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浙江改革开放史档案】步鑫生的“忏悔”

在步鑫生当年掀起的种种改革风暴中,最具摧毁力的无疑是“赵荣华事件”。具体缘由及过程,本章“‘偶像’步鑫生”一节已有详细描述。步鑫生性格的暴烈与由此引发的对赵荣华的深深伤害,令人叹息。

意料之外的是,步鑫生与赵荣华,两个反目成仇的人,20年后却出现了耐人寻味的历史交集点。

2003年10月10日,《海盐日报》全文刊出了步鑫生的一篇回忆文章《我和荣华》。这位当年用一把剪刀剪开了中国企业改革大幕的人,向20年前被“严肃处理”的赵荣华吐露了深藏在他心中的“忏悔”:

我在外地有时静下来,会想到他(赵荣华),这种回忆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内疚甚至痛心的一面。很明显,当时衬衫总厂职工有目共睹,衬衫总厂能够有较好的业绩,其中赵荣华做出很大的努力,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他们夫妻俩被打击,以致身处逆境,全在我个人的错误决断。虽已时过境迁,但这个问题在我的脑海里永远抹不去,每每想到一个人遭遇不公正处理后的那种心情,愧疚之情油然而生,这成了平生的一大憾事。

这篇回忆文章刊发前,已经发生过了许多事。

1984年的冬季,背负着巨大的屈辱,原工会主席赵荣华悄然离开了他工作8年的工厂。在距离步鑫生西南大约20公里的古镇澉浦,属牛的赵荣华与4位朋友合伙,每人拿出5000元,租用几间生产队废弃的仓库,办起了海盐县特种纤维织造厂。宁折不弯的牛脾气,使赵荣华的厂子越办越红火。

4年后的1988年,赵荣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他听到了一段步鑫生自嘲的语录:“1988年事情多,火车相撞,飞机坠毁,闹洪灾,还有就是——我被免职了。”

从狂躁中冷静下来的生死冤家开始反思。1990年,两人在接受不同媒体采访时,分别表露以下心声。

步鑫生:“那是我的错,我的脾气不好。现在想来,那时的做法有点过分了。”

赵荣华:“先生这个人,说真的,他有许多地方值得我学习。至于对我的处理,不是我们两个人有什么成见。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他刚愎自用的性格造成的。”

有了这样的自我解剖,以后出现的一幕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2001年5月25日,从天津出差回来的赵荣华刚刚在上海浦东机场走下舷梯,手机响了,是熟悉又陌生的步鑫生的声音。他说他人已经到了海盐,很想与赵荣华会面。赵荣华欣然应允。

紧紧握手,良久无言。

次日上午,步鑫生来到赵荣华厂里。2万多平方米厂房,200多名员工,5000万元年产值,一向滔滔不绝的步鑫生沉默了。临走,他喃喃自语:“你是我们衬衫总厂出来的人中,干得最好的一个。”

此后,步鑫生多次回到海盐,与赵荣华有过多次的长谈。敞开心扉的笑容,在两个男人的脸上绽放。

一封可以说是写给自己的“忏悔信”,终结了跨越20年的恩怨。

事实上,步鑫生与赵荣华的恩怨并不仅仅是在两个男人之间。中国改革是从一个天一样大的“破”字艰难起步的,面对冰冻三千尺的旧观念、旧思维、旧体制,改革的确需要钢铁般的意志、大无畏的手段。步鑫生恰是那把破题所需的无比锋利的刀。

在改革披荆斩棘、不断奋进的欢呼声背后,必然会有茫然失措的惶恐,会有痛,会有泪,甚至会有血。我们知道,为了收获,我们必须学习忍耐。

但我们更有必要给予关切的是,什么是我们追求的改革的结果?毫无疑问,肯定不能只是冰冷的数字、累累的财富。普遍富足之上的身心的和谐,才是我们改革急行军最终应该到达的彼岸。

步鑫生的“忏悔”,让我们触摸到了他内心深处依旧保存的最柔软的部分。这足以让人备感欣慰。 7GwCMI69Asqt87bDrBiRXfmOcRr2/xb47T2zhEkyrjA+gghQxlQbd83eHPH/X5+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