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或为六国说秦王

※原文

为六国说秦王 曰:“土广不足以为安,人众不足以为强。若土广者安,人众者强,则桀、纣之后将存。昔者,赵氏亦尝强矣。曰赵强何若?举左案齐,举右案魏,厌案 万乘之国二,由千乘之宋也。筑刚平,卫无东野,刍牧薪采莫敢窥东门。当是时,卫危于累卵。天下之士相从谋曰:‘吾将还其委质,而朝于邯郸之君乎?’于是天下有称伐邯郸者,莫不令朝行。魏伐邯郸,因退为逢泽之遇 ,乘夏车,称夏王,朝为天子,天下皆从。

※注释

①或:有人。②秦王:即秦昭襄王。③厌案:压制。厌,通“压”。④逢泽之遇:魏惠王主持的在魏国都城大梁附近的逢泽召开的会议。

※译文

有人代表六国游说秦王说:“国土辽阔不足以永保安定,人民众多不足以逞强恃能。如果土地辽阔就能够国家安定,人民众多就能够国家强盛的话,那么夏桀、商纣的后代至今还应该存在。过去,赵氏也曾经强盛啊。要说赵国强大到什么程度?它向东可以压制齐国,向西可以控制魏国,控制这两个万乘大国,就如同控制千乘之国的宋国一样。赵国人修建起刚平城,就使得卫国都城的东门几乎没有郊野,卫国人连放牧打柴的都不敢出东门。在那个时候,卫国如同累卵,岌岌可危。各国的士人在一起谋划说:‘我们怎甘心做邯郸的质子,向它赵国俯首称臣?’就这样有人提议要攻打赵国的邯郸,各国便群起响应,晚上才发出命令,第二天早上就行动起来。魏国出兵攻破邯郸,在逢泽这个地方主持诸侯会盟,他乘坐夏车,自称夏王,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各国诸侯都跟从。

※原文

“齐太公闻之,举兵伐魏,壤地两分,国家大危。梁王身抱质执璧 ,请为陈侯臣,天下乃释梁。郢威王闻之,寝不寐,食不饱,帅天下百姓,以与申缚遇于泗水之上,而大败申缚。赵人闻之,至枝桑,燕人闻之,至格道。格道不通,平际绝。齐战败不胜,谋则不得,使陈毛释剑掫,委南听罪,西说赵,北说燕,内喻其百姓,而天下乃齐释。于是夫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以同言郢威王于侧牖之间。臣岂以郢威王为政衰谋乱以至于此哉?郢为强,临天下诸侯,故天下乐伐之也!”

※注释

①抱质执璧:质,礼品。璧,中间有小孔的圆形玉器。

※译文

“齐太公听说了这回事,出兵讨伐魏国。魏国国土被分作两半,国家处在灭亡的边缘。魏惠王不得已,带上礼物和玉璧,向齐太公请罪,表示愿意俯首称臣。各国诸侯这才放过了魏国。楚威王听说了这件事情,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就率领天下的百姓,与齐将申缚大战于泗水之上,结果大败齐军。赵人得知了消息,乘机占领了枝桑,燕人听到了消息,乘机占领了格道。格道不通了,就隔绝了齐国平际的道路。齐国想要作战不能胜,想要另谋出路也不得,只好派陈毛为使者,命令军队放下武器,撤除警戒,南下向楚王请罪,还游说西面的赵国和北面的燕国,并在国内安抚百姓,这样天下诸侯才放过齐国。由此看来,积薄为厚,积少成多,天下各国共同商议如何来讨伐楚威王。我怎么能认为这是因为楚威王政治衰败、谋略失误才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呢?楚王恃能逞强,来威胁天下各国诸侯,因此天下就乐于讨伐他啊!”

※读解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经历过一段时期的混战攻伐,诸侯国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了两种趋势。一种是秦国要统一六国,称霸天下。另一种是崤山以东的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而且后一种趋势是在前一种趋势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与此相对应,在各国交往中也出现了连横和合纵两种对立的策略主张。主张连横的人,认为国家要突出于其他国家,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攻打别的国家,逐步实现天下的统一。而主张合纵的人,他们的观点就与此相反。他们不仅互相联合结成同盟,而且居然有人到秦国去游说秦王,劝说他放弃称霸天下的想法,从而以此自保。

公元前288年,齐国和秦国并称为帝。谋士苏秦劝说齐闵王放弃帝王的称号,来防止自己成为各个国家攻击的对象。齐国放弃帝王称号之后,本文中的说客去秦国劝说秦王也放弃帝王的称号。

依据这个说客的观点,一个国家是不应该太过突出的,如果一个国家称王称霸,那么就会遭到其他国家的反对甚至仇恨,进而遭到国破人亡的命运。从此可以看出,这个说客是代表六国的利益前来劝说秦王的。他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土广不足以为安,人众不足以为强。”然后进行假设论证,认为如果自己的观点不成立的话,那么桀、纣的后代就会将王位保持到现在,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接着,他就在这个立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列举了赵国曾经强盛一时,但后来遭到其他国家的反对和讨伐。然后又列举齐国和楚国也曾经意欲称霸,最终还是遭到其他国家的反对。以此来劝说秦王放弃称霸的想法。 dXtXEdGO6xIaVST+9D5yWmg0NAl2WyOAEw2gGeJjeRWFh2tfso1dfITGLv3cO6w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