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季春纪

先己

※原文

汤问于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伊尹对曰:“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将先取。”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此之谓真人。

※译文

商汤问伊尹:“想治理好天下,该怎么办?”伊尹回答:“想要治理天下,天下就不可治理。可以治理的,先要治理自身。”大凡事物的根本,一定要先治理本身,爱惜自身的精气。吐故纳新,废弃陈旧,肌肤和纹理就会畅通。精气每天都是新的,邪气就会消失,就能达到天年。这就叫作真正的人。

※原文

昔者,先圣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故善响者不于响于声,善影者不于影于形,为天下者不于天下于身。《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言正诸身也。故反其道而身善矣;行义则人善矣;乐备君道而百官已治矣,万民已利矣。三者之成也,在于无为。无为之道曰胜天,义曰利身,君曰勿身。勿身督听,利身平静,胜天顺性。顺性则聪明寿长,平静则业进乐乡,督听则奸塞不皇。故上失其道,则边侵于敌;内失其行,名声堕于外。是故百仞之松,本伤于下而末槁于上;商、周之国,谋失于胸,令困于彼。故心得而听得,听得而事得,事得而功名得。五帝先道而后德,故德莫盛焉;三王先教而后杀,故事莫功焉;五伯先事而后兵,故兵莫强焉。当今之世,巧谋并行,诈术递用,攻战不休,亡国辱主愈众,所事者末也。

※译文

从前,先代的圣王修养自身而成就天下的统一,治理自身从而成就了天下的治理。所以善于鸣响的人不注重回声,而注重声音;善于画图的人不注重图像,而注重物体的形状;善于治理天下的人不注重天下,而注重自身。《诗经》上说:“贤淑的正人君子,坚持正义而不怀疑。坚持正义而不怀疑,才拥有了天下。”说的就是修养自身。所以,用道来反省自身是最好的。实行仁义,就近乎善,乐于实行君道,百官就会各司其职,百姓就会获得好处。这三种情况的产生,在于实行无为而治。无为而治之道就叫作顺从天意,实行仁义就叫作利身,实行君道就叫作不自利其身。不为自己谋利就不会偏听,无为就会使自身平静,顺应天性。顺应天性就会聪明长寿,平静就会事业进步而乐于教化乡里,不偏听就会杜塞奸邪。所以君主丧失了道义,就会被外敌侵扰;国内难以安抚,在外的名声就会毁坏。所以百仞高的松树,下面损坏了根基,上面的树梢就会枯萎。商、周这样的国家,胸中失去谋划,发号施令就不会被服从。所以,心里有所得就会听到,听得到才会事业有成,事业有成才会获得功名。五帝首先实行道义而后施行德政,所以德政就兴盛了;三王首先实行教化而后实行杀伐,所以事业没有不成功的;五霸首先实行礼让而后用兵,所以军队没有不强大的。当今世上,智巧和谋略并行,欺诈的办法层出不穷,攻伐战斗不休,灭亡的国家、受戮的君主越来越多,是由于他们所致力的不是根本而是末梢。

※原文

夏后相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相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锺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译文

夏启和有扈氏在甘泽开战而没能获胜,六卿请求再战,夏启说:“不可以。我的地方不少,我的人民不少,跟别人开战却没有获胜,这是由于我的德行太薄而教化不够。”于是夏启坐着不铺两张席子,吃饭不吃两样以上的菜肴,不设音乐,不设钟鼓,子女都不打扮,亲近亲人,尊敬长辈,任用贤能的人。一年之后,有扈氏臣服。所以想要战胜别人,一定要先战胜自己;想要议论别人,先要议论自己;想要了解别人,首先要有自知之明。

※原文

《诗》曰:“执辔如组。”孔子曰:“审此言也,可以为天下。”子贡曰:“何其躁也!”孔子曰:“非谓其躁也,谓其为之于此,而成文于彼也。”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矣。故子华子曰:“丘陵成而穴者安矣,大水深渊成而鱼鳖安矣,松柏成而涂之人已荫矣。”

孔子见鲁哀公,哀公曰:“有语寡人曰:‘为国家者,为之堂上而已矣。’寡人以为迂言也。”孔子曰:“此非迂言也。丘闻之,得之于身者得之人,失之于身者失之人。不出于门户而天下治者,其惟知反于己身者乎!”

※译文

《诗经》上说:“拉缰绳如同织丝一样有条不紊。”孔子说:“明白这句话的人,就能成为天子。”子贡说:“太急躁了!”孔子说:“不是说急躁,是说做的是这件事,成就的是那个结果。”圣人用这种方法认识自身,从而成就天下大业。所以子华子说:“丘陵坚固了,住在穴洞里的人就安全了;深渊形成了,鱼鳖就安全了;松柏长成了,路人就可以乘凉了。”

孔子觐见鲁哀公,鲁哀公说:“有人对我说:‘治理国家的君主,只要在厅堂上就够了。’我认为这是迂腐的话。”孔子说:“这不是迂腐的话。我听说,自身有修养的人会得到人心,自身没有修养的人会失去人心。不出门户就使天下大治的人,大概就是自省其身的人吧!”

※读解

《诗经》上说:“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这就是典型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点。只有把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治理好整个国家;一个品行败坏的君主,是不可能好好拥有自己国家的,就如同桀、纣一样,怎样得来的最终还会怎样失去。

孔子说:“得之于身者得之人,失之于身者失之人”,只有自身的修养提高了,才会影响周围的环境;周围的环境好了,整个国家甚至整个天下都会受到影响,到时候,你就是不想称王称霸也是不可能的了。

※事例

周武王未战先谋灭商纣

周武王即位的第九年,在毕地祭祀周文王,然后往东方去检阅部队,到达孟津,制作了周文王的牌位,用车载着,供在中军帐中。周武王自称太子发,宣称是奉周文王之命前去讨伐,不敢自己擅自做主。他向司马、司徒、司空等受王命执符节的官员宣告:“大家都要严肃恭敬,要诚实啊,我本是无知之人,只因先祖有德行,我承受了先人的功业。现在已制定了各种赏罚制度,来确保完成祖先的功业。”于是发兵。军师尚父向全军发布命令说:“集合你们的兵众,把好船桨,落后的一律斩杀。”周武王乘船渡河,船走到河中央,有一条白鱼跳进周武王的船中,周武王俯身抓起来用它祭天了。渡过河之后,有一团火从天而降,落到周武王住的房子上,转动不停,最后变成一只乌鸦,赤红的颜色,发出“哦,哦”的鸣声。这时候,诸侯们虽然未曾约定,却都会集到孟津,共有八百多个。诸侯都兴奋地说:“可以讨伐纣了!”周武王说:“你们不了解天命,现在还不可以。”于是率领军队回去了。

周武王在太公望等人的协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进行伐商的准备工作。在此之前,周文王曾经按照太公望的建议,恭顺事商,麻痹商纣,使纣王对自己放松了警惕。同时,他又了解了虞、芮等部落之间的矛盾,争取了各国的支持,剪除了商纣的羽翼。他还利用纣王给予的“得者征伐”的大旗,趁纣王出兵镇压江、淮地区的东夷反抗的空隙,亲自率领部队,先后征服了犬戎、密须、黎国等各国部落,然后又一举灭崇,打开了通向商纣国都朝歌的道路,并迁都于丰京。这时候的周朝已成为西方最强大的奴隶制诸侯国。但是很遗憾,周文王在灭商纣的时机基本成熟时却死了。周武王姬发在太公望的帮助下,继续进行灭商的战争准备。

过了两年,周武王听说纣昏庸暴虐更加严重,杀了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太师疵、少师强抱着乐器逃奔到周国来了。于是周武王向全体诸侯宣告说:“殷王罪恶深重,不可以不讨伐了!”于是遵循周文王的遗旨,率领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披甲战士四万五千人,东进伐纣。

论人

※原文

主道约,君守近。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其索之弥远者,其推之弥疏;其求之弥强者,失之弥远。

※译文

为君之道,不仅办事需要简约无为,而且还需注重自己的言行和操守。最好的是向自身寻求,其次是向别人寻求。对别人的索求越多,其作用就相当于将其推开得越远、越快;对别人的要求越强烈、越过分,自己失去的也就越多、越快。

※原文

何谓反诸己也?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而游意乎无穷之次,事心乎自然之涂。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精则知神,知神之谓得一。凡彼万形,得一后成。故知一,则应物变化,阔大渊深,不可测也;德行昭美,比于日月,不可息也,豪士时之,远方来宾,不可塞也;意气宣通,无所束缚,不可收也。故知知一,则复归于朴,嗜欲易足,取养节薄,不可得也;离世自乐,中情洁白,不可量也;威不能惧,严不能恐,不可服也。故知知一,则可动作当务,与时周旋,不可极也;举错以数,取与遵理,不可惑也;言无遗者,集肌肤,不可革也。谗人困穷,贤者遂兴,不可匿也。故知知一,则若天地然,则何事之不胜?何物之不应?譬之若御者,反诸己,则车轻马利,致远复食而不倦。昔上世之亡主,以罪为在人,故日杀戮而不止,以至于亡而不悟。三代之兴王,以罪为在己,故日功而不衰,以至于王。

※译文

什么叫向自身寻求呢?使耳朵和眼睛所接受的东西适度,节制嗜好和欲望,放弃巧智计谋,去掉虚伪奸诈,让意识在无穷无尽的空间中畅游,让思想处于听其自然的道路上。像这样就没有什么可以伤害自身性命了。没有什么可以伤害生命,就可以了解事物的细微之处,了解了事物的细微之处,就可以了解事物的绝妙神奇,了解了事物的绝妙神奇就叫作得道。所有那些万事万物,得道以后才能形成。懂得了道,就可以顺应万物的变化,心胸的博大精深不可测度;道德行为就会显得美好,和太阳、月亮一样不可熄灭,豪杰义士不断前来,远方的国家都来归服,不可阻挡;意念、精气就会畅通,没有束缚,不可压抑。所以懂得得道的道理,就会重新回到朴素的状态,嗜好和欲望容易满足,求取的养生之物少而又有节制,不可占有;就会超越尘世,自得其乐,性情纯洁,不可玷污;就会威武不能使他害怕,严厉不能使他恐惧,不可屈服。所以懂得了得道的道理,就能所作所为都合乎时宜,能够随机应变,不可穷尽;就能举止有方,索取和给予都遵循情理,不可迷惑;就能说话没有过失,像附在肌肤上,不可改变。谗媚之人就穷困了,贤明的人就兴旺了,不可隐藏。懂得了得道的真谛,就会如同天地一般,那么还有什么事不能承担,什么东西不能适应呢?比方说驾车的人,反求于自身,就会车也变得轻巧了,马也跑得快了,跑到很远的地方以后再吃饭也不会疲倦。以往,先代的亡国君主们,认为罪责在于别人,所以每天都杀戮不停,以至于亡了国还不醒悟。而夏、商、周三代振兴国家的君主,认为罪责在自己身上,所以每天都辛勤地为人民做事,一直不放松,这才使他们成为天下的圣王。

※原文

何谓求诸人?人同类而智殊,贤不肖异,皆巧言辩辞以自防御,此不肖主之所以乱也。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为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译文

什么叫向别人寻求?同样是人,但智慧相差悬殊。不论贤明的人和不肖的人有多大的差异,都用花言巧语、辩解之词来保护自己,防范仇敌,这是不肖的君主之所以惑乱的原因。凡是评估一个人,如果他比较通达,就观察他都对什么人以礼相待;如果他显贵,就观察他都举荐什么人;如果他富贵,就观察他供养的是哪些人;如果他听取别人的言论,就观察他的实际行动;如果他闲暇无事,就观察他爱好的是什么;如果他学习,就观察他说出来的都是什么话;如果他贫困,就观察他不接受的是什么;如果他地位低,就观察他不去做的事情是什么。使他高兴,以检验他的操守;使他快乐,以检验他的喜好;使他发怒,以检验他的气节;使他恐惧,以检验他的信念;使他悲哀,以检验他的人性;使他穷困,以检验他的意志。以上八种观察和六种检验,是贤明的君主用来评估人的标准。评估人又一定要注意他的六戚、四隐。什么叫六戚?就是父亲、母亲、兄长、弟弟、妻子、儿女这六种亲属。什么叫四隐?就是朋友、熟人、邻居、亲信这四种亲近的人。在内就凭借六戚、四隐来观察,在外就用八观、六验去衡量,那么一个人的真诚和虚伪、贪婪与卑鄙、美好与丑恶就都不会判断错了。这就像躲避雨点儿一样,所闪避的地方没有不是这样的。这就是先代圣王识别人的原则。

※读解

“主道约,君守近。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其索之弥远者,其推之弥疏;其求之弥强者,失之弥远。”这是本篇的观点,讲的是如何考验一个人。

考验人的办法很多。“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把一个人放在特定的情况下,看看他的反应如何,就能知道这个人的道德、修养、品行了。

还要看看他的周围都是什么人,他的朋友、妻子、父母等亲戚是使他深受影响的人,这些人也会受到他的影响。

※事例

李克不避亲仇荐魏成

魏文侯有一次对李克说:“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眼下我要选人任相,看来不是魏成就是翟璜。你看这两个人怎么样?”

李克回答说:“地位低下的人不干预地位尊贵者的事,外人不过问亲属间的事。臣在朝外为官,不敢应命多言。”

魏文侯说:“我遇到这样的事,先生您面对我请不要谦让。”

李克说:“君王您只不过没有仔细观察罢了。看一个人,要观察他卑微时亲近哪种人,富贵时交往哪种人,显达时举荐哪种人,失意时不做什么事,贫困时不取用哪种东西。从这五个方面,就可以评判一个人的优劣了。何必要我指明是谁呢?”

魏文侯说:“哦!先生请回府吧。国相人选,我已心中有数了。”

李克辞去,遇见了翟璜。翟璜问:“听说国君今天召您去商量选相的事,究竟选了谁呢?”

李克说:“魏成。”

翟璜变了脸色,愤愤地说:“西河守令吴起,是我举荐的;君王担忧内地的邺县,我举荐了西门豹;君王想征伐中山国,我举荐了乐羊;中山国被攻克以后,没有人去镇守,我举荐了先生您;君王的儿子没有老师,我举荐了屈侯鲋。凭大家有目共睹的这几件事,我哪点儿比魏成差!”

李克说:“你当初把我举荐给君王,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做大官吗?君王向我征询选相的意见,我只是说了一番如何识人的话。我之所以断定君王会选魏成为相,是因为魏成把自己俸禄的十分之九用来办理国家事务,只留十分之一给自己;并从东方网罗了像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样的人才。这三个人,君王都奉他们为老师;而你所举荐的五个人,君王都只用为臣属。你怎么能与魏成相提并论呢!”

翟璜听罢,徘徊沉思了一会儿,向李克拜了两拜,说:“我翟璜真是浅薄无知,说话失礼了,愿终身为先生的弟子!” VbLyhePSjwa6cUyFOWI7iChXdSVMbUS1mavv5LJCXf7izs/CFXazta2nIPPnml+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