老师绝非如此。古人说:“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也。” 南老师只是借诗来表达其志、发抒其情,绝非落拓而呻吟其自身。

尤有进者。因为佛教最高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也就是实相的境界是不可以理性言语来说出的,但全然不说又何能阐明此境界?最妙的方法莫过于以诗来表达了。所以老师讲佛法时,讲到最玄妙处常吟出一首诗来,听众到此往往为之神往而体会了不可思议的境界,由此产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更不在话下了。在讲课中,他随时会吟出一首格调极高的或很有趣的诗,有些是他自己作的,更多是古人作的。在老师的著述里,读者可见到他随文引出的诗。为别人所不及的一大特点正是在此!在当代可称为“大哲”的人中,据我所知,唯有方东美也是常以诗来表达玄思的,他有《坚白精舍诗集》传世,但不如南先生的诗有趣,境界更差得远了。

南老师自小就深受传统书院式的教育,最重视的就是诗词。所以自古以来中国文人都擅长此道,从孔子的话可以证明这一点: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南老师自幼背诵了许多诗词,又有过人的记忆力,所以每次讲到某种高深义理时都能信口引出一些诗词来佐证。这种讲课方式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南老师对诗词还有其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冥想诗词是最有益的脑筋锻练,而吟咏诗词是最佳的休息。因此,他在讲课时常常鼓励学生多致力于诗词,也多次鼓励我多下这方面的功夫,并说我的文字功底很好,只要努力必能作出好诗词。但我自忖从小没有机会背诵诗词,缺乏诗词的深厚基础,何能有好的作品呢?况且我的专业是法律,撰文惯于逻辑理性的思考,对于诗词的感性思索实在不耐烦,所以始终没有从这方面着力,实有愧老师的垂教。

虽然如此,我却有点欣赏诗词的能力。听老师的课或看他的书,每逢他引出诗词就有所感动,且尽量抄下来,很多一直保存至今。

以下引五首有趣的诗,是老师讲课时吟出来,在他的著述皆未见载。

老师改《三国演义》开卷词(《临江仙》),以讽世: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人渣!

是非成败转头差;

江山依旧破,几度夕阳斜。

白发红颜留不住,

管它秋月春花?

漫言世事乱如麻;

古今多少事,都是烂冬瓜!

引达赖六世的情诗:

最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怕负倾城。

世间哪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引出清朝人作的美人诗:

芙蓉花发满江红,

人道芙蓉胜妾容。

昨日妾从堤上过,

为何人不看芙蓉?

引出古人作的不知足诗:

有位秀才人品很好,却不幸早逝。到了阴间,阎罗王一查生死簿就说:“你这个人积阴德不少,命未该绝。放你还阳投胎好做人,你想有怎样的来生?”秀才作一首诗回禀:

千亩良田湫湫水,

十房妻妾个个美;

父为宰相子封侯,

我在堂前跷跷腿!

阎王一听哈哈大笑,续了两句:

世间若有这等事,

你做阎王我做你!

南老师一生爱宴客(详见下文),乃戏作此诗,与宾客共乐:

华堂今日景筵开,

不料诸公个个来。

端菜碗从头上过,

提壶酒向耳边筛。

可怜矮子无长箸,

最恨肥人占半台!

门外又听车马响,

主人让位一旁陪。

我从小学到博士班,受教过的老师很多,也听过不少名家的演讲,从未有一人像南老师这样,能以诗词来阐释深邃之义理。我年近70岁才穷研道教典籍,发现许多历史高道都是擅长以美妙诗词来演绎玄虚深义的,例如著名的《悟真篇》 ,讲的内容主要是道术,全书竟然是由近百首诗组成的。其他的道教著名人物,如钟离权、吕洞宾(纯阳真人)、陈搏(希夷真人)等,都有此类以诗词阐释道法的精彩作品。至唐朝以后,很多佛教禅宗僧俗也长于诗词来弘扬佛法,就更不用说了。南老师正是精研道术和佛法之人。他以诗词来弘扬佛道义理,恰是继承和发扬了这种传统。

三、眼光锐利

无论观人、观事、观世间,南先生都有超越常人的敏锐眼光,这是接触过他的人公认的。也正是这缘故,很多人接触了南老师之后,佩服得五体投地。换言之,这也是他摄众的利器。领教过这“利器”的人很多,读者可在有关纪念老师的文章中看到很多这类记述。

至于我个人,也曾领教过多次,深感老师的眼光实在锐利,观察人或事十分准确。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次。首次,是我初谒南老师不久,他只凭杂志上的一张照片,就断定那个人是“酒色财气之辈”,事后证实此言果然不虚。此事详见本章后文。第二次是前面曾提到的,早在30年前,即在中国改革开放才几年的时候,他就郑重地对我说,中国的大运已经开始到来,今天已完全证实,中国已崛起为世界强国了。第三次是前面提及的确定了我的人生方向。

在我未拜见南老师时,他已在报刊上看过我的“古今法律谈”专栏和单行本,后来接见了我,认定我应向研究和写作方面发展,所以他说:“你原是个青年人,有见识,有文才,如果沉潜学问,前途成就不可限量。” 当时,我只当老师的指点是客套话,未认真听从,仍在一些事务上浪费了十多年的青春岁月。直到1993年到香港,才听从他的警告,停办杂志,潜心于哲学、佛教戒律学,才算确立了我后半生的人生大方向。而今,我年纪愈大愈感老师的眼光锐利,30多年前就一眼判定我该走的人生方向;如果早听从他的话,今天的我应不至如此辛苦。

南老师锐利眼光的具体事例,我所见所闻的不计其数。约在1995年,我有一次大胆请问他:“为什么老师你观人察事这么准确?”老师只是一笑说:“这问题牵涉可多了!”这等于不答复,我也就不便再问下去。不过,这个话头从此放在我心里“参”着,参久了似乎悟出一点道理来。南老师常要我们多看三国时代的刘劭大作《人物志》,又要我们多看曾国藩著的《冰鉴》等有关典籍。而他自己呢,不但熟读这些正规的典籍,连那些民俗作品如《麻衣相法》《烧饼歌》之类,均一览无余。南老师是一位天赋极高的人,再加上终生用功,博览群书,使他具备了“五眼神通” ,也是自然的。

四、品格高尚

人的品格决定人的价值。我们说“这个人很高尚”或说“这个人很伟大”,所谓“高尚”或“伟大”就是以他的品格为标准而判断出来的;绝不是以他的官位有多高,也不是以他的财富有多少,更不是以他的容貌有多漂亮为标准而判定的。这种判断人人皆知,譬如说,甘愿“杀生成仁、舍生取义”的文天祥,千秋万世的人都尊奉他为抗元英雄,但绝对没有人认为当时杀他的元朝皇帝有什么“高尚人格”。

文天祥因为有最高尚的人格,所以成了抗元英雄。孔子因为一生以仁为本务,且“好学不厌、诲人不倦”,所以成为万世师表。南老师连小学文凭都没有,竟能桃李满天下,多少硕学巨公都甘为门下士,虽谓有前述三种“利器”,但最根本的还是他有高尚的品格。

“内圣外王”是儒家核心思想,也是修持的功夫。其要义是说,我们先修好自己的高尚人格成为一个君子、圣贤,对外自然有大的贡献。这一点在现代的一般肤浅之辈看来,未免“泛道德主义”,是迂腐之论。其实,我们若深知《孟子·告子》的“天爵”与“人爵”的道理,就能领悟到所谓“外王”指的是天爵。此段原文是这样的: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译成现代语言,这段话的意思是:王、公、侯、伯、子、男、大夫等政治上的职位都是别人给你的地位,只是“人爵”,别人随时可以夺去的。而仁、义、忠、信这些高尚的品格是上天给你的,性质是“天爵”,没有人可以夺去。古时有道之士只专心修好自己的“天爵”,“人爵”也就自然而然拥有了。然而,现在很多人却反过来,虽修“天爵”,目的却在追求“人爵”;他一旦得到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就把仁义忠信这些德行全抛弃了,这些人实在是迷糊错乱的,最后必然是天爵、人爵都没有

据上而论,南老师之所以有如此受各方尊崇的地位,就是他的“天爵”自然招来的“人爵”,故了解他的人格的高尚性很重要。这是下节以后的内容,也是本章的主要论述。

为了避免过于枯燥无味,对此内容的论述,我尽量不作理论上的探讨,多从自己的真实体验上着墨。 ft1XsgB3r0sE+6W2KT8zichG8z6QRiMuX4GQ9mpeLNqF4Eju3h3GIRXSExxwpKF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