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绝顶一茅茨 1 ,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 2 不相见,黾勉 3 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 4 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5

※注释

1 茅茨:茅屋。2 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3 黾勉:勉力;尽力。4 兴尽:《世说新语》记载,晋王徽之曾雪夜访友人戴逵,临门不入而返。人问其故,他说:“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5 之子:这里指隐者。

※新解

隐者住在西山顶上的一座小茅屋里,我爬三十里山路来拜访他。轻叩柴门,竟然没有童仆来开门。窥视室内只见几案,不见有人的影子。主人若不是驾着柴车出游,就一定是垂钓在秋水之滨。来得真不巧,与他错过,殷勤而来却不能与他相见,空留对他的仰慕。

新雨之后,草色青翠嫩绿;松涛声声,随晚风送进窗户。来到这惬意幽静的绝景,我心耳荡涤,已无比的满足。虽然没有宾主酬答之意,却领悟到了清静的道理。兴尽下山,乐在其中,何必非要见到他这个隐者呢?

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诗人不辞山高寻访,叩扉无人,略生怅惘。想必隐者乘车云游,或临水垂钓去了。草色松声,令人惬意,领悟清静之理,乘兴而来,尽兴而返,其乐也陶陶。诗人情趣高雅,若是庸人必然落寞而归。对待生活,乃至对待一切人与物的态度皆取决于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ktPes30V+ZJiikwLm7Le9Q/tNXMSMZEJ8yMRm8CsfLnbWCPRGclJUx+v4opopXh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