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 1 檀弓上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 2 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 3 ,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
使人辞于狐突 4 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 5 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 6 ,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 7 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
1 《礼记》:儒家经书之一,记述儒家礼教学说及先秦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汉书·艺文志》称之为“七十子后学者所记”。可见此书并非成于一人之手。2 重耳:申生的异母弟,后为晋文公。3 骊姬:晋献公的宠妃。4 狐突:重耳的外祖父,晋大夫,他是申生的师傅,这时因病在都城休养。5 伯氏:即指狐突。鲁闵公二年,晋献公派遣申生伐东山时,狐突曾劝他趁此机会逃到别的地方去,申生没有听从,“不念伯氏之言”即指此。6 子少:指骊姬的儿子奚齐,年纪还小。7 图:图谋安国之策。
晋献公将要杀他的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你何不把你的心意向国君讲明呢?”太子说:“不可。君主的心在骊姬那里,没有她就不安逸;如果我把真相讲明,那是我伤君主的心了。”公子重耳说:“那么,你怎么不逃走呢?”太子说:“不可,君上说我想要杀害他。天下哪里存在没有父亲的国家呢?我能够逃到哪里去?”
太子派人去辞别狐突说:“申生有罪,没有听您的话,以致性命也保不住了。我申生不敢贪生怕死,不过君上年纪老了,他所宠爱的奚齐又小,国家的患难正多。您如不肯出来为君上图谋安定国家的方法,那就罢了;但您如肯出来为君上图谋安定国家的方法,那么我申生就等于受了您的恩惠,死了也是甘心的。”于是拜了两拜,叩头到地,就自杀了。因此后世称他为恭世子。
本文篇幅虽小,但语言简洁,委婉曲折,生动感人。用寥寥数语描绘出了一个不忘孝道、家国的忠臣孝子形象。虽然在今天看来,申生的行为是愚孝,是不足取的,但他那种忠孝为国,不计生死,甚至在死前还为国家前途担忧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感人至深。今天的我们也可以从申生的行为中吸取教训,那就是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要合理推断自己的牺牲是不是值得,如果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丝毫价值,那样的牺牲其实是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