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东周欲为稻

※原文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 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 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国之金也。

※注释

①苏子:即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人,他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开始的时候主张连横,游说秦王但不被采纳,后主张合纵,被采纳。②病:害,损害。

※译文

东周想要种水稻,但西周不放水,东周很忧虑这件事。苏子就对东周国君说:“请让臣去说服西周放水,好吗?”于是苏子就去拜见西周国君,说:“您的谋划错了!现在您不放水,因此会使东周富裕起来。现在东周的百姓都种植麦子,没有其他的可以种植了。您如果想要加害于东周,还不如一次为东周放水,来冲坏他们所种植的麦子。放水,东周必定再次种植水稻;种植水稻那么就再次停止放水,让它没有收成。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可以让东周的百姓仰仗西周,因此就听命于您了。”西周君说:“很好。”于是就放水。苏子也得到了两个国家的赏金。

※读解

水稻是靠水才能生长的农作物,没有水就无法栽种成活。东周打算栽种水稻,但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西周来说是在黄河的下游,西周不放水,就没有水来栽种水稻。

文中的苏子就是苏秦。他是战国时代著名的说客和谋士,起初主张连横策略,以此去游说秦王,但不被秦王所采纳,落魄失意,回家后,苦心钻研合纵策略,然后游说崤山以东的六国,被采纳。他的发家过程是一个人通过自我努力,从最初一穷二白到后来享受荣华富贵的过程。因此,他被许多渴望得到权力、金钱和地位的人所崇拜。本篇是他在《战国策》中首次亮相,以三言两语就说服西周国君放水,不仅如此,他还得到了两国的赏赐,真不愧为谋略家。

本篇篇幅短小,记载的是苏子代表东周去游说西周国君,让西周放水,好使东周栽种水稻。游说策略是,直接指出西周的政策是错误的,利用西周想控制东周的心理,劝说西周国君利用地处黄河上游的优势,放水淹没东周的小麦,从而达到使西周放水以便东周种稻的目的。他采用的还是用现实的好处来说服游说的对象,从而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可见,在说服别人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对方现实的需要,并在接下来的劝说过程中想方设法满足他的现实需要,来使对方听从自己的意见,达到自己本来的目的。而对方的现实需要也就是他所希望得到的现实的国家利益。毕竟,只有国家利益才是能说服对方的最有力的武器,因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所有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改变都是在国家利益的指挥棒下引导出来的。

分析苏秦游说的言辞,最关键的就是他处处在为西周的国家利益考虑。在放水不放水的问题上,他要比西周国君看得远、看得全面。所以他能够充分利用两个国家的矛盾,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给对方指明放水的现实好处,从而打动了西周国君,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并通过自己提出的意见为对方带来现实利益,不仅达到了对方的目的,还为自己带来了现实的好处,“亦得两国之金也”。可见一条三寸不烂之舌,的确有很大的威力。 x+kVIKacnzYSVV1tQGG60V7i/LeyKel3Cp0kiuRBLupoAg66WbH42Qm9O+YBjM1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