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节

我们该如何发扬工匠精神

工匠在制作产品时,始终怀有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态度和独具匠心、雕琢钻研的精神,这折射出了工匠身上所具有的执着、严谨、敬业等可贵品格,这样的工匠精神,值得各行各业的人学习,具有普遍性和拓展性。

精神也是一种财富,同样需要人来保护、继承和发扬。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弘扬工匠精神呢?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此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将工匠的才能发挥到极致。

工匠精神不是某个劳动者独有的精神,它应该成为一种全民族的精神。国家应该建立一系列能够充分表现对优秀工匠激励的制度。只要是具备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无论其从事何种职业,供职于哪个企业,都应给予相应的支持和鼓励。同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尤其应该鼓励大国工匠在企业间的自由流动,全面激发人们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在这个“商人精神”横行、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和个人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企业的利益问题固然是所有企业家应该考虑的问题,但让一个企业持之以恒地生存下去却是盈利之后重中之重的问题,而“工匠精神”是贯穿一个企业长寿发展的关键。当员工做某件事的时候,他能在工作中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甚至把工作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用心跟它沟通交流,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才能打造出具有完美品质的“产品”。很多高品质的产品和高水准的服务,是要靠时间来精心打磨的。反观我们现有的激励措施和评价体系,追求速度,追求数量,引导人们急功近利,最后量有了,质却跟不上。这就需要反省我们的激励方式。

其次,工匠精神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态,工匠精神的养成,需要国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这需要一是倡导人们崇尚劳动,特别是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更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二是崇尚技能,要让那些有技能的人才获得应有的地位和收入,让他们有发展的渠道。只有在企业领导者与员工之间形成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相互尊重,共同谋求发展,才能培育出一个企业的内生动力,从而长久发展。

这依然和制度建设有关,人是制度的产物,不同的制度的建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使人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比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工人中实行八级工资制,八级工的待遇与工程师相当,有的甚至比工程师的待遇还好。那时工厂的八级工可是企业的“牛人”“能人”,这就将崇尚劳动、崇尚技能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都有必要从“工匠精神”养成的需要来审视我国现有的相关激励制度,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制度。让这些制度和措施来帮助人们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习惯,将工匠精神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深深植入人们的思想意识中。要根据职业技能、素养、理念等不同层次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塑造,需要在长期的价值激励、制度激励中逐渐形成,通过文化塑造、职业培育、社会滋养,发展先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使工匠精神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标。

再次,在宣传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同样不可急躁。慢工出细活,人才的养成更是如此。现在社会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浮躁现象。比如,有的人22岁就成了特级技师,有的还是学生就被冠上了“大国工匠”的美名。而真正的大国工匠可是在实践中千锤百炼出来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人们常说技能人员发展有四个过程:一是通过艰苦的基础磨炼,能干好;二是通过实践打磨,通过分析理解,知道能干好的原因;三是经过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将整个过程描述出来;四是通过广泛的实践和求证,把它的普遍规律写出来。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就成为“大国工匠”。我们应该推出一些具有丰富内涵的工匠的典型,特别是一些能够提供方法技巧和解决方案的人物,这也是“中国智造”的核心。他们的成长之路应该让人具体可感。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过程,优秀的工匠也一样。

最后,建立一套健全的工匠制度也是刻不容缓的重要环节,通过制度顶层设计,转变“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保障机制,并在市场准入、技术培训、职业教育、质量监管以及专利保护等各个方面体现,这样才可以让践行工匠精神的人得到相应的回报,让违背法律的人受到制裁。只有制定出明确的规章制度,才能做到有“制”可依。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内在修行,也是一种外化行为。对于坚守工匠精神的人来说,工作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换句话说,大凡敬业者,大都能抵制诱惑。他们耐心务实、专注敬业,能把平凡的工作当作一种修心、静心、定心。这也是对敬业者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的文化自觉。作为一个企业的员工,既要能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又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在自己的行业上不断寻求突破,从社会和公众的角度出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向自己所在领域的能工巧匠和行家里手学习,始终秉承“工匠精神”,谋求自我超越,力争做得更好。此外,还要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时俱进,让自己在本职工作上表现得更加出色。

纵观中外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鲁班对木工精益求精,创造出锯子、墨斗、钻子、刨子等实用工具,还是瑞士制表人对每一块手表工艺的执着,都彰显了他们对产品的用心和专心打磨。他们不仅对传统技艺不离不弃,还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进一步加大了全面改革和创新的力度,对此,每个行业的人都应当保持警觉,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自己的产品日臻完善。尽管每个国家、每个时代的工匠们创造的产品不一样,但无一例外,他们都在寻求改进,并有所创新,而且一直延续至今。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继承工匠精神指的不仅仅是继承传统工艺,更重要的是结合时代背景,赋予工匠精神更深刻的内涵,不断扩大它的外延,让它成为一种博采众长的时代精神。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的职责所系,更是我们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奋发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在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f/k9Dgoc4MOVlfP5lz/Iy6airKOjmPK5YPjwWF67dy5vQhpTY+dK8cNb5mYUz7c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