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号天征,后改名渔,字笠翁,一字笠鸿、谪凡。李渔祖籍在浙江兰溪夏李村,生于雉皋(今江苏如皋)。李渔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戏曲家和小说家。著有《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奇作,还有小说《十二楼》十五篇和《闲情偶寄》等诸多作品。

李渔二十五岁中秀才,此后两赴乡试,前次名落孙山,后次因兵乱中途折回。二十七岁时,曾考入府庠,但在后来的几次乡试中都名落孙山。顺治八年,李渔迁至杭州,潜心研习学术之作,但他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得遇乔、王二名美姬,并携二姬等美女在达官贵人家作娱情之乐,并在此期间完成了这部流传后世的《闲情偶寄》。李渔颇看重这部书,他在给礼部尚书龚芝麓的信中说:“庙堂智虑,百无一能;泉石经纶,则绰有余裕。惜乎不得自展,而人又不能用之。他年赍志以没,俾造化虚生此人,亦古今一大恨事。故不得忆而著为《闲情偶寄》一书,托之空言,稍舒蓄积。”这部书较充分地反映了李渔的文艺修养和生活情趣。

李渔除了在戏剧、诗词、曲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是一位热爱生活,很懂生活艺术的人。林语堂和周作人都特别欣赏他的作品,林语堂在谈到《闲情偶寄》这本书时说:“李笠翁的著作中,有一个重要部分,是专门研究生活乐趣,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室与庭园、室内装饰、界壁分隔到妇女梳妆、美容、施粉黛、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导引,过渡到富人穷人寻求乐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闷的途径、性生活的节制、疾病的防治……”后人对李渔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说他是生活奢侈的色鬼、酒徒;有的说他是懂得享受生活的诗人、作家;有的说他创作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有的说他所写的《肉蒲团》简直是误导后人的罪魁祸首。总之,李渔的一生是充满争议的,他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深悉养生之道,但他又嗜酒好色,占尽艳福,而且老当益壮,活了将近七十岁。

《闲情偶寄》为李渔的重要著作之一,内容包含戏曲理论、饮食、营造、园艺、养生等。它在中国传统雅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其书又名《笠翁偶集》,从内容的具体分类来看,包括词典、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共二百三十四个小题,论及戏剧创作和表演、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家具古玩、饮食烹调、养花种树、医疗养生等许多方面,内容相当丰富。其中关于戏曲创作和演出的《词曲》《演习》二部,尤其引人注目。人们普遍认为李渔的这些经验之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中国戏剧美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著作。此外,对于园林建筑,李渔也颇有卓见。其他部分,虽然所谈不过日常生活中的闲情逸趣,但也间或触物兴感,如以草木喻人,借家事比国事等,流露了一些感慨。当然,书中也有一些内容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庸俗低级的生活情趣,在今天已完全不适用,应批判地对待。

《闲情偶寄》中的“饮馔部”,是李渔讲求饮食之道的专著。他主张于俭约中求饮食的精美,在平淡处得生活之乐趣。其饮食原则可以概括为二十四字诀,即:重蔬食,崇俭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这正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饮食的美的追求。《闲情偶寄》文字清新隽永,叙述娓娓动人,读后留香齿颊,余味无穷。周作人先生对此书推崇备至,认为本书唯一的缺憾在于没能涉及老年生活,否则必有奇文妙论。总之,《闲情偶寄》不仅熏陶、影响了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等一大批现代散文大师,开现代生活美文之先河,而且对我们今天提高生活品位、营造艺术的人生氛围仍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李渔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名声很大,其在戏剧理论方面的贡献尤甚,后代的不少学者把他视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戏剧理论家之一。单从《闲情偶寄》这本书的内容来看,就足可称为后人必读的生活全书了。

美容、服饰、居室、建筑、装潢、雕饰、造园、家具、古董、器具、烹调、美食、花木、游玩、健康……像以上这些内容,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是长期被文化史学家所摒弃的。中国古代文人学士,历来寄情于天下,社会的主流是关系国家兴亡的匹夫之责与无尽的感慨,宣扬的是忠君爱国的精神,又怎会有时间来研究这些所谓的边缘文化?中国古代的那些文人骚客,宁可吟诗作画,在诗文中流露对生活的质感,也不愿像李渔那样恣意铺陈、条分缕析、津津乐道、大谈特谈。因为像李渔这样的人在当时就叫遮蔽天下正道,损害了形象,无益于教化后人。

可在那时,偏偏有这么一个李渔,敢逆天下思想而为之,写下这部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和谐连接到一起的代表作——《闲情偶寄》,成了中华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文人多是避实崇虚的,不愿对生活的实质进行深刻的剖析与总结,而李渔的《闲情偶寄》弥补了这一历史缺陷,给了今人一个从过去的生活审美中寻求现代快乐生活的机会。《闲情偶寄》对那些因日常工作或学习而累得筋疲力尽的人来说,正是一个可以忙里偷闲、仔细拜读的好作品;也为那些有闲情逸致的人,提供了一个通古辨今、提高生活审美情趣的好机会。

详尽的翻译、简要的注解,也是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始终把握的要点,以便于读者能够轻松自如地进入古代生活的意蕴与情趣中。在闲暇之余,就让我们掩卷深思,共品佳作吧! CG7RIEoBMXRWGEraWpIF5ARNwqy00TO3RuMjPbbBcnGawxjnVkinP8drMXAyHGx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