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谓秦王

※原文

谓秦王 曰:“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臣闻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骄忿非伯主之业也。臣窃为大王虑之而不取也。

“《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与终。何以知其然?昔智伯瑶 残范、中行,围逼晋阳,卒为三家笑;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遇,无礼于宋,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梁君伐楚胜齐,制赵、韩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后子死,身布冠而拘于秦。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注释

①秦王:即秦武王,秦惠王的儿子,名荡。②智伯瑶:即知伯,春秋末期人,晋国六卿之一。公元前458年,灭范氏和中行氏,后被韩氏、赵氏、魏氏所灭。

※译文

有人对秦武王说:“我私下里疑惑大王为什么轻视齐国小看楚国,而且把韩国看得很卑下。我听说王者的军队战胜了但并不骄傲,霸主的军队战败了但并不愤恨。胜而不骄,所以能服众;败而不愤,所以能和其他各国和睦共处。现在大王对魏、赵两国广施恩德,但却淡薄与齐国的交往,这可是骄傲的表现;在宜阳之战中取得胜利,就疏远了楚国,这是愤恨的表现。骄傲和愤恨让您难以成就霸业,我私下里认为大王应当加以考虑,不该这样做啊。

“《诗经》上说:‘人们做事情总是有个好的开头,但很少有善始善终的。’因此先王所特别注重的,就只有事情的开头和结束。如何知道是这样的呢?过去智伯灭掉范氏、中行氏,又围攻晋阳,以求灭赵氏,结果为韩、赵、魏三家所灭;吴王夫差把越王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又在艾陵之战中大败齐国,后来他在黄池主持诸侯会盟,对宋国无礼,最后却被勾践擒杀,死在干隧这个地方;魏惠王当年攻打楚国,战胜齐国,打败了韩、赵两国的军队,还邀集十二家诸侯在孟津朝见天子,最后太子在马陵之战中死去,自己素衣布冠被秦国囚禁。这三人当初都有赫赫战功,之所以会遭到后来的惨败,是因为他们都能做到善始但不能做到善终。”

※原文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阳侯之塞;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王若能为此尾,则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王若不能为此尾,而有后患,则臣恐诸侯之君,河、济之士,以王为吴、智之事也。

“《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今大王皆有骄色,以臣之心观之,天下之事,依世主之心,非楚受兵,必秦也。何以知其然也?秦人援魏以拒楚,楚人援韩以拒秦,四国之兵敌,而未能复战也。齐、宋在绳墨之外以为权,故曰先得齐、宋者伐秦。秦先得齐、宋,则韩氏铄 ;韩氏铄,则楚孤而受兵也。楚先得齐,则魏氏铄;魏氏铄,则秦孤而受兵矣。若随此计而行之,则两国者必为天下笑矣。”

※注释

①铄:削弱。

※译文

“如今秦国攻破宜阳,占领三川,使得天下的策士都闭口不敢说话,隔绝诸侯之间联系,多次更改东、西二周的疆界,使各路诸侯不敢聚集策划攻打秦国的事情;还攻取了黄棘,使韩、楚两国的军队不敢西进。大王已经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您如果能够善始善终,称霸天下的大业就指日而待了。但如果大王能够善始但不能善终的话,就会后患无穷。我担心各国的诸侯,河、济一带的有识之士,就会让大王走夫差和智伯的老路。

“《诗经》上说:‘走一百里路,即使走了九十里还只是完成了一半。’这句话说的是最后一段道路是十分难走的。如今大王常常有骄傲的情绪,以我的观点看来,现在的天下之事,根据各国诸侯的想法,不是联合起来攻打楚国,就是联合起来进攻秦国。如何知道是这样的呢?秦国支援魏国抵抗楚国,楚国支援韩国抵抗秦国,四个国家的军队势均力敌,正处在相持不下的局面。而齐、宋两国在这四个国家之外,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所以说秦、楚两国谁先争取到齐、宋两国,谁就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秦国如果争得齐、宋支援,就能遏制削弱韩国;韩国受到遏制,那么楚国就孤立无援而遭到攻击;如果楚国先得到齐国的援助,魏国就会衰败,魏国衰败之后,秦国就会陷入孤立境地,被动挨打。如果按照这条计策实行的话,那么秦、楚两国必然有一国将遭到灭国之辱而遭天下人耻笑。”

※读解

战国时期,孔孟之道还没有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所以没有流行。国家之间混战不已,社会也没有什么统一的意识形态,人们的言论相当自由。君臣之间也没有纲纪的约束,所以做臣子的都敢于向做国君的直言不讳,这样轻松自由的氛围很有助于人们讨论更好的治国策略,使国家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理。

公元前307年,秦国军队攻取了韩国的重镇宜阳,使秦国完成了多年以来的战略目标,所以秦武王非常高兴。但正在这个时候,楚国派军队援助韩国,因此,秦国和楚国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这时候,就有人来游说秦武王,虽然取得了战争的暂时胜利,但也不能高兴得太早,更不能骄傲自负,而应该和楚国搞好外交关系,从而防止别的国家钻空子。

秦国之所以能够灭掉六国,统一天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秦国吸纳了大量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当中,不乏像张仪、范雎、蔡泽、顿弱、王翦等大量著名的贤能勇武之士,还有许多像本篇中的无名之辈,也为秦王提出了见解独到、富有说服力的意见,直接指出秦国政策上的得失,甚至秦王本人性格和做法上的缺点,也建议秦王加以改正。 TPuiMKouXfwlaTdvBm/v+bWWpvNrEwxr8UdVy4a3ioDGAOyUtMn1/LLGlKCP/iK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