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察相第六

本篇论述了如何识别人才。用人之前先要知人,作者从源远流长的相术中摘其实用而合理的部分,对相人加以分析。通过对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气色等观察,预测人的贫富贵贱、吉凶祸福。当然,作为今人,我们不可轻信,也不可偏信。

察相观貌 识人用人

※原文

《左传》曰:“周内史叔服如鲁,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叔服曰:‘谷也食子,难也收子。谷也丰下,必有后于鲁国。’”

《汉书》曰:“高祖立濞为吴王。已拜,上相之曰:‘汝面有反相,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岂非汝耶?天下一家,慎无反。’”

由此观之,以相察士,其来尚矣。

※译文

《左传》记载:“公元前626年,周襄王派内史叔服到鲁国去参加葬礼。公孙敖听说他善于看相,于是就把两个儿子谷和难引见给他。叔服看过后说:“谷可以供养你,难可以安葬你。谷的下颌丰满,他的子孙必定能够在鲁国兴旺起来。”

《汉书》中说:“汉高祖封刘濞为吴王。拜谢之后,刘邦对他说:“我看你的相貌,有谋反的迹象。五十年后东南方将有大乱,难道会指的是你?天下都是我们刘家的,你一定不要这样做呀。”

由上述历史事例可知,看相论士是由来已久的事了。

※评析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其中就产生了以算卦、测命、察相为主的阴阳家,它以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生相克为原理,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发展规律,古代的《易经》就是关于这方面的著名书籍。

命相之说 斑驳纷杂

※原文

夫命之与相,犹声之与响也。声动乎凡响,穷乎应,必然之理矣。虽云以言信行,失之宰予,以貌度性,失之子羽。然《传》称:“无忧而戚,忧必及之;无庆而乐,乐必还之。”此心有先动而神有先知,则色有先见。故扁鹊见桓公,知其将亡;申叔见巫臣,知其窃妻。或跃马膳珍,或飞而食肉,或早隶晚侯,或初刑末王。铜岩无以饱生,玉馔终乎饿死。则彼度表扪骨,指色摘理,不可诬也。故列云尔。

※译文

命运和相貌的关系,就如同声音与回音一样。声音从细微处开始,回音在呼应后消失,这是必然的。虽说单凭言语和相貌判断人有时会发生像冤枉孔子的学生宰予和子羽那样的事情。然而如《左传》所说:“没有忧虑却心生悲伤,那么忧愁定会很快来到;没有快乐却突然高兴起来,那快乐定会马上降临。”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和神志对事先来临的忧喜有一种超前感应,心神感知后,会在面容上首先表现出来。扁鹊见蔡桓公后就知道他不久将死去,楚国大夫申叔见到巫臣后就知他会暗中娶亡了陈国后又被楚国俘获的夏姬。有的人天生高贵,骑着高头大马,吃着山珍海味;有的人却像猛禽般来回地找肉吃;有的人早年做奴隶,晚年却成王封侯;有的开始受牢狱之苦,到后来却又享受王侯之福;有的人开始不珍惜山珍海味,后来却饥饿而死。对于这些情况,相面之人不仅要揣度他们的相貌,还要揣摩他们的骨骼,按照神情和相术原理来预测,就能知道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所以对察相法是不该轻易否定的。所以在此单列一章,作为知人的参考。

※评析

用人以知人为前提条件,所以《反经》的作者提供了诸多知人的方法与经验,其中本篇所讲的便是以相术知人的方法。由于其内容奥妙神奇,斑驳纷杂,所以在此仅做简单介绍。 s517vlw4X9YGQb1JTARFn4mh30xFS0h7t//NmcQEB1bN0V6DWr/94Ko4/lYuvCg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