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雍氏之役

※原文

雍氏 之役,韩征 甲与粟于周。周君患之,告苏代 。苏代曰:“何患焉?代能为君令韩不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周君大悦曰:“子苟能,寡人请以国听。”

苏代遂往见韩相国公中曰:“公不闻楚计乎?昭应谓楚王曰:‘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今围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及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应闻此,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公中曰:“善。然吾使者已行矣。”代曰:“公何不以高都与周?”

公中怒曰:“吾无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为与高都?”代曰:“与之高都,则周必折而入于韩,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公中曰:“善。”不征甲与粟于周而与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

※注释

①雍氏:韩国城邑,在今河南禹县东北。②征:索取,求取。③苏代:苏秦的兄弟。

※译文

在雍氏之战中,韩国向西周征调士兵和粮食。西周国君对这件事情感到忧虑,将此事告诉苏代。苏代说:“这有什么值得忧虑的?我能让韩国不向西周征调士兵和粮食,又能让您得到高都。”西周国君大为高兴,说:“你如果能够做到这些,我就让你来管理国家政事。”

苏代于是前去拜见韩国的相国公中,说:“您没有听说楚国的计策吗?楚将昭应对楚王说:‘韩国疲于征战,国库已经空了,没有什么可以用来防守都城,我趁它饥饿的机会来攻打它,不超过一个月就必定能攻克。’如今它围困雍氏长达五个月都不能够攻克,这是楚国所感到棘手的。楚王开始不相信昭应的计策,如今您来征调西周的士兵和粮食,这是在告诉楚国,韩国已经处于危险境地了。昭应听说这些,必定会劝说楚王增兵防守雍氏,雍氏必定能够攻克。”公中说:“很好,但是我国的使者已经赶往西周了。”苏代说:“您为什么不将高都割让给西周呢?”

公中听了大为愤怒,说:“我不向西周征调士兵和粮食已经不错了,为何还要将高都割让给西周?”苏代说:“将高都给西周,那么西周必定转而投向韩国,秦国听说了必定大为恼怒,因而就会杀了西周的使节,不再派遣使者,因此您就可以用高都的代价来换取整个西周,为什么不给它呢?”公中说:“很好。”于是就不再向西周征调士兵和粮食,并且将高都割让给了西周,楚国军队因没能攻克雍氏而离去了。

※读解

当事情的发展还无法看出趋势的时候,有的人却已经知道了结果。当人们在事情面前不知所措的时候,有的人却善于在自己预测的基础上,积极地参与到事情当中去,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引导事情的发展,使之朝向自己所预测的方向发展,而此前他所许下的诺言,必定会随着他的积极参与而得以实现。这就是谋士们的逻辑和才能。

本篇所述苏代在劝说韩国相国公中的过程就反映了这一点。在战国时期,他们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和方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非常善于思考和揣摩,因此他们对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有本质意义上的认识。所以说战国时期的谋臣和策士,是一群思想者,他们在思想上、对人性的认识上、对自己本身潜力的挖掘上都要比一般人深刻而充分。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才使得战国时期的历史充满了智慧的闪光点,也使之有了更多的吸引力,并留下了更多的文化和历史的珍贵遗产,为我们所继承。 eyx0UbFnWsbXcpBrs8hk+s0cDDnabr3oDosY3VsdMYogsmSbPT6aiYjkKoeER83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